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患者,清浊不分,寿命不长
2022年12月01日 【健康号】 tyy12668搜微信     阅读 112

在《内经》中有这么一小段:“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就是所谓“升清降浊”。祖国传统医学所秉承的,其实是“天人合一”的观点,所以,我们可以用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来做一个比喻。天上的阳光照耀大地,才有了大地的温暖,地上湖海水气被阳光蒸发,上升到天空形成了云雨,这就叫水火相交。人体升降沉浮的道理其实也就在这里。图片就像“行气阳明汤”褚尊贵大夫说的:“倘若太阳光照耀不下来,水气升不上去,冷的冷,热的热,这叫做水火不济。这种情况下,人是不可能健康的。”可以去观察一下周围的人,有一些人的脸上总是脏兮兮的,并不是说他平时不爱讲卫生。而是说脸上像糊了一脸油一样,皮肤也黯淡无光。这种人还有一个通病,就是懒,不愿意动,平时乏力,尤其是男士,还有大肚子。这个情况呢,一个是因为湿浊食滞以致脾气不升。另一个是胃的降浊功能也不怎么好。总之就是中焦受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虚运化无力,导致了这个升清降浊失职。什么是浊气?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需要通过排泄,排出体外的废物垃圾。这个浊气,正常情况下,是要往下降的。而它们往下降的动力源于哪?源于我们的脾。这时候,您可能会问了,不是说脾主升,胃主降吗?这里你说下降的动力源于脾,是不是搞反了?

因为,中医里有一个基本认识。比方说,尿排下来,这是降浊的过程。降浊,你得有个基础,这就是能升清。因为只有“升”了,才会有“降”。如果清浊不分,滞留在一起,那浊是降不下来的。而所谓清气,就是由脾运化、输布而来的水谷精微。这些精微物质,需要输布到人体各处,化生血液,然后濡养全身。这个过程,就叫做“升清”。“升清”靠谁呢?靠脾。所以说,浊降的源动力也在于脾。清阳与浊阴的走注方向各有不同,清阳升而浊阴降,二者升降协调而维持人体阴阳之气运动平衡,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清升浊降也是人体内气机运动的一般规律。倘若这个规律反过来了,变成了“清气在下,浊气在上”,就会出现泄泻和脘腹胀满等病证。本该排出体外的糟粕废物滞留在体内,气血精微物质输布受阻,就会产生痰饮、瘀血。小脑萎缩的病机之一“痰瘀”就是这么来的。其实不光是小脑萎缩,“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接诊过的不少脑梗、中风偏瘫患者也是如此。这本质上是一身气机的紊乱。图片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胃胀和腹泻。

尤其是小脑萎缩患者,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表现为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而清浊相干,出入紊乱,清阳无法向外宣,温养腠理,浊阴亦无法内走五脏六腑,最终导致四肢痿软,逐渐失去行动能力。从这些内容里其实也能看出“行气阳明汤”的治疗理念。“行气阳明汤”方论中有两条独创的治疗原则。一个是“治痿首要行气”,再一个是“欲取阳明应先和营卫”。这两条讲的都是关于人体的气机。从中医理论上说,清阳、浊阴指的就是体内的卫气、营血。阳主卫外,卫气发于腠理,输布体表,充实四肢,属清阳;阴主内守,营血居于体内,内行五脏,归流六腑,属浊阴。图片这些东西都是相互贯通的,那么说了这么多,该怎么治呢?治法大体可以分为两方面,一个是侧重于“升”,另一个就是侧重于“降”。“升”的话,就是“行气阳明汤”中以黄芪,炙甘草补中益气;柴胡,升麻引阳气上行;当归和血;陈皮导气,益元气。这个用法足以看出升发脾气的份量。“降”的话,就是施以“辛开苦降”大法。“行气阳明汤”中以黄连清胃热、降胃气;吴茱萸开脾气,温脾阳;加以调畅中焦枢机,促进辛散之郁金、川芎、白芷,补泻适当,使机体升降有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