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脊髓胶质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肿瘤诊治中心
2018年02月22日 【健康号】 曹依群     阅读 12160

本文主要就脊髓胶质瘤的相关知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脊髓胶质瘤绝大多数位于髓内,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约占脊髓髓内肿瘤的80%,在临床上远较脑胶质瘤少见,但由于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致残率高,对患者危害大。室管膜瘤常见于成人,多发生于颈髓和胸髓。脊髓室管膜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可在脊髓中央管内向上下呈膨胀性生长,压迫脊髓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以肢体无力、二便功能障碍为主。MRI常可见肿瘤上下缘的脊髓空洞。   

     脊髓星型细胞瘤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髓内肿瘤,多发生于颈段或颈胸段脊髓,呈侵袭性生长,与正常脊髓边界不清,影像上常需要和一些脊髓炎性病变相鉴别。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早期症状不典型,并进展不明显。疼痛和肌力下降是主要症状。手术切除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最有效的方式,但两者处理原则和方法不同。前者与正常脊髓组织存在明显的界限,应在高清显微镜下,以上下端的脊髓空洞作为肿瘤上下边界的标志,轻柔的分离肿瘤。后者呈浸润性生长的,与正常脊髓组织没有明显的分界,对于低级别脊髓星形细胞瘤,多倾向于积极手术切除,且能做到全切或次全切。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倾向于通过手术获得病理诊断,以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率较室管膜瘤大。    

     术中电生理技术监测是实现术中保护脊髓功能重要手段。病变累及超过3个椎体节段,手术切除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常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进行后路固定,若有明显骨质破坏或缺如,必要时还需进行植骨融合,进一步稳定脊柱。    

     术前脊髓功能受损越小,术后恢复也相应较好。对于低级别的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显微手术全切肿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的损害。对于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手术全切难以实现且术后会引起神经功能恶化,综合性治疗是更适合的选择。


作者简介:

曹依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  

神经肿瘤MDT首席专家

脊柱肿瘤诊治中心副主任

专家门诊 :   周二上午


        神经外科学博士,目前担任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医学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脊髓脊柱组委员;全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脊髓脊柱专业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协会神经外科学组委员。发表论著70余篇,申请及完成科研基金十余项,获得科技专利多项。其中SCI论文10余篇。近年获得专利4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三等奖等科研成果多项。《肿瘤外科学》 、《肿瘤医学》等多部权威专著编委。 先后多次荣立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嘉奖等荣誉,曾参与多次国内重大医疗救援任务。
   对神经系统肿瘤和脊柱肿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方向为颅脑肿瘤和脊髓脊柱肿瘤。擅长颅脑肿瘤(胶质瘤、垂体瘤、脑膜瘤、脑转移瘤、听神经瘤等)、脊髓脊柱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脊髓髓内肿瘤、原发脊柱肿瘤和脊柱转移瘤等)的显微精准外科手术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