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风华:冠脉球囊扩张导管-PCI的“先行者”和“保卫者”
2018年05月09日 【健康号】 丁风华     阅读 1021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丁风华教授,为我们解读冠脉球囊扩张导管的发展与现状。

瑞士Gruentzig教授于1977年首先应用的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作为一种选择性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新途径,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TCA球囊扩张导管可谓是PCI手术成功的“先行者”和“保卫者”,在临床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丁风华教授,为我们解读冠脉球囊扩张导管的发展与现状。


《微创®心评论》 :

   自冠脉介入治疗开展以来,冠脉介入治疗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球囊导管在介入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冠脉球囊导管的材料特点可分为顺应性、半顺应性及非顺应性球囊。请问您常用的是哪种球囊?对于此类球囊您认为关键的性能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丁风华教授:

 现在基本没有顺应性球囊,预扩张最常用的是半顺应性的预扩球囊,半顺应性球囊通过性及跟踪性较好,球囊外径小且柔软,其通过性及跟踪性较好,多用于单纯球囊扩张和病变处支架置入前的预扩张处理,并可辅助测量病变的长度、直径和和评估病变的形态但是其直径随着扩张压力增高却有增加趋势,即“狗骨头”效应(即扩张时球囊中部没有充分扩张,而两侧过度膨胀可致血管损伤)。对半顺应性球囊无法充分扩张的病变,可使用非顺应性球囊进行充分扩张。后扩张应使用非顺应性球囊。非顺应性球囊随着充盈压力的增加而直径增加的倾向最小,具有耐高压的特点(即较高的爆破压),可以避免“狗骨头”效应,能够较好的扩张支架达到充分贴壁,也减少半顺应性球囊的“欺软怕硬”,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选择预扩球囊比较关注通过性,当然也希望能有扩张能力。非顺应性球囊更多的关注其耐高压能力和回抱速度。


《微创®心评论》 :

    支架贴壁不良带来的风险,特别是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目前主流提倡对植入后的支架进行后扩张。事实上临床研究已经发现了后扩张球囊在支架膨胀不良中的应用,可对其后续临床结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您认为哪些情况下需要用高压球囊导管进行后扩张处理?


丁风华教授:

    随着对支架性能的不断了解和冠脉内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非顺应性球囊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瑞金医院95%的病变于支架置入即刻进行非顺应性球囊后扩,尤其是在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弥漫性长病变中是常规使用的。但是,我也知道有些地区的医生做后扩张的比例非常低,这需要不断的进行学术交流,让他们接受这样的概念,这对改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微创®心评论》 :

   药物涂层球囊(DEB)的适应症包括支架内再狭窄(ISR)、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和其他一些原发病变,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下药物涂层球囊(DEB)适用于这些病变的主要原因和机理? 


丁风华教授:

    药物涂层球囊最重要的适应症是支架内再狭窄。通过球囊扩张(通畅为30-60秒),将高浓度的抑制内膜增生的药物输送到再狭窄的部位,达到有效的抑制内膜增生的目的,又不再带入新的金属成分,从而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和缩短双联抗血小板的时程。小血管并非不重要的血管,对小血管的介入治疗尤其需要慎重和小心。小血管介入治疗的难点之一就是尺寸选择困难。稍有不当即可产生过度膨胀(oversize)和血管的撕裂。药物涂层球囊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小血管的介入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根据血管直径1:1选择合适大小和长度的药物涂层球囊,对病变部位低压贴靠,将抑制内膜增生的药物输送至病变部位,只要不出现血管撕裂和血流限制,这种无植入的介入方式是比较适合小血管。分叉病变也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的另一重要适应症。在分叉病变中,双支架术式后再狭窄往往发生在分支,而且分支开口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支架血栓和再狭窄问题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使我们可以采用主支植入支架,分支药物球囊行扩张,既能减少再狭窄,又能减少金属植入,这就是分叉病变中选择药物涂层球囊优势。有些更激进的医生在主支和分支都采用药物涂层球囊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远期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和实践的检验。


   目前的观点认为,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前必须对靶病变进行充分处理,当出现C型和C型以上的夹层,TIMI血流不能达到3级,或者残余狭窄超过30%,均不宜采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处理。


《微创®心评论》 :

   处理支架内再狭窄(ISR)时,切割球囊和药物涂层球囊(DEB)都是比较好的武器,请您为我们介绍下两者在处理支架内再狭窄(ISR)时作用机理的主要差别?


丁风华教授: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切割球囊是在普通球囊加载了3把刀片,当球囊扩张时,刀片伸展至病变内,切割之后血管就更容易被球囊扩开,而且减少血管撕裂。药物涂层球囊则只是个输送药物的工具,在充分处理好再狭窄病变后(可使用切割球囊或非顺应性球囊),才使用药物涂层球囊。研究发现,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再狭窄的远期效果要优于切割球囊治疗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的治疗效果不劣于药物涂层支架,这里的药物支架指的是第二代的药物涂层支架。


《微创®心评论》 :

   Firefighter™ PTCA球囊扩张导管(以下简称Firefighter™)是微创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球囊扩张导管。该产品的特点在于采用目前行业内最新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具备了行业内同等规格产品里最小的球囊通过外径和最韧的材质,实现了卓越的穿越狭窄病变和迂曲病变的能力,胜任CTO病变。您对用于CTO病变的球囊有哪些期许和要求?


丁风华教授:

    CTO病变对于球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通过性要强,主要是要能通过病变,哪怕没有扩张性能也可以,可以为其他球囊建立通路。Entry profile小,对于通过CTO病变有一定的优势。CTO病变要求球囊直径越来越小。极小直径(1.25mm或1.0mm)的球囊可以成功穿过CTO,为完成手术创造条件。


    我心目中好的球囊需要有诸多好的性能,比如顺应性好、通过外径小、球囊跟踪性好、输送杆抗折性高和球囊回抱时间短等。


《微创®心评论》 :

   Firefighter™球囊极小的尺寸设计1.0-2.0mm规格能满足在5F导管内对吻操作,多器械操作时不易产生导丝缠绕,兼顾灵活性与精准扩张,使分叉病变的主支和边支血管在介入治疗中同时获益。您对其适用于分叉病变的特性有何看法?


丁风华教授:

    导丝缠绕问题主要还是与术者的操作习惯不好有关,与球囊的关系不大。随着球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对其性能及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应用目的,使球囊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叉病变主要是Entry profile小有利于通过病变,锥形头端有利于通过病变,另一方面是推送性能提升。推送杆的硬度,抗折能力,球囊表面的顺滑度,柔顺度等都对通过分叉病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微创®心评论》 :

    请您给予微创®医疗集团或《微创®心评论》期刊寄语,您的希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大家简介:丁风华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各种主动脉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主要从事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高血压病理生理和中心动脉压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课题2项、上海卫计委课题1项、以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市级课题多项。参与完成的冠心病诊治项目获国家和上海市多项奖励。参与编写 医学专著6本,中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学分会心血管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疾病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学会委员;亚洲分叉俱乐部会员;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goy会员;Circulation杂志中文版编委,Cardiology Plus杂志编委。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丁风华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心血管内科,门诊心脏...
房颤左心耳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封堵,复杂冠心病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瓣膜病治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