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视物变形有哪些常见病(原创)
2019年04月03日 【健康号】 张明亮     阅读 8639

视物变形是眼病的常见症,引起视物变形的常见病也很多: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45岁男性,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表现为眼前有暗影,视物变形,如变小、变远;视力下降,多为健康成年人,骤然发觉视物模糊,视野中心似有淡影阻挡,视物可有变形、变小的感觉。视力障碍程度不一,远视力检查从1.0到0.1。用Amsler方格表检查常有变形或暗点。荧光血管造影,在静脉期于黄斑部有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逐渐呈喷射状或墨迹样,扩大为强荧光斑。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为中青年,单眼发病居多,但少数病例亦有双眼患病者。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小视症。病程持久,常呈间歇性发作,往往持续1~2年甚至更长时间,最后进入瘢痕形成阶段。有中心暗点,视力蒙受永久性的损害。如果病灶位于旁中心区,中心凹未受累,则患者常可保留相当的中心视力。极少数病例过数年后病情可复发,复发的渗出灶常在原来瘢痕的边缘出现。用Amsler方格表检查常有变形或暗点。眼底及荧光造影:可确诊,评估治疗效果。OCT检查:可评估CNV大小,黄斑水肿及视网膜下积液。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其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AMD可分两型:干性(非渗出性)和湿性(渗出性);两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都不一样,但干性AMD可以转化为渗出性AMD。患者早期多数无明显视力的改变,多见于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使视力减退,看物体会有变大、变小,甚至视物变形、直线扭曲;走路感到地面高低不平等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完全失明。用Amsler方格表检查常有变形或暗点。OCT检查:有肋于辨别年龄特征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生血管、出血部位、病变程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脉络血管造影(ICGA)检查,可发现黄斑部新生血管。

近视性黄斑病变:屈光度达-8.00以上时患者易发生黄斑出血,患者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眼正前方看东西出现暗点,视物变形。黄斑出血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或无新生血管)出血。暗红色,一般为圆形,大小及数量不定,多见于黄斑或其附近视网膜血管下方,同一位置反复出血,可使色素增生导致Fuchs斑。典型的Fuchs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稍隆起,约0.3~1PD大小,黑色,边缘可见出血。这时视力会明显下降,多数视力<0.1。

黄斑裂孔: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中心暗点,视物变形。根据病因黄斑裂孔分为:①外伤性黄斑裂孔,②高度近视性黄裂孔,③特发性黄斑裂孔,④继发性黄斑裂孔。典型的全层裂孔视力一般在0.1左右,非典型的视力较好些,常发性于60~80岁(平均65岁,男:女=1:2~3),也有部分发生在较年轻的患者。该病的发病率不高,约占人群的3.3‰,其中以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最为多见(大约83%),双眼患病者占10%。用Amsler方格表检查常有变形或暗点。OCT检查:可对黄斑裂孔分期,观察视网膜前膜对黄斑的牵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早期黄斑中心同渗漏。

卵黄状黄斑变性:卵黄样黄斑变性又称Best病,是一种少见的常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原发性黄斑部变性,属黄斑部营养不良性疾病。卵黄样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15岁(平均6岁)的幼儿及少年,最年轻的患儿见于生后一周的婴儿。但近年来成年人发病也不少见。发病隐匿且进展缓慢,患者容易忽视,当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视力下降时多有典型的眼底表现,临床易于诊断。

⑺黄斑囊样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由其他病变引起。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内水肿含有蜂巢样囊腔。FFA显示,水肿来自中央凹周围通透性异常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现出多数小的渗漏点,及荧光在囊腔的积聚,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而形成花瓣状。表现为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或症状不明显。眼底检查中心凹光反射消失,黄斑部视网膜反光增强呈毛玻璃状。有时检眼镜下很难判断。在三面镜下,偶见视网膜呈囊样改变。FFA和 OCT检查可确诊。

此外还有: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此外,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残留性玻璃体视网膜黄斑牵引、眼眶肿瘤伴黄斑条纹的黄斑炎症等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都可以引起视物变形。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明亮
主任医师/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眼科干眼门诊,眼科
中西结合治疗眼表病和眼底病,尤其对干眼症、角膜病、小儿抽动症、儿童多瞬症、眼底出血、黄斑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