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综合征
2018年07月11日 【健康号】 朱先康     阅读 4436

概念:儿童多动综合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以多动不安为主的行为障碍、注意障碍、好冲动、坐立不安、学习成绩落后等,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

 

发病情况:国内报道患病率占学龄儿童的1.5~10%。男孩患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男80%)。起病年龄小于6岁,多在小学期间症状明显而到医院就诊。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江苏省中医院儿科朱先康

 

病因:

本病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原因,单独的或协同一起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1.遗传因素:家系调查中,患儿的兄弟姐妹中患多动征者明显高于其他儿童3倍,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在患儿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癔病者也明显较多。

 

2.饮食因素:有人认为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等)是导致多动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多食含糖量高的甜食、饮料及油煎高蛋白食品等,也是诱因之一。

 

3.其他因素:环境污染、轻度的铅中毒、缺铁性贫血、不良的社会环境、单亲家庭、家庭经济过于贫困、住房过于拥挤、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过分溺爱、长期寄养于别处等,均可构成本病的诱因。有人认为体内铅过多是多动症的重要病因。因为低剂量的铅即会抑制脑中酶活性,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影响患儿的智力、记忆力、视觉、听觉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临床表现

1.活动过多  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的不宁静,经常来回奔跑,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过度喧闹,话多,不守纪律,不听命令,越是需要保持安静和遵守纪律的环境中,多动越突出,喜欢玩危险的游戏。

 

2.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时不能坚持认真听老师讲课,常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如被教室外面的脚步声、谈话声或汽车声所吸引。做作业慢,粗心草率,计算错误及错字多。做事不能坚持始终,虎头蛇尾。一般来讲,临床症状波动有时与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患儿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引力、新奇的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症的症状可减轻。

 

3.冲动行为  情绪不稳,易激动,缺乏自制力,任性,易于过度兴奋好于同学争斗。有时不避危险,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

 

4.学习困难  虽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注意力,作业不认真,因而学习成绩落后(尤其表现在高年级)。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前者属于综合分析能力障碍,后者属于空间定位能力障碍。

 

5.神经发育障碍  持续性多动症患儿常有此表现,如精细协调动作笨拙,系鞋带、扣纽扣不灵活,分辨左右困难,有时可伴有语言发育迟缓。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6.继发性表现  上述行为特点可导致一系列继发性后果。如学习困难,即他(她)们的学习成绩常低于他(她)们智能力水平所预期的;又如自卑感,由于学习成绩差,遭教师的歧视,同学的拒绝,或因达不到父母期望而遭责打所产生;以及品行问题,常因不能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满足,而且因冲动行为常受责备所引起。部分儿童甚至出现逃学,逃离家庭和攻击别人等。

 

诊断:

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家长和老师提供的患儿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结合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智力检查等进行诊断。

1.注意障碍(至少具备下列6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患儿的发育水平不一致)

(1)常常不能仔细地注意细节,或在做功课或其他活动中出现漫不经心的错误。

(2)在完成任务或做游戏时常常无法保持注意。

(3)别人对他(她)讲话时常常显得似听非听。

(4)常常无法始终遵守指令,无法完成功课、日常杂务或工作中的义务(并不是因为违抗行为或不理解指令)。

(5)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6)常常回避或极其厌恶需要保持注意去努力完成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7)常常遗失物品,如作业本、铅笔、书、玩具或工具。

(8)常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9)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常常忘事。

 

2.多动(至少具备下列3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患儿的发育水平不一致)

(1)双手或双足常不安稳,或坐时身体蠕动。

(2)在课堂上或其他要求保持坐位的场合离开位子。

(3)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在少年或成年可能只存在不安感)。

(4)游戏时常不适当地喧哗,或难以安静地参与娱乐活动。

(5)表现出持久的运动过分,社会环境或别人的要求无法使患儿显著改变。

 

3.冲动性(至少具备下列1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患儿的发育水平不一致)

(1)常在提问未完时其答案即脱口而出。

(2)在游戏或有组织的场合常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

(3)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如冲撞别人的交谈或者游戏)。

(4)常说话过多,不能对社会规划做出恰当的反应。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在允许的活动场合,如下课、放学后,不管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仍约束不住自己 ,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2.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也可考虑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鉴别诊断:

1.正常顽皮儿童:虽有时注意力不集中,但大多数时间仍能集中,为了贪玩,常草率地迅速完成作业,并不拖拉。尚能遵守纪律,可自我制约。

 

2.孤独症:常有活动过多和注意力集中困难,且不能与周围人建立感情联系,行为表现重复单一。

 

3.智力低下:亦常有多动、注意力涣散和学习困难,但智商低。

 

