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搭桥”:听骨链重建-新民晚报2012年2月27日
2018年08月02日 【健康号】 时海波     阅读 6743

 

                                                                  时海波 殷善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时海波

  “我终于可以清晰地听到别人的讲话,还可以放心地游泳洗澡了。”3个月前,小新因右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接受了手术,手术后耳朵不再流脓,更重要的是小新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听力水平。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使很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新生”,被患者称之为耳朵里的“搭桥”。

  两年前,小新发现右耳疼痛、反复“流水”,有时候还是黄黄的脓液,散发出一股臭味,连洗澡都是胆战心惊的。右耳的听力也是越来越差,老是像堵着个棉花球。医生的诊断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而小新对于手术非常犹豫:“手术后发炎部分都清理掉,是否听力也就更差或丧失了?”这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考虑是否接受手术之前普遍的心理反应。医生告诉小新:“人类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需要外、中耳将声音传导至内耳,由内耳的听觉感受器细胞感受声音并传导至大脑从而产生听觉的感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影响声音传导因而导致传导性耳聋,声音传导的关键部位就是鼓膜及由三块极小的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由于中耳炎症的长期腐蚀,鼓膜及部分听小骨缺失,因此声音传导能力减弱表现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理病灶,修复鼓膜,以杜绝流脓,获得干耳,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同期或分期植入人工听小骨,重新建立新的声音传导‘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小新经过病灶切除与听骨链重建的手术以及定期的术后换药,创面逐渐愈合了,听力也一天天提高,终于在一次术后的常规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听力提高了30分贝,已经接近正常的听力水平,而且还会继续改善。

  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听骨链重建以来,国内外耳科医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患者对术后听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经典的乳突根治术已逐渐被各种类型的鼓室成形伴或不伴听骨链重建术式所代替。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保存、恢复和提高听力已成为共识。术中依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决定听骨链重建手术的最佳时机,选择恰当形态及材料的人工听骨。如果病变广泛且严重,中耳通气功能差,应选择在清理病灶后半年左右再植入人工听骨,以避免术后发生粘连或人工听骨脱出。常用的人工听骨形态大致有3种,部分听骨假体、全听骨假体以及连接锤骨与镫骨的听骨假体。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60年开展鼓膜成形术,随后开展包括听骨链重建的鼓室成形术,先后数千例各种类型的听骨链重建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经形成成熟、先进的听力重建技术,受到患者及同行的认同。

    (时海波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一、周六上午;殷善开为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时海波
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
掌握娴熟的各型鼓室成形术、电子耳蜗植入术、面神经减压等显微手术技术。擅长梅尼埃病、耳石症,...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