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2018年10月12日 【健康号】 熊道学     阅读 10011

进入十月,天气逐渐转凉,又到了毛细支气管的高发季节,今天我们就谈谈与毛细支气管有关的一些内容。

    毛细支气管炎即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胸壁吸气性凹陷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具有自愈性,<6月龄和高危婴儿有较大危险性。

    一、病因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嗜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病毒引起,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公认的最常见的病原体,占50%以上。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最易引起重症的病原体。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2005年新发现的博卡病毒等感染也与毛细支气管炎有关。除病毒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二、发病季节及年龄

    在我国南方发病高峰主要在夏秋季,而在北方则发生在冬春季。

    本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年龄为2~6个月,80%以上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率男女相似,但男婴重症较多。

    三、症状

    毛细支气管炎早期呈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流涕、喷嚏、鼻塞、咳嗽、低至中等度发热(>39℃高热不常见),1~2 天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阵性咳嗽,3~4 天出现喘息、发作性喘憋、呼吸困难。喘憋发作时呼吸快而浅,常伴呼气性喘鸣,呼吸增快,心动过速,有明显鼻扇、胸壁吸气性凹陷,严重时出现发绀。5~7 天时达到疾病高峰。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呕吐、烦躁、易激惹、喂养量下降,<3个月的小婴儿可出现呼吸暂停。

    病情分度:(1)轻度:患儿喂养量及精神状况正常,呼吸正常或轻度增快,无或轻度胸壁吸气性凹陷,无鼻翼扇动或呻吟,无发绀。(2)重度:患儿喂养量下降或拒食,出现烦躁、激惹、嗜睡或昏迷,呼吸明显增快,重度胸壁吸气性凹陷,鼻翼扇动及呻吟,出现发绀。

    发生严重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早产(孕周<37周)、低出生体重、年龄小于12周龄、有慢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先天性气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协调、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神经肌肉疾病、免疫功能缺陷、唐氏综合征等患儿。

    四、常用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多在正常范围。

    2.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在疾病早期(最初72 h内)或有重症毛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患儿,需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3.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部过度充气征或斑片状浸润阴影,局部肺不张,支气管周围炎。

    五、住院指征

    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轻度,疾病呈自限过程,有条件时可以在家护理,关注饮食及液体摄入、呼吸及体温情况。对中、重度患儿,需要人院治疗。

    六、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处理原则包括监测病情变化、供氧以及保持水电解质内环境稳定。

    1.一般护理:增加空气内湿度极为重要,可使用室内加湿器,雾化后要拍背吸痰。喘憋重者要抬高头部与胸部,减少呼吸困难。

    2.细致观察并随时评估病情变化情况:需要反复查看患儿病情,评估变化。对处于疾病急性期的住院患儿,运用脉搏血氧监测仪进行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

    3.保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的供氧,给氧前宜先吸痰清理气道、摆正体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对有慢性心肺基础疾病的患儿需要更积极用氧。

    4.保证足够碳水化合物供应:患儿若能正常进食母乳,鼓励继续母乳喂养,若患儿呼吸频率过快,且呼吸道分泌物多、容易发生吐奶呛奶导致误吸时可考虑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予以静脉营养。

    5.药物治疗:根据患儿咳喘表现,可选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处理。如喘憋非常严重,需静脉输液,住院患儿中3%~7%需要机械通气。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七、预后

    毛细支气管炎病程一般为5~15天,平均10天。绝大多数患儿能够完全康复,不遗留后遗症。在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死亡率约1%,大多数发生于原有心肺疾病和其它畸形的婴儿。约有34%~50%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会继发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易于病后数年间反复发生喘鸣,需长期随访观察。

    八、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

    2.婴幼儿应避免暴露于拥挤的人群或被动吸烟的环境中。

    3.慢性肺疾病、早产儿(<32周)或先天性心脏病等高危儿可给予帕利珠单抗预防。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