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神经源性膀胱系列(四)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2019年09月12日 【健康号】 徐丁     阅读 9745

上一期主要介绍了一些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评估,这一期就和大家聊聊大家最关心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主要依据上一期所谈到的尿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分为逼尿肌活动亢进型,逼尿肌活动低下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型,括约肌功能缺失型。
逼尿肌活动亢进型
(1)行为治疗
包括定期排尿、憋尿训练、控制饮水、盆底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
M受体阻滞剂:包括托特罗定(舍尼亭)、曲司氯胺、索利那新(卫喜康)等,是表现为逼尿肌活动亢进型患者的一线用药,可以有效抑制逼尿肌收缩,副作用主要有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青光眼患者禁用,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可增加认知障碍风险。
β3受体激动剂:目前仅有1种药物米拉贝隆(贝坦利)上市,不同于经典的M受体阻滞剂,米拉贝隆通过促进膀胱舒张改善尿频尿急的症状,不会引起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禁用此药。
A型肉毒素膀胱内注射
A型肉毒素可以通过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来抑制肌肉收缩,使肌肉松弛,常用于面部除皱美容的治疗。其实膀胱内注射肉毒素对于难治性OAB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注射一次通过疗效可以维持3-9个月。缺点在于肉毒素治疗会造成排尿困难及残余尿增多。
神经电刺激治疗
经皮胫神经刺激:是将电极插入胫神经所在区域(内踝头侧4-5cm处),通过电刺激胫神经,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达到治疗目的。不足之处在于经皮经皮胫神经刺激需要几乎每天进行刺激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十分不方便,因此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近来国外研发了可以在家中使用的经皮胫神经刺激的设备,大大方便了患者。
骶神经调节:又称膀胱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臀部并经由导线连接到骶神经的装置,通过发送电脉冲信号给骶神经,调节与排尿和排便相关的神经反射,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与注射肉毒素的效果类似,但更加方便。缺点是装置的价格较为昂贵。
手术治疗
包括膀胱扩大术,逼尿肌部分切除术,尿流改道等,用于上述治疗效果均不想理的患者。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加上先前叙述的几种疗法已可以有效治疗绝大多数OAB患者,因此,外科手术在OAB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少。
逼尿肌活动低下型
行为治疗
除非患者膀胱内压力在安全范围内,没有输尿管返流的风险,否则不推荐腹压排尿。
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包括多沙唑嗪(可多华)、特拉唑嗪(高特灵)、坦索罗辛(哈乐)等,主要用于舒张尿道,改善排尿困难,有降低血压的副作用,低血压患者慎用。
抗胆碱酯酶药:主要为溴吡斯的明,可增强逼尿肌收缩力,副作用主要有腹泻,心律失常、心绞痛、哮喘、明确有机械性肠梗阻及膀胱出口梗阻的患者禁用。
间歇导尿
治疗膀胱不能完全排空的最常用方法,不良反应主要是操作不当导致的尿路感染。间歇导尿一般每天不超过6次,每次导出的尿量不超过400-500ml,因此间歇导尿的时间和次数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
留置导尿/耻骨上膀胱造瘘
无法进行间歇导尿的患者可考虑长期留置导尿,但留置导尿有很高的尿路感染发生率,长期留置导尿会降低膀胱的顺应性,导致膀胱容量缩小,且因膀胱刺激导致的不适感也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推荐给患者。耻骨上膀胱造瘘的舒适度比留置导尿高。
骶神经调节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愿意接受导尿的患者可考虑骶神经调节治疗,但骶神经调节对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型的治疗效果不如逼尿肌活动亢进型。
手术治疗
以上治疗方式效果均不理想时,可以考虑尿流改道手术。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型
括约肌内肉毒素注射
与膀胱内肉毒素注射一样,但操作要求较高,也需每3-9个月来院重复注射。
尿道外括约肌切开
效果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操作要求较高。
导尿(间歇/留置)
可在应用M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进行导尿,推荐间歇导尿,无法间歇导尿的留置导尿。
骶神经调节
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不愿意接受以上治疗的可考虑骶神经调节治疗。
手术治疗(尿流改道)
以上治疗方式效果均不理想时,可以考虑尿流改道手术。
括约肌功能缺失型
类似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式,但若合并膀胱排空障碍的,需要配合间歇导尿。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肌功能训练,配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好
人工括约肌置入
    适合男性患者,但效果不如普通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较高,术前需向患者明确告知。
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
    适合女性患者,无论何种手术方式,疗效都基本类似,术后往往需要配合间歇导尿治疗。
尿道周围填充剂注射
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但需反复多次注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感染,材料过敏等。
人工气囊压迫
相比较人工括约肌而言,手术创伤更小,但术后数年内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不适等原因要求取出该装置。
其他
包括膀胱颈重建术,膀胱周围横纹肌覆盖术等,目前应用较少,缺乏大样本数据的长期随访,且需在专业中心进行。

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就谈到这里,下一期将会介绍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徐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的机器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证的等各类排尿障碍相关...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