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药肝损伤
2022年07月07日 【健康号】 黄彬     阅读 8364

很多人误以为,中药源自天然、安全无毒,吃了有病治病,没病亦可养生。但是,真是如此吗?其实不然。药不对证,过量服用,非但不治病,还可伤身!
自2004年龙胆泻肝丸事件后,中药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肝损害,为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和重视。

一、中药也会“伤肝”?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毒性。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事例不断发生,如服用一些偏方,误用土三七等导致直接的剂量依赖性肝毒性,导致典型的肝静脉闭塞疾病,肝窦阻塞综合征,表现为腹胀,肝肿大,腹水和四肢水肿。服用一些含有首乌制剂的中草药后出现肝损害,甚至爆发性肝衰竭。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较为常见的中药肝损伤不良反应。
图片


二、中药肝损伤的原因

影响中药肝损伤的因素有:①药物本身的毒性;②患者个体差异;③剂量或配伍使用不当;④煎煮不当。
①药物本身的毒性:有的中药本身含有肝毒性成分的中药,一些传统并不认为是毒剧药的中药(如何首乌)甚至有中毒致死的报道。不少的中草药有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可因误认误用而致肝毒性,如土三七和田三七,广防己和汉防己等,土三七和广防己有肝毒性。当然,还有药物品质的问题,药物炮制不当,或者是假药,均可能是中药肝毒性的潜在原因,如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可能会导致肝损伤。
②患者个体差异:个人遗传、年龄、性别、体质、所患疾病均存在差异,故而对中药肝损伤的敏感性亦不相同。因此,同一种中药,同一个剂量,相同的使用时间,不同人发生中药肝损伤的风险不同。何首乌的肝毒性与遗传就有一定关系,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其在临床引起肝毒性的重要原因。年龄和性别也有一定影响,儿童和老人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解毒能力相对较低,可能增加肝损伤风险。所患疾病差异就更大了,对于肝功能本身不佳的肝胆肿瘤患者,要避开有肝毒性的中药。
③剂量或配伍使用不当:专业的中医大夫在组方用药时,会通过内含法度的配伍组合降低中药的毒性。这种配伍,有点像炒菜,盐放多了,就加点糖来缓和一下,如黄药子配伍当归,苍耳子配伍黄芪,紫苑配伍款冬花。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常会专门提醒后学“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其意思就是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止继续服用该中药处方,以防带来毒副作用。与之相反,如自服中药,听信偏方,不知调节中药配伍禁忌、长期超剂量使用则有肝毒性药物都可能使中药肝损伤风险增加。
④煎煮不当:对于部分有毒中药,需要在先煎、久煎来降低其毒性,发挥其药效。譬如,生乌头、生附子,均需要久煎一小时以上方可降低其毒性。就算是普通的麻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也要求“先煎,去上沫”,因为先煎出来的药沫中有令人心烦的成分。然而,在实际服药过程中,少部分患者或家属会因各种原因不能规范煎药,以至于增加了肝损伤的风险。
图片

三、常见肝损伤类型及中药

1、按发病机制分为直接肝损伤和特异质型肝损伤两大类:
①直接肝损伤:是指摄入体内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产生的直接损伤,往往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
②特异质型肝损伤:严重程度一般与药物剂量无明显关系,常常难以预测,只对少数特异体质患者产生明显影响。
2、按损伤细胞不同可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和肝血管损伤型四大类:
①肝细胞损伤型:肝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侵润,以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为特征,一般高于正常上限5倍以上。较为常见。
②胆汁淤积型:毛细胆管胆汁淤积,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胆红素明显升高。
③混合型:同时具有肝细胞损伤型与胆汁淤积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黄疸及转氨酶均明显升高。
④肝血管损伤型:损伤的细胞主要为肝窦,肝小静脉、肝静脉主干及门静脉等的内皮细胞。由特定药物引起,如土三七。



四、如何预防中药肝损伤?

1、辩证论治,合理用药
目前,临床上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的同时,可能还在同时使用西药。这种广泛存在的中西药联合用药是我们中西医结合临床的特色与优势。然而,由于中药成分本身复杂,配伍组方后就更加复杂,必须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用药。

2、切勿乱用“偏方”“秘方”

对于来源不明的、非正规医疗机构的“秘方”“偏方”,希望患者及家属保持谨慎,服用后要定期检测肝功能等指标。
3、尽量不要久服,如必须久服则注意监测肝功能
长期服用中药或既往有肝病基础疾病的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若出现中药肝损伤的相关表现或生化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图片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黄彬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
介入放射科,放射科
诊断常见疾病包括:胆结石,肝癌,胆管癌,肝血管瘤,胆囊炎,胆囊息肉,胰腺癌,肝硬化,...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