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019年01月14日 【健康号】 刘军     阅读 5051

急性中耳化脓性炎症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侵及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刘军


病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较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以致迁延为慢性。

鼻部和咽部的慢性病灶,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以及咽鼓管长期阻塞或功能不良,都可能引起中耳炎长期不愈。

常见的致病菌有: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常为混合感染。

分类

本病分为3型,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各型间一般无阶段性联系,骨疡型和胆脂瘤型可合并存在。

1

单纯型


间歇性耳流脓,脓液呈黏液性或黏脓性,不臭。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穿孔,多为中央型,大小不一。通过穿孔可见鼓室黏膜光滑,可轻度水肿,听骨链大都完好或仅有部分锤骨柄坏死。

听力检查一般为轻度传导性聋。




2

骨疡型


持续性耳流脓,脓液为脓性或黏液脓性,间带血丝,且常有臭味。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听小骨可有轻重不等的坏死。





2

骨疡型


听力下降的程度与穿孔的大小、位置、听骨链是否受损及内耳是否正常有关。一般而言,紧张部前下方的小穿孔不致引起明显的听力下降,而后上方的大穿孔则可导致较重的听力损失。通常情况为听力损失较重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颞骨CT显示鼓室、鼓窦或乳突内有软组织影或骨质破坏区。



3

胆脂瘤型


持续性,如脓量过少或穿孔处为痂皮覆盖,则表现为间歇性。

分泌性物质为脓性,可含“豆渣样物”,恶臭。

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晚期可为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可见灰白鳞屑状或豆渣样物。骨部外耳道后上壁可塌陷。

乳突X线片或颞骨CT可见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

常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治疗
1
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及时治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
局部治疗

单纯型: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局部用药,当中耳炎症已经完全吸收消退,鼓膜穿孔不愈合可行鼓室成形术。


骨疡型:引流通畅者,同单纯型一样,以用药为主,并定期复查;引流不畅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疑有并发症者,要进行乳突手术。根据病变范围,可施行鼓室成形术、改良乳突根治术及乳突根治术。


胆脂瘤型:尽早行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军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
1990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现任省变应反应委员会委员。曾在上海复旦大学附...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