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线答疑】面肌痉挛:面部抽搐频繁,还能不能治好?
2024年08月06日 【健康号】 王景     阅读 57

【在线答疑】面肌痉挛:面部抽搐频繁,还能不能治好?

  日前,在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从发现面部抽搐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开始只是左侧眼睑的地方抽搐,过了一段时间抽搐范围变大,左脸、嘴角都抽搐,到医院去检查确诊为面肌痉挛,医生给开了卡马西平,吃药效果不明显,到处打听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连针灸、中医都去看了,没效果,还抽搐的越来越严重,越频繁,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就想咨询下,有没有彻底治好的方法?”

  王景教授介绍:根据患者提供的检查及视频资料,可确诊为面肌痉挛,目前临床中,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三种,第一种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之类的抗癫痫药物和甲钴胺谷维素之类的B族维生素,但治疗疗效比较有限,控制症状的效果会比较差;第二种针灸或肉毒素,针灸就是直接在脸上操作,对面部神经进行扎针,扎到神经上,对神经轻度的破坏,形成轻度面瘫;肉毒素(美容针):类似封闭的效果,面神经封闭,自然就不抽不跳了,但它们的控制时间比较短,两三个月不超过半年;第三种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在耳后开颅,把责任血管和相应的面神经之间置入神经垫棉隔开,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

  显微血管减压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导致面肌痉挛的“微血管”从所压迫的面神经分离并解除其压迫的一种手术方式。因为神经和血管位于颅内,且高度集中,故无效的操作和分离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面肌痉挛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除术者的手术技术外,应用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就是术前相关各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电生理监测。

  核磁共振薄层扫描可以清晰的找到责任血管与神经是否产生骑跨现象,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因,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条件。

  而术中电生理监测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责任”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也就减少了像听力损失、面瘫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提醒:患者朋友应该正确认识手术风险等问题,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主要并发症有听力减退、面部感觉减退,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在正规神经外科医疗机构,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因此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实施手术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障。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