原创 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2020年09月02日 【健康号】 潘春雨     阅读 12775

目录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二、睾丸肿瘤的分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潘春雨

三、睾丸肿瘤的分期

四、诊断

五、期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六、转移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七、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随访

八、睾丸非生殖细胞肿瘤

九、其他问题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睾丸肿瘤是少见肿瘤,占男性肿瘤的1%~1.5%,占泌尿系统肿瘤的5%。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最高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丹麦和挪威)、瑞士、德国和新西兰,美国和英国居中,非洲和亚洲发病率最低。不同种族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美国黑人是美国白人的三分之一,是非洲黑人的10倍。在以色列,犹太人至少比非犹太人的发病率高8倍。20世纪以来,全球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一些西方国家,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近40年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睾丸肿瘤发病率上升超过了1倍。近20年来,美国睾丸癌患者增加了25%,加拿大睾丸肿瘤发病率甚至上升了50%左右。2007年,美国有7920例新发病例,其中95%为精原细胞瘤。在西方,每年每10万男性中有 3~6个新发病例。我国发病率为1/10万左右,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2%,占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9%。据统计,北京城区1993~1997年睾丸肿瘤发病率为0.5/10万,上海地区 1978~1989 年间为0.8/10万,其中以1988年最高达1.1/10万。双侧睾丸肿瘤占1%~2%。绝大部分病例是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生殖细胞肿瘤已经成为15~35岁男性最常见的实体肿瘤。

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先天因素有隐睾或睾丸未降、家族遗传因素、Klinefelter综合征、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多乳症以及雌激素分泌过量等。后天因素一般认为与损伤、感染、职业和环境因素、营养因素以及母亲在妊娠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有关。基因学研究表明睾丸肿瘤与12号染色体短臂异位有关,P53基因的改变也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近年来,睾丸肿瘤的生存率发生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的60%~65%到90年代的90%以上,睾丸肿瘤的治疗已经成为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成功典范。睾丸肿瘤治愈率的提高依赖于正确的临床和病理分期,影像学的进展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改善,手术方法的进步,化疗方案的正确选择,以及放射治疗的进展。

二、睾丸肿瘤的分类

有关睾丸肿瘤的分类标准很多,根据目前临床应用情况,推荐使用改良的2004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分类标准(表1)。

表1  2004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分类标准

1.生殖细胞肿瘤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

精原细胞瘤(包括伴有合体滋养细胞层细胞者)

      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注意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伴有肉瘤样成分)

      胚胎癌

      卵黄囊瘤(内胚窦瘤)

      绒毛膜上皮癌

      畸胎瘤(成熟畸胎瘤、不成熟畸胎瘤以及畸胎瘤伴有恶性成分)

      一种以上组织类型肿瘤(混合型)—说明各种成分百分比

2.性索/性腺间质肿瘤

间质细胞瘤

      恶性间质细胞瘤

      支持细胞瘤

    ——富含脂质型(lipid-rich variant)

——硬化型

——大细胞钙化型

 恶性支持细胞肿瘤

      颗粒细胞瘤

         ——成人型

         ——幼年型

泡膜细胞瘤/纤维细胞瘤

其他性索/性腺间质肿瘤

        ——未完全分化型

        ——混合型

包含生殖细胞和性索/性腺间质的肿瘤(性腺母细胞瘤)

3.其他非特异性间质肿瘤

卵巢上皮类型肿瘤

集合管和睾丸网肿瘤

     非特异间质肿瘤(良性和恶性)

 

 

三、睾丸肿瘤的分期

推荐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公布的分期标准(2)。对于原发灶分期使用在原发病灶切除后确定侵犯范围的病理分期,然后结合术前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T、MRI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2   TNM分期(UICC, 2002, 6)

 


原发肿瘤(T):

p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未行睾丸切除则用Tx)

p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如睾丸瘢痕)

pTis     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原位癌)

pT1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不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可以浸润睾丸白膜但是无鞘膜侵犯

pT2      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者肿瘤通过睾丸白膜侵犯鞘膜

pT3      肿瘤侵犯精索,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pT4      肿瘤侵犯阴囊,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临床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

N2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

N3       转移淋巴结>5cm

病理区域淋巴结(PN):

p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pN0     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转移淋巴结数≤5个,且最大径线≤2cm

pN2    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 cm,但≤5cm;或者5个以上≤5cm的阳性淋巴结;或者存在扩散到淋巴结外的证据

pN3     转移淋巴结>5cm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情况无法评价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区域外淋巴结或者肺转移

