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密癌细胞猎人的日常:一份病理报告为何要等3至7天
2018年08月19日 【健康号】 生命召集令     阅读 9769

为何一份病理报告要等3到7天才能拿到?带着这个疑问,生命召集令探访了山西省肿瘤医院的病理科医生。

常听定居国外的朋友吐槽,在国外医院做完肿瘤切除手术,病理报告竟等了整整2个月。在国内,一份病理报告通常也要等3到7天才能出。为何病理报告要等这么久?带着这个疑问,生命召集令探访了山西省肿瘤医院的病理科医生。

每天早晨,像门诊迎来患者一样,病理科的接诊室也迎来了各种标本。“手术大标本约120个,门诊小活检200多个,还有术中冰冻,每天制成切片等待病理诊断的差不多有2000余个。”病理科主任郗彦凤说,“我们不直接给患者看病,但医生给患者的诊断依据都是病理科提供的。”郗彦凤这样说,是因为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业界也将病理医生称为医生的医生。

收集的标本不能直接用,要先对病变部位进行取材。“刚做取材的前三个月,好多医生都吃不下饭,发生病变的人体组织,还伴着异味,病理医生不但不能回避,还要近距离观察,描述病变、测量大小,切取组织。”郗彦凤介绍道,“如果遇上肠梗阻的标本,还粘有粪便,再混着福尔马林的气味,绝对是重口味。”但工作十年后,资深医生已经能够一边吃饭一边研究组织,“没办法,每天都有新的送来,如果当天的做不完就会越堆越多。

对送检组织的取材也是有要求的,“你看这个白点就是发生病变的部分,取的时候一定要取到。所以取材的人必须要熟知解剖学知识,并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取的标本不合适,直接决定病理报告的结果。”36岁的病理医生常江介绍。

取材结束后,要将标本放入机器脱水。为节省时间,常在夜间进行,脱水完成后再浸蜡、固定,进行包埋。包埋要将病变部位保持在同一平面,且包埋组织完整,为下一步切片、制片打好基础。

“常规切片要切到4至5微米。脂肪组织可以厚一些,也要5到10个微米;淋巴结则要更薄,需要3个微米。”武新娣熟练地将切片轻轻摊于洁净水,挑选无污染、无皱褶的组织蜡片裱在载玻片上。从业15年,她每天切标本1200多块,胳膊长期保持固定动作,也留下了职业病。

常规染色由机器进行,染色后封片,制好的切片最终交给病理医生。这时,才真正开始病理诊断。“大多切片可以基于基本形态做出诊断,但很多肿瘤的诊断要借助免疫组化确定分型、分类,预测恶性程度及预后;还有些要做更高级的分子病理,将诊断精确至分子级别,便于靶向治疗。”郗彦凤说,仪器只能帮助医生去看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而诊断只能依靠医生的大脑与经验。

“我们科有62个人,但因为有规培、下乡或是休假的,实际在岗的并没有这么多。”郗彦凤说,“我们每人每天要看200到400张片子,一坐就是一整天,忙的时候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而男性性格多外向好动,更倾向于临床工作。正因如此,男性在病理科属于稀缺人才。

随着肿瘤的高发,各种疑难病例也增多。遇到难题,来自各个科室的医生们一起会诊、研究,甚至建议重取标本。病理科医生就像生命的法官,病理报告犹如患者的一纸“生命判决书”。因此,绝不能出错。病理科流传着一句话,“在这里,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一般来说,一份病理报告用时3到7日,但是也有例外。对于手术中的肿瘤患者,医生需要在半个小时内判断出肿块性质,“因为这个时候病人还在手术台上,病理诊断决定了临床医生的手术范围。若是恶性,可能要扩大切除范围。一来,要求高质量的取材;二来,医生诊断要快速准确。”郗彦凤说,与之对应,做术中冰冻的也必须是有经验的资深医生,工作量大,压力也更大。

“因为长期盯着显微镜,眼睛遇到太阳等强光刺激,就会流眼泪,只能带上墨镜,因此,我包里随时放着墨镜。”郗彦凤说,“颈椎病,眼睛散光或微光,胳膊抬不起来,这都是我们科最多见的职业病。但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去做,也没什么好说的。”首个中国医师节之际,感谢这些幕后英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