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疑问解答】脑瘫儿童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时机?
2018年08月14日 【健康号】 常崇旺     阅读 8206

据统计,目前我国脑瘫患者总数约700万,全过每年新增脑瘫病例4-5万人,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超过六成的脑瘫患儿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偏远地区,对于脑瘫的诊断、治疗存在误区,而导致患儿不能及时诊断,造成终身残疾。

  据统计,目前我国脑瘫患者总数约700万,全过每年新增脑瘫病例4-5万人,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超过六成的脑瘫患儿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偏远地区,对于脑瘫的诊断、治疗存在误区,而导致患儿不能及时诊断,造成终身残疾。

  那么,如何走出误区,科学就医,规范治疗。


  脑瘫的定义及症状

  脑瘫是指从受孕开始到孩子出生一个月内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主要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后遗症。很多人认为脑瘫,一定智力存在问题,其实不然,80%的脑瘫患者主要是以姿势及运动障碍为主,而20%患者可能存在听力、视力、语言、智力等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常见的有痉挛型、手足徐东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脑瘫,其中痉挛型脑瘫占80%左右


  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脑瘫并非不可治。

  一旦诊断为脑瘫,家长在初期都是处在慌乱、迷茫的状态,带着孩子到处就医,寻求可治愈,可一针见血的治疗方法。而忽视了脑损伤不可逆的这一说。

  脑瘫病起于脑,累及四肢,所以脑瘫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精神上的伤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患儿终身残疾。所以治疗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


  发现阶段

  0—1岁:常言道“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这是形容小孩的正常发育规律,如果家中有严重违反这种发育规律孩子的话,家长就要当心了,要警惕其是否患有脑瘫,尤其是发现孩子有全身发软无力、四肢发紧、身体僵硬、喂奶困难、打挺易惊、哭声微弱等情况时,就应及时到医院做全面检查。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是脑瘫患儿黄金康复期,如家长能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完全有可能使部分脑瘫患儿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最晚上不要超过一周岁。因为一岁之内的治疗主要以营养神经的药物和康复治疗,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孩子的症状。

  治疗: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患儿,此时可以尝试应用一些影响神经的药物(神经节苷脂或者鼠神经因子等)都可以补救一部分受伤的脑神经,在后期这些脑神经可以发挥其代偿作用,恢复一部分患儿的功能。


  早期康复阶段

  1岁—2周岁半:这个时期的脑瘫患儿基本上可以得到明确的诊断,一旦确诊了之后,就要抓紧时间来治疗,重点以康复训练为主,首先要让他们学会保持正确姿势。当脑瘫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训练中要保持患儿头的正中位置,控制肩和上臂,在面对患儿眼睛的高度来与其交谈。如果从过高位置对着患儿讲话,会使其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治疗:此时期以康复训练为主,同时要为后期手术做康复准备

  肢体运动方面主要包括:各个关键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能力、自理能力)

  言语方面主要是练习患儿的发音,同时还要训练患儿与大人的沟通能力;


  黄金手术阶段

  2周岁半—6岁:对于痉挛型脑瘫的孩子来说,他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紧绷的状态下,所以肌腱很容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走路时常呈踮脚尖状,而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足跟着地行走。另外,因为肌张力高的关系,这些患儿几乎都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其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的现象是最常见的,且他们往往还表现为四肢瘫、双下瘫及偏瘫,多伴有运动障碍。

  同样,因为肌张力过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会出现各种运动障碍,如走路交叉步、踮脚尖等。他们常有活动肢体时感到肌肉比正常人“僵硬”及活动范围较小的表现。因为过高的肌张力,造成本型患儿四肢?肌肉比较僵硬,当其站立或行走时就会出现全身性的紧张,如双上肢发生屈曲从而很难自如地伸直,双下肢则常常呈交叉步态,即我们俗称的“剪刀步”。这时候的治疗重点则是手术+康复的综合性治疗


  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很多人说,是不就没有希望了,脑瘫患儿存在最大的“天敌”是不断的生长发育,在长个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异常姿势更加明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增加、外来异样的眼光,使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患儿出现逆反、自卑等心理。康复不能持续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手术的同时,需注意患儿心理的疏导。

  对于痉挛性脑瘫的孩子2周岁半-6周岁为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对于手足徐动型的患者来讲越早治疗,预后较好。

  治疗目标:让不能说话的开口说话、不能自理的独立、不能站立的站起来、不能走路的走起来、走的难看的做好看。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