M1b     其他部位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S):

Sx    无法评价标志物

S0    标志物水平不高

S1    AFP<1000 ng/ml,且HCG<5000 IU/L,且LDH<正常值上限的1.5倍

S2    AFP1000~10000 ng/ml,或HCG 5000~50 000 IU/L,或LDH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

S3    AFP>10000 ng/ml,或HCG>50 000 IU/L,或LDH>正常值上限的10倍

 


AFP =甲胎蛋白,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DH =乳酸脱氢酶

为了临床应用方便,AJCC根据以上标准制定了简化分期(3)。

睾丸肿瘤的简化分期

分期                                    标     准

0                  pTis          N0          M0                 S0

Ⅰ                 任何pT        N0          M0                 Sx

Ⅰa                pT1           N0         M0                  S0

Ⅰb                pT2-4         N0         M0                  S0

Ⅰs                任何pT       N0          M0                 S1-3

Ⅱ                任何pT       N1-3        M0                 Sx

Ⅱa                任何pT       N1          M0                 S0-1

Ⅱb                任何pT       N2          M0                 S0-1

Ⅱc               任何pT       N3          M0                 S0-1

Ⅲ                任何pT       任何N      M1                 Sx

Ⅲa               任何pT       任何N      M1a                S0-1

Ⅲb               任何pT       N1-3        M0                 S2

                  任何pT       任何N      M1a                S2

Ⅲc               任何pT       N1-3        M0                 S3

                  任何pT       任何N      M1a                S3

                  任何pT       任何N      M1b                任何S

睾丸肿瘤预后与肿瘤本身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及病理分期、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等有关,同时与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密切相关。1997年,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IGCCCG)根据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期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情况,制定出了睾丸肿瘤的预后分期系统,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以及预后差三个等级。推荐参考此标准进行预后的判断(4)。

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预后因素分期系统

分组

非精原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预后良好

 

 

 

 

预后中等

 

 

 

 

 

预后不良

 

 

 

睾丸或腹膜后原发;

且无肺外器官转移;

且AFP<1000ng/ml,HCG<5000IU/L,LDH<正常值上限的1.5倍;

 

睾丸或腹膜后原发;

且无肺外器官转移;

且有下列之一者:AFP 1000~10 000ng/ml,或HCG 5000~50 000IU/L,或LDH高于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

 

纵隔原发;

或肺外器官转移;

或AFP>10000 ng/ml;

或HCG>50000 IU/L;

或LDH>正常值上限的10倍;

任何部位原发;

且无肺外器官转移;

且AFP正常;

HCG和LDH可以为任意值;

 

任何部位原发;

且肺外器官转移;

且AFP正常;

HCG和LDH可以为任意值;

 

 

 

 

 

 

注:该分期系统用于转移性睾丸肿瘤,包括非精原细胞瘤和部分精原细胞瘤

                                                          

四、诊断

(一) 症状和体征

睾丸肿瘤好发于15~35岁,一般表现为患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也有30%~40%患者出现阴囊钝痛或者下腹坠胀不适。10%左右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相关表现,如颈部肿块,咳嗽或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消化道出血等胃肠功能异常,腰背痛和骨痛,外周神经系统异常以及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水肿等。7%的睾丸肿瘤患者还会出现男性女乳症(gynaecomastia),尤其是非精原细胞瘤。少数患者以男性不育就诊或因外伤后随访而意外发现。

有些睾丸肿瘤患者为偶然发现,但是又有10%患者由于表现为睾丸附睾炎症状而延误诊断,因此,对于可疑病例应进行B超检查。体格检查方面除检查双侧阴囊了解肿块特点以及对侧睾丸外,还要进行全身情况检查,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远处转移。

()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睾丸肿瘤首选检查,不仅可以确定肿块位于睾丸内还是睾丸外,明确睾丸肿块特点,还可以了解对侧睾丸情况,敏感性几乎为100%。对于睾丸内不能触及肿块,而腹膜后或脏器上有肿块以及AFP/HCG升高的年轻患者更应进行超声检查。B超除了解睾丸情况外还可探测腹膜后有无转移肿块、肾蒂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者腹腔脏器有无肿块等。对于高危患者利用超声检查监测对侧睾丸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胸部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放射学检查,也是睾丸肿瘤的常规检查之一,可以发现1cm以上的肺部转移灶,因此,对睾丸肿瘤肺部转移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腹部和盆腔CT目前被认为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到小于2cm的淋巴结。

