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律失常,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去医院诊治,有5大标准!
2020年01月04日 【健康号】 王汉民     阅读 9052

身边有很多患者朋友来找我咨询心律失常这件事情,多数人的困惑在于:“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才应该去医院诊治”“何时去”“做什么检查”等等,今天就为大家总结归纳了一下这几大标准!

身边有很多患者朋友来找我咨询心律失常这件事情,多数人的困惑在于:“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才应该去医院诊治”“何时去”“做什么检查”等等,今天就为大家总结归纳了一下这几大标准,供参考:


什么是心率失常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

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有关心律失常的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

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液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 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

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便捷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监测,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可弥补体表心电图只能做短暂记录的不足。

心律失常的具体分类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1)冲动起源异常

①窦性心律失常:A、窦性心动过速;B、窦性心动过缓;C、窦性心律不齐;D、窦性停搏;E、窦房阻滞。

②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A、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异位心律:A、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C、心房扑动、心房颤动;D、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冲动传导异常

①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②心脏传导阻滞:A、窦房传导阻滞;B、心房内传导阻滞;C、房室传导阻滞;D、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③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3)激动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异位心律、反复心律、并行心律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

心律失常是否都要治疗?

我们知道,心脏的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而心律失常往往会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不过,有很多心律失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是相当小的。因为人的心脏“跳动”并不像钟表或其他机械那样死板,它常常会随着身体需要,调整“跳动”的强度和速率。

比如,一次早搏发生时,心脏当时的血液搏出量会减少些,但在经过一个代偿期后,紧接在早搏后的一次心脏搏动即较为有力,把早搏时少搏出的血液马上补足。一般说,每分钟只有几次早搏的人,其心脏血液的排出量仍是正常的。正常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低于此叫心动过缓,高于此叫心动过速。

但实际上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40次或不高于每分钟140次时,心脏的排血量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因此,这样的心律失常通常都不是必须要治疗的。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

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一些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一些就觉得心慌。对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些当然也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的药都有毒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和失两方面考虑。

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一般只有当早搏次数超过每分钟5次,自觉症状又较重,经上述调整后仍无好转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找医生治疗。

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

可见,心律失常者是否需要治疗,应由医生进行全面分析,区别对待。患者切忌自作主张,随便买药服用。

心律失常何时该去看医生

一看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果是严重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多伴有其他症状,常见的有头晕、胸闷、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以及抽搐、昏迷等。相反,轻微的心律失常多不出现其他不适,可以照常工作或学习。

二看发作时间和频率。如心律失常来得迅猛且发作时间持续较长或发作频繁,一般为每分钟超过五次以上,多表示病情较重,应及早就医。相反,持续时间短或发作次数少,则多表示病情较轻。

三看是阵发或持续。如果心律失常只发作一段时间,无论是反复发作多少次,这段时间有多长,都是阵发的,例如阵发室上速、阵发房颤。持续的则是发作时间连续不断,没有正常的时间段,长期以来一直发作不断则认为是持续发作的心律失常,例如持续房颤。上述两种情况前者轻后者重。

四看是否有严重的原发病。如心律失常发生在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人身上,多表明病情较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到医院就诊。

五看发作年龄。一般情况下,青壮年人的心律失常以功能性多见。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病变,要提高警惕。


心律失常者日常的饮食

心律失常患者安排好日常的饮食,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心律失常常由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在饮食中应避免促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情发展及加重的食品,同时还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5)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6)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7)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