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尽早预防别让“寂静的疾病”偷偷找上你
2021年10月20日 【健康号】 贾栋     阅读 8040

尽早预防 别让“寂静的疾病”偷偷找上你

核心提示

建议40岁以后做第一次骨密度检测,5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水平,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骨质疏松症因发病隐匿,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常常被称作“寂静的疾病”和“沉默的杀手”,已经成为当下困扰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之一。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在此提醒大家: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突出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

其中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男性为2.2%,女性为4.3%。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出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其中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男性为34.4%,女性为31.4%。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46.4%,男性为46.9%,女性为45.9%。而在未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4.0%,其中男性为35.2%,女性为32.8%,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4%,其中男性为49.9%,女性为67.6%。

增龄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主因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是逐年升高。

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女性尤甚,主要是由于女性在50岁以后多数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量开始出现大量丢失,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

65岁以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增高,主要与增龄所致的多种激素水平异常、肠钙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D合成和活化不足、肾功能减退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过高等密切相关。

另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平衡膳食、久坐、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增加。还有某些慢性病也日益成为骨质疏松高发的“重灾区”。

国内外研究显示,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常常伴有骨质疏松。这些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炎症和长期服药治疗,尤其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增加。


除此之外,社会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及骨密度检测率较低也是导致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有待提高。

骨质疏松患者要“补”更要“动”

因为早期不易发现,骨质疏松症还有一个名字叫“沉默的杀手”,所以此病的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


获得理想的峰值骨密度

骨量就像人体的骨骼银行:35岁之前我们一直往里面“存款”,在30~35岁骨量达到高峰。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如何达到良好的峰值骨密度,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和运动。营养方面主要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补钙就要做到均衡饮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充足的日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平均每天至少30分钟的户外活动很关键。

运动有利于增加肌力及平衡能力,减少骨量丢失,但应视个人情况适当锻炼,避免运动损伤。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慢跑。老人可以选择太极拳、健骨操、散步或者快走慢走交替循环活动。


早筛早诊早治

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早筛查是筛查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如老龄、女性绝经、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有影响骨代谢疾病以及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人群。

早诊断是对骨质疏松的高风险人群及时诊断,采用有效的药物避免骨折发生。

早治疗是及早发现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等常见骨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发骨折。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骨折后致死致残率相当高。

健康自测

测试骨质疏松风险指数

日本教授萩野浩给出了一套计算公式(公式仅供参考,具体以医生判断为准),可利用自身的体重和年龄,估算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程度。

具体算法:(体重-年龄)×0.2,体重以公斤计算。如果结果小于-4,风险高;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度风险;结果大于-1,风险小。如体重45公斤,年龄70岁的人,风险程度为(45-70)×0.2=-5,说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高。

体重越轻的人,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越高,如果自测风险程度高于中等风险,建议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