正常睾丸组织的MRI影像在T1和T2加权上为均质信号,肿瘤组织在T2加权上表现为低信号,其对睾丸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100%,但其较高的检查费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有报道MRI对区分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有一定作用,但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MRI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总体上来讲并不优于CT而且费用昂贵,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睾丸肿瘤转移方面的常规应用。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作为一种高新检查手段在睾丸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方面也有应用,但是其与CT相比并没有显示出优势所在,二者均不能检测到微小的转移病灶。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分期和预后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和乳酸脱氢酶 (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 LDH),其中LDH主要用于转移性睾丸肿瘤患者的检查。

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7万左右,半衰期5~7天,胚胎时期由卵黄囊细胞和肝脏产生。通常50%~70%的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血清AFP升高,其中卵黄囊瘤患者血清AFP几乎100%升高,70%胚胎癌和50%畸胎癌患者血清AFP也会升高,而绒癌和纯精原细胞瘤的血清AFP一般是正常的。因此,一旦纯精原细胞瘤AFP升高,则意味着极有可能该肿瘤中含有胚胎癌等非精原细胞成分。

HCG是一种多肽链糖蛋白,分子量3.8万,半衰期24~36小时。正常胚胎发育中HCG由胚胎滋养层组织分泌,睾丸发生肿瘤时HCG由肿瘤合体滋养层细胞产生,因此,睾丸肿瘤患者HCG浓度明显升高时应高度怀疑有绒癌或含有绒癌成分的可能。非精原细胞瘤HCG升高者一般占40%~60%,绒癌患者几乎100%升高。40%~60%的胚胎癌和10%~30%的精原细胞瘤也因含有合体滋养层细胞而导致HCG升高。

LDH是一种特异性不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与

肿瘤体积相关,在80%进展性睾丸肿瘤中升高。也有人认为纯精原细胞瘤能够分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PALP),在进展性精原细胞瘤PALP升高者可达36%~100%,而非精原细胞瘤仅为10%~60%。PALP对精原细胞瘤的分期也有一定参考价值,Ⅰ期精原细胞瘤升高者只有30%,而Ⅱ期患者可达59%。此外,还有人发现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 GGTP)在睾丸肿瘤检测中也有一定作用,其他一些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水平的肿瘤标志物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总体来讲,非精原细胞瘤出现一种或两种瘤标升高者可达90%, AFP升高者占50%~70%,HCG升高者占40%~60%。精原细胞瘤出现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者为30%左右。因此,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睾丸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肿瘤标志物不升高的患者也不能完全除外存在睾丸肿瘤的可能。

() 腹股沟探查及根治性睾丸切除术(inguinal exploration and radical orchiectomy)

任何患者如果怀疑睾丸肿瘤均应进行经腹股沟途径探查,将睾丸及其周围筋膜完整拉出,确诊者在内环口处分离精索切除睾丸。如果诊断不能明确,可切取可疑部位睾丸组织冰冻活检。对于转移患者也可以在新辅助化疗病情稳定后进行上述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目前也有一些保留睾丸组织手术的报道,他们认为对于双侧睾丸肿瘤患者或者孤立睾丸的肿瘤患者,如果睾酮水平正常并且肿瘤体积小于睾丸的30%可考虑行保留睾丸组织手术,但是该种情况出现睾丸原位癌(TIN ,testic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又称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testis)比率可高达82%,因此,

这些患者术后都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放疗后会导致不育症,孤立睾丸在放疗后出现间质细胞功能不足的危险性也会升高,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延缓放射治疗。总之,选择保留睾丸组织的手术一定要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而且该种治疗方案尚未有大规模病例报道。

虽然经阴囊睾丸穿刺活检在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方面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局部复发率明显升高,因此,经阴囊的睾丸穿刺活检一直不被大家所认可。

推荐意见:

1.症状与体征  对于伴有和不伴有局部和全身症状的睾丸肿瘤患者均应进行局部和全身相关部位体格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睾丸肿瘤患者常规行B超、胸部X线、腹部/盆腔CT检查,怀疑有转移患者进行相应部位的CT检查。有条件地区必要时也可采用MRI和PET检查。

