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爱在夜间“作妖”,让你睡不好只是第一步…
2020年07月21日 【健康号】 国敬芝     阅读 8171

导语

一定要警惕!

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人们该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了,但有些病却喜欢在晚上“作怪”,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少疾病的发生、变化,甚至恶化,都有明显的时间特点,以下几种疾病常在夜间加重或在睡梦中发作。





慢性荨麻疹:晚上7点~11点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凸起的、红色或与皮肤颜色一致的斑块,其大小、形态不一,患者一般都伴有明显的瘙痒、针刺或灼热感。



荨麻疹喜欢“摸黑作案”,集中在晚上7点~11点。这一时段,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相对较少,对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降低,于是引发荨麻疹。另外,还可能与人们回到家中,注意力集中到皮疹上,越抓越痒有关。


建议:


尽量控制或躲开灰尘、动物皮屑、尘螨、冷热刺激、雾霾等过敏原,注意室内外卫生,勤通风。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并适当延长服药时间,不能症状一缓解就停。还要根据发作时间,选合理时间用药,比如,下午服药利于血药浓度在晚上的发病高峰达到峰值,有助控制病情发作。





急性胆囊炎:晚上8点~10点

急性胆囊炎患者大都突发不适,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并渐渐放射至右肩背疼痛,且伴发低热。



集中在晚上8点~10点发作,之所以会在这一时段发病,往往和晚餐吃得过于油腻有关。半数急性胆囊炎病人患有胆囊结石,当饮食定时定量、比较清淡时,人即使患有胆囊结石,胆汁也会正常分泌和输送。



可一旦吃太多肥肉等油腻食物,或吃得太撑,便会刺激胆囊大量分泌胆汁,并向外排出,此时,胆囊中的结石就可能被推至胆囊颈部,或嵌顿至胆囊管内,甚至掉入胆总管,导致绞痛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


建议:


胆囊最怕你不好好吃饭,一定要按时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胆囊早上不用排胆汁,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加大结石形成的可能。



查出胆囊结石的人,饮食上最好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严格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肥肉、油炸食品要少吃;尤其注意晚餐别吃得太晚、太丰盛。





痛风:凌晨1点~3点

夜间睡眠时间长,水量摄入少,稀释作用减弱,相对来说,尿酸水平升高。另外人们在睡眠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比较低,身体的体温也下降到一天当中最低的时候。因为体温的下降会使尿酸盐的浓度过低,更容易发生沉淀,给痛风发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建议:


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不少于2000ml,尤其是睡前一定要喝点水。



晚餐少吃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食物。





心肌梗死:清晨4点~6点

多数心脏病发作于凌晨4点左右,这可能与夜间血小板浓度增加,导致血栓增多有关。



心脏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他们往往习惯早起,起床时间一般在凌晨4点~6点之间。



当人体从睡眠状态转到清醒状态时,交感神经变得兴奋,导致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大。由于人体具备自我调节机制,此时血压也会出现短时间内迅速增高,形成全天血压的第一个高峰,加重心脑血管负荷。再加上,整晚水分流失,血黏稠度较高,种种因素增加了心梗和卒中的风险。


建议:


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可以先在床上坐5分钟再慢慢下床,清晨还可以喝200毫升左右白开水,晨练要轻柔缓慢。



心梗常发生在需要突然发力的时刻,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尤其在早上。



血压超标的人,还可以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保持夜间血压平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风险。





哮喘:清晨4点~6点

接触过敏原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一般在接触过敏原6到8小时才出现哮喘发作,因此,夜间哮喘发作也可能是由白天接触过敏原造成。



对于儿童来说,白天的剧烈运动和劳累,也是引起夜间哮喘发作的诱因之一。



同时,从生理节律来看,白天肺功能相对较强,夜间相对较弱,夜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也会减少,这也是导致哮喘在夜间发作的因素。





导致哮喘夜间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和白天相比,迷走神经在这一时段更兴奋。



(2)此时人体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相对较高,易引起支气管变窄,从而诱发哮喘。



(3)床上容易堆积灰尘和螨虫,如没及时清洁,可能诱发过敏体质哮喘患者发作。


建议:


应注意保持卧室清洁、湿度适宜、空气清新,避免在室内养花草及宠物,被枕和床单要多暴晒,尽可能去除过敏原。



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营养,多选择高维生素、低糖食物。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把握好晚上的黄金养生时间,改掉不良的习惯,这样身体没有麻烦来扰,自然会更加健康。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