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爱冒痘还怕冷,都是上热下寒惹的祸
2020年05月16日 【健康号】 刘宝君     阅读 10625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面部容易长痘,油光,但手脚冰凉,这都是上热下寒的表现,本文介绍了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和如何调理。

     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的表现之一,是现代人一个不好的身体状态,也称为上热下寒体质。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大自然中地心为火,地表为水;按照天人合一的道理,人体内为热,体表为凉;上面凉(头脑清醒、不晕、不昏沉、不上火),下面热(足温);可现在很多人却倒过来了,成了上热下寒,里寒外热。这种寒热错杂往往集中于同一位患者,尤其是职场的年轻女性。表现为上面是热的,下面是寒的。

     上热表现为

① 眼睛上火,两眼发涨、干涩、满布血丝;

② 耳朵上火,耳鸣、耳聋、耳痛;

③ 头面部上火,稍微进食辛辣就容易冒痘痘、油腻;

④ 口腔上火,口干、口臭、口苦,容易口腔溃疡;

⑤ 扁桃体上火:反复扁桃体肿大,咽痛;

⑥ 鼻子上火,鼻血、鼻干;

⑦ 心热:表现为心烦、难以入眠。

    下寒表现为

① 肚子虚寒:摸上去凉凉的,稍微吃点凉如酸奶、水果的就腹泻;

② 肠子寒:容易便秘,属于阳气不足,无力推动;

③ 腿部寒:腿特别凉,尤其是脚冰凉;

④ 腰部寒:腰痛、腰重、冷痛;

⑤ 宫寒:小腹凉、月经少、有血块;

⑥ 全身寒:怕冷、出汗少(或者多)、夜尿多。

上热下寒是如何形成的呢

  1. 上面动的太多,眼睛总是在看手机。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熬夜,第二天醒来眼睛就会布满血丝,这就是上火了。 

  2.  嘴巴总是在动,年轻女性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奶茶冷饮,服用各种消炎药、减肥药、清热药、泄药等,受西方医学补充营养思想的影响,每天酸奶水果代替正常饮食。

  3.  脑子总是在动,现在年轻白领工作压力大,不停的动脑子,物质欲望太多,人际关系不和谐,长期心情压抑等,久而久之,都是上热下寒的形成原因。

       正常人应该是上面的火气下降,下面的寒水上升,这叫水火相济。上面的火气和下面的寒水呈现一派格拒状态,叫水火不济,关键还是中部的脾胃虚弱,斡旋不能,无法上下交通,就表现为阳气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就是阴阳分离。这种体质的本质是寒,热只是一种假象。因此,单纯使用清热药或温阳药物效果都不好,需要寒热并用

 如何调治上热下寒?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晚上11点之前入睡;忌食辛辣食物和冷饮水果;忌用清热药、消炎药、减肥药等。

  2. 切记滥用补药,很多女性朋友觉得自己怕冷,手脚凉,自行服用大量的补药,中医有“虚不受补”的说法,我们光想着补,不想着泄,身上的垃圾(湿气)越来越多,这些垃圾就是占着位置不干事,让我们的机体运转起来很费劲,就会出现很多的不适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为了解决这些垃圾问题,就要辞旧迎新,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把这些多余的负担卸掉,人体各组织器官才能轻装上阵精神抖擞的做好各自的工作。

  3.  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运动、出出汗,只要运动开了,就会感到身体内的燥热自然消失了,浑身轻松了,心情也舒畅了,这就是为什么阳刚之气总是给人一种正能量。

  4.  注意腰腹和腿脚的保暖。很多女性到了冬季喜欢穿短裙,这样会让膝关节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减慢了局部血液循环,容易引起老寒腿,主要表现有腿部酸麻胀痛以及有明显的沉重感。脚踝、腹部、腰部都有对人体重要的穴位,这些部位受寒,就会引起各种不适。所以要注意保暖。

  5.  使用中医药方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就记载了很多针对这种寒热错杂体质的方子,几乎占了其治法的一半,可见“寒热错杂”的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看来上热下寒体质自古就有,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所以随之而来的“寒热并用”治法运用的也非常广泛。比较常用且效果比较好的比如半夏泻心汤、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温经汤等

  6. “寒热错杂”证的治疗,在临床治疗上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在一个方子中同时存在着“寒药”和“热药”,用之不当,临床上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疗效也会很受影响,这些需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处方,在临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典型医案:

        姜, 28岁。2019118日初诊。主诉:失眠, 双足凉2年。现病史:患者诉2年来, 因工作压力大, 眠差, 入睡困难, 眠浅易醒, 手心燥热, 腰以下怕冷, 尤其双足冰凉, 纳食可 大便每日3~4, 便溏, 小便黄, 乏力, 口干, 口苦, 口气热, 反复口腔溃疡, 饮食不调时出现右侧胸疼, 持续20~30min。月经周期28~30 d, 经期7 d, 经行第2~3天伴腹痛,量多, 有血块。舌质淡红, 苔白, 脉弦滑。既往史:颜面起褐色斑10年。

       辨证:气血违和、三焦经络瘀滞不通、内热外凉、上热下寒。

       处方:柴胡15 g, 桑枝30 g, 桂枝30 g, 生石膏 (先下)30 g, 知母10 g, 生姜10 g, 大枣15 g, 桑叶15 g, 党参15 g, 珍珠粉 () 1.2 g, 莲子芯5 g, 合欢皮15 g,当归15 g, 香附10 g,生地15 g, 牡丹皮12 g, 连翘15 g, 知母10 g, 荆芥10 g, 枳实15 g, 枳壳15 g, 天麻15 g, 川楝子10 g, 延胡索10 g, 生麦芽30 g, 河车15 g14, 水煎服。

       20191122日二诊, 失眠、双足凉、口干口苦、头晕均有明显好转, 口腔溃疡未再发作, 但月经第2~3天仍有腹痛, 时有耳鸣, 大便成形, 每日3~4, 小便正常。舌边尖红, 苔薄白, 脉滑。上方加艾叶炭6 g阿胶15g, 当归剂量改为30 g14, 水煎服。

       经此法调治2个月余, 患者睡眠正常, 双足凉、头晕消失, 口腔溃疡再未发作, 经行无腹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宝君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医科,中医内科,中...
擅长中医治疗肺结节、肺癌术后及放化疗调理、新冠感染后咳嗽、胸闷、肺纤维化等的康复治疗、慢阻...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