3. 血清肿瘤标志物  睾丸肿瘤患者常规行血清AFP、HCG检查。对于考虑有转移的患者进行LDH检查。PALP可以作为精原细胞瘤检测的一个参考指标。

4.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均应行腹股沟探查及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可疑患者在行腹股沟探查术时可进行术中冰冻活检。保留睾丸组织手术必须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在严格适应证下进行,且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阴囊活检一般不予以推荐。

                                                        

五、期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 期精原细胞瘤的治疗

按照最新睾丸肿瘤分期标准,约有15%~20%Ⅰ期精原细胞瘤病人存在腹膜后亚临床转移性病灶,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肿瘤仍有可能复发。复发中位数约12个月,也有在术后5年以上出现复发者。

1. 严密监测  据报道,在有经验的医学中心,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经严密监测,其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可达97%~100%。目前认为对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在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进行严密监测是合理的,但要求患者有一定经济能力和较好长期随访依从性。监测方案见睾丸精原细胞瘤随访部分。

2.辅助性放疗 由于精原细胞瘤对放射线高度敏感,临床上绝大多数中心推荐把主动脉旁辅助性放疗作为Ⅰ期精原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针对主动脉旁区域或联合同侧髂腹股沟区域的中等剂量(20~24Gy)照射,即可把肿瘤复发率降至1%~3%。经过照射后,几乎所有的复发病灶首先发生在照射野之外(膈上淋巴结或是肺内)。不推荐预防性纵隔照射。

放疗应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每次放疗剂量及总放疗时间主要取决于患者耐受情况。主动脉旁照射野为:上起T11上缘,下至L5下缘,野宽9~10 cm。右侧睾丸肿瘤的照射野参照人体中线,左右对称。左侧睾丸肿瘤的照射野向左移1 cm。髂腹股沟区照射野为:上缘与主动脉旁照射野下缘间隔2 cm,下缘平阴茎根部上缘,野宽10 cm,内侧过中线2 cm。主动脉旁照射野以中平面计算深度量,髂腹股沟区照射野以前后径1/3计算深度量,每次照射量可在1.8 Gy左右,在3~4周内完成全部剂量。

放疗常见的副作用有: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肠炎、慢性胃炎、生精抑制及不育、心血管毒性和放射野内继发恶性肿瘤(白血病或肺、膀胱、胃肠道等部位肿瘤)等,以上副作用和放疗剂量有关,照射量低于25 Gy时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减小。放疗时进行肾脏和阴囊保护具有积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单纯行主动脉旁区域照射和联合同侧髂腹股沟区域照射相比,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无瘤生存率,但是毒性更小,同时也可以防止精子计数下降。

3. 辅助化疗  近年来,化疗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肯定。研究发现单周期卡铂辅助化疗(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7)与辅助性放疗相比,在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平均随访4年后的生存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因此,对于І期精原细胞瘤进行单周期卡铂辅助化疗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计算方法:单剂量卡铂剂量=7×(肾小球滤过率 [GFR,ml/min]+25)mg。有研究表明两个疗程的卡铂辅助化疗可将肿瘤复发率降至1~3%,但是仍然缺乏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4. 联合放疗和化疗 多数研究认为,放疗和化疗联合应用仅能提高晚期病例的生存率。因此,对于Ⅰ期精原细胞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不推荐立即进行联合放疗和化疗。

5.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RPLND)  在一项针对Ⅰ期精原细胞瘤行辅助放疗与RPLND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发现,RPLND作为初次治疗的肿瘤复发率可达9.5%。因此,这种治疗不被推荐。

推荐意见

1.Ⅰ期精原细胞瘤在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推荐进行主动脉旁区域或联合同侧髂腹股沟区域的中等剂量(20~24Gy)辅助放疗,不推荐预防性纵隔照射。                    

2.单周期卡铂辅助化疗(AUC =7)相比辅助放疗亦是合理的选择。

3.对于随访依从性好、有相应经济能力的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如果患者同意,可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进行严密监测。

 

() Ⅰ期非精原细胞瘤的治疗

临床Ⅰ期非精原细胞瘤(non-seminoma germ cell tumor,NSGCT)的治疗主要是指对原发肿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或监测(surveillance)。