4.抽动-秽语综合症:病初见颜面肌肉抽搐样动作,如眨眼、噘嘴、歪颈、摇头、作鬼脸,渐发展至肢体近端肌肉而出现耸肩、大腿弯曲外展、指划,甚至突然握拳捶胸,于睡眠时消失。常伴有喉间发出呼喊声、犬吠声及类似咒骂的秽语。

 

5.习惯性抽搐:多动现象固定在某一肌群,常有诱因,注意力不受影响。

 

治疗:

1.西医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服药后主要的变化是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改善,这时儿童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其次可以使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因此,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另外由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课堂纪律的改善,患儿的良好行为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就会出现从被拒绝的被动师生关系转变的被接纳的主动师生关系,患儿的情绪进一步稳定、行为也会进一步改善。这时家长也会从老师那里听到孩子行为改善的消息,在家里看到孩子行为改善的表现,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的言行也会促使和鼓励孩子可接受行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被接纳感反过来会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阴阳平衡失调,治疗原则为调和阴阳。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苔脉象,多分为3个证型。

⑴肝肾阴虚

治法  滋养肝肾,潜阳定志。

方药  杞菊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肾养肝;菊花、丹皮、白蒺藜平肝潜阳;青龙齿、远志、龟板宁神定志。

 

⑵心脾两虚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药:炙甘草、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大枣、龙眼肉、淮小麦补益心血;茯神、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⑶痰火内扰

治法  清热涤痰,安神定志。

方药  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枳实、茯苓化痰行气;胆南星、天竺黄、竹茹清化痰热;黄连、丹皮、连翘清热泻火;石菖蒲、郁金、珍珠母安神定志。

 

针灸疗法

1.体针  内关、太冲、大椎、曲池。

 

2.耳针  肾、皮质下、脑干、兴奋点。也可用王不留行子压穴,操作方法:耳廓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将王不留行子1粒,粘在0.5~0.6厘米大小的方形胶布上,再将胶布贴在所需穴位上,用手指按压胶布每次1~2分钟,使局部有明显胀、热、痛等感觉为止。并嘱家长每日按压不少于3次,左右耳交替,每周换王不留行子2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周。

 

饮食疗法

1.应多食含锌丰富的食物。因为锌是人体内的微量无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密切有关。锌缺管常使儿童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研究发现,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大多数头发中锌含量较高。所以,常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对提高智力有一定帮助。

 

2.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铁是造血的原料,缺铁会使大脑的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的情绪,加重多动症状。因此多动症孩子,应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禽血、瘦血等。

 

3.应少食含铅食物。因为体内铅含量增加,干扰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的正常代谢,导致了脑功能紊乱,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莴苣、向日葵籽等食品。

 

4.应少食含铝食物。因为铝是一种威胁人体健康的金属。食铝过多可致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多动症患儿应少吃油条,因为制作油条需要在面粉中加入明矾,而明矾的化学成分为硫酸钾铝。因此,吃油条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不利。

 

5.少食含酪氨酸或色氨酸的食物。澳大利亚学者发现,小儿多动症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即当小儿饮食中含有较多的酪氨酸或色氨酸时,可出现多动症。还有的学者认为此病与儿童吃糖过多有关,如早餐吃了较多的淀粉类食物(馒头、点心、面包),再饮一些高糖桔子水,则易使患儿出现各种各样的多动行为。

 

心理疗法

1.阳性强化法:其目的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正确行为得以持续。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要确定希望儿童改变什么行为(确定靶行为)及确定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取代原来的行为结果;同时对儿童出现适宜的行为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奖赏、鼓励等。奖赏在儿童行为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儿童出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奖赏,使儿童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或者通过塑造培养和增加某种新的行为,例如当儿童完成规定行为时,就予以奖励,持之以恒,以促进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可与自我控制法一起应用,指导患儿用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等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患儿每天将自己的行为做记录,1周后比较,比较不适宜行为出现的次数,行为有进步则给予奖赏。鼓励的目的是促使儿童自愿地、主动地去学习重复某些良好行为。鼓励的种类一般以精神或语言刺激为主,随时可以进行。

 

2.处罚法:为了减少或消除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而采取处罚措施。一般可采用暂时隔离法,使他明白不良行为,从而消除不良行为,但处罚不宜采取恐吓、打骂等粗暴方式,以免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

 

3.消退法:是一种减少或消除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的方法。首先要了解何种因素对不良行为起了强化作用,找到强化因素后,对其进行消退。例如,儿童发脾气,可能会因父母的过分关注而强化,并反复发生。若父母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来对待,则发脾气行为可能逐渐消退。

 

环境治疗

通过改变父母、教师及社会对患者的态度来改善环境,达到治疗效果。这包括以下几点:

1.明确疾病性质,正确加以对待。父母应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应设法了解病因,积极寻求治疗,而不应采取粗暴、歧视、冷淡、责骂、惩罚等措施,这样做不仅会加重病症,而且会加重患儿的自卑、忧