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会造成牙齿松动、损伤吗?
2019年10月04日 【健康号】 吴伟恂     阅读 8640

洗牙

  洁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洗牙”,原理是利用超声产生的高频震动配合水雾冲洗,去除附着于牙周以及附着于牙面上的牙结石。再加上打磨抛光和药物冲洗,还可去除部分外源性色素沉着、减轻牙周组织炎症,使口气更清新,预防牙龈炎、牙周病和各种口腔疾病,及早发现一些早期还没有出现自觉症状的问题。

  可有很多人认为,洗牙会造成牙齿松动、酸痛,经常洗牙对牙齿有害。这虽然是许亲身感受,但其实弄错了背后的真实原因。真相在此,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刷牙不能去除牙结石?


  牙周组织中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都不易用水冲走,也不容易在刷牙时被清除。长此以往越积越多,也就形成了牙结石。这时就需要更大的机械力量来清除它们,超声波洁牙就提供了这样的力量。加上操作者的技巧,还可深入平时牙刷刷毛根本不能进入的地方,清洁牙齿周围的死角。


  洗牙可以预防牙龈炎、牙周炎、口臭,但如果已经患有牙周病,单纯靠洗牙是不能治愈。要治好牙周病,还应该在洗牙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口腔专业治疗(定期上药与按摩牙龈)。


  洗牙常见误区


  1、洗牙能让牙齿显白吗?


  答案:有一定作用


  设备好的诊所洗牙除了能能解决牙齿上结石,还能通过喷砂去除烟斑、茶垢、咖啡渍等色素。通过专业的洗牙的确能让牙齿显白,但洗牙是没办法把原本的牙齿变白,只是让牙齿变得更干净而已。天生的四环素牙与氟斑牙如果要变白,需要做专业的修复与治疗。


  2、洗牙会造成牙齿松动?


  答案:不会


  有部分人在洁牙后会发现牙齿较之前松动了,很容易就以为是洁牙造成的。但实际上,松动早已发生,只是暂时没有表现出来。有严重牙周病的人,牙周清洁状况差,牙结石一般都很多。牙结石不仅有一定硬度,而且相邻牙齿和牙面上的结石还可以互相连在一起,这样就间接起到了“固定松牙”的作用。一旦洁牙把牙结石全部清除,牙齿没有了牙结石可依靠,就会表现出松动的真实程度。


  3、洗牙后出血是因为损伤到牙龈?


  答案:出血属于正常现象


  一般人洁牙时都会有局部牙龈的出血,这和平时的牙龈出血一样,也是炎症的表现,当结石碎裂脱离牙面时,碰到有炎症的牙龈就会引起出血。所以,洁牙时出血多少也是反应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另外,在洗牙时混有洁牙机头喷出的水及本人的唾液,也会造成出血多的假象。洁牙之后还需要用抗菌液含漱、冲洗上药,以减轻牙龈的炎症。


  4、洗牙会破坏牙釉质?


  答案:牙釉质的厚度约2.5mm,一年冼一次牙不会损坏。


  超声波机头在洁牙时,只需要接触牙石就能把牙垢去除,规范的操作是不需要直接接触牙齿的。这样的力量不仅很小,而且作用方向几乎与牙面平行(与牙面呈15度角)。在正规医院洁牙过程中,洁牙只会在牙釉质表面形成极细微的划痕,经过抛光后,这种小划痕几乎没有了,因此,洗牙对牙齿是没有伤害的。


  此外,很多人都会洁牙后的一两天感觉牙齿酸痛,对冷热酸甜都会敏感,这主要是因为牙颈和牙根部本来就比较敏感,洁牙后失去了牙结石的隔绝“保护”,突然完全暴露于外界,就会产生种种异样的感觉。如果是健康的牙齿,一段时间以后,异样感会消失。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慌张,轻者只要几天内避免冷热的刺激,使用专业的用防过敏牙膏,就能慢慢适应,重者可以去医院接受防敏剂涂布治疗。


  哪些人需要慎重洗牙?


  1、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的人


  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未控制的甲亢患者等,应该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


  2、患有某些急性传染病的患者


  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应暂不洗牙,避免将疾病传染他人。


  3、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


  应该等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免炎症沿着血液播散。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死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洗牙治疗。


  4、孕妇(尤其是怀孕的前3个月和后3个月)


  最好不要洗牙。处于上述情况的患者如果想洗牙,则必须慎重选择洗牙时间,等全身症状稳定后,去医院找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务人员洗牙。


  每个人的卫生习惯与牙齿整齐程度不一样,这会决定牙结石长出来的速度与大小。所以洗牙频率一年一次还是半年一次,或者二年一次,需要与医生沟通再定制比较好。通过洗牙医生能发现很多未知晓的口腔疾病。发现问题越早,问题越小,治疗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费用越低。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吴伟恂
副主任医师
口腔科
牙齿修复、美容修复、种植修复(烤瓷牙、全瓷牙、牙齿美容修复、牙齿贴面、瓷贴面、活动假牙、活...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