1. 原发肿瘤的治疗

(1)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一般应尽早实施,手术前后应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应取腹股沟切口,游离精索至腹股沟管内环处离断,然后沿精索向阴囊方向剥离并切除睾丸。如阴囊壁有浸润,应连同浸润部位一并切除,不提倡经阴囊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后,根据其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 保留器官手术(organ-preserving surgery):即睾丸部分切除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睾丸肿瘤和孤立睾丸的肿瘤,如睾酮分泌水平正常且肿瘤体积小于睾丸体积的30%,可考虑该术式。但是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肿瘤(TIN)发生率可高达82%,因此术后需行辅助放射治疗。如患者有生育需求,应暂缓放疗。睾丸部分切除术亦应取腹股沟切口,沿肿瘤假包膜小心切除部分睾丸组织,完整切除睾丸肿瘤。

2.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对临床Ⅰ期的NSGCT患者行RPLND可以对肿瘤进行更加准确的病理分期。有研究表明临床Ⅰ期的NSGCT患者中约30%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Ⅱ期)。如术后证实存在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则应辅助化疗,或在其复发时再化疗。如无转移淋巴结(病理分期Ⅰ期),一般无需进一步治疗,但值得注意的是有资料显示大约10%的病理Ⅰ期患者存在远处转移。

RPLND一般采用自剑突下向下绕脐达耻骨联合上方的腹正中切口,将患侧肾蒂上方2cm平面以下的腹膜后脂肪、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完全清扫干净,也有学者提倡双侧清扫的扩大根治术。关于手术清扫的范围是单侧还是双侧目前仍没有统一意见。一般来说,左侧睾丸的主要淋巴引流不越过腹主动脉,肿瘤向右转移机会小,主张经左侧结肠旁沟进路行单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因右侧睾丸淋巴引流到对侧,肿瘤可累及对侧淋巴结,主张沿右侧结肠旁沟切开后腹膜至盲肠下方转向屈氏韧带,显露腹膜后组织并行双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RPLND是属于创伤性较大的手术,虽然手术死亡率较低,但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可发生肾蒂出血、乳糜腹、肺不张、肠粘连、肠梗阻、肠瘘、胰腺炎、胰瘘、应激性溃疡、切口感染或裂开等并发症。

传统的RPLND损伤了腹下神经及盆神经丛,几乎所有患者术后都会出现逆行射精、阳痿或不育等。为减少和避免这类并发症,推荐采用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nerve-sparing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NS-RPLND),采用该术式肿瘤复发率与传统术式相仿,而逆行射精、阳痿或不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NS-RPLND采用标准腹部正中切口,术中剥离并注意保护肠系膜下神经节周围和沿主动脉下行的主要内脏神经,在清扫淋巴组织的同时尽量保护交感神经支干,以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

3. 辅助化疗  目前多采用以顺铂(Cisplatin, DDP)为中心的联合化疗方案。DDP能与DNA结合并破坏其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内DNA合成达到治疗目的。采用DDP联合化疗方案睾丸肿瘤的3年无瘤生存率可达80%以上。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如下:

(1)PVB方案: DDP2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长春花碱(Vincaleukoblastine,VBL)10mg或长春新碱(Vincristinum,VCR)2mg第2天静脉滴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30mg第2、9、16天静脉滴注(第9、16天可肌注)或平阳霉素(Peplomycin,PYM)16mg第2、9、16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一次,一般3~4疗程。

(2)  BEP方案:DDP2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鬼臼乙叉甙(依托泊甙,Etoposide, VP-16)1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BLM30mg第2、9、16天肌肉注射。每3周重复一次,一般2~4疗程。

(3)  EP方案:DDP2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 VP-16 1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一次,一般2~4疗程。

(4) VIP方案(挽救性治疗方案):VP-16 75mg/m2第1~5天静脉滴注或VBL 0.11mg/kg第1、2天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 1.2g/m2第1~5天静脉滴注,DDP2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一次,一般3~4疗程。

上述方案中PVB化疗方案是经典的睾丸肿瘤化疗方案,问世以来几经修改,目前仍是一线化疗方案。BEP方案因对部分PVB治疗失败的病例也有效,并发症相对较少,现已成为一线化疗的首选方案。EP方案作为博来霉素禁忌而不宜采用BEP方案患者的替代化疗方案。含有IFO的VIP方案常用于初次治疗失败病例的挽救性治疗。其他化疗方案还包括IC(卡铂+异环磷酰胺)、HOP(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顺铂)、COC(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卡铂)方案等。

4. 监测  对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的Ⅰ期NSGCT患者进行监测和密切观察亦属于治疗方案的范畴。监测内容包括定期体格检查、血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潘春雨
主治医师/讲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
泌尿外科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肾癌、肾盂癌、肾上腺肿瘤、泌尿系结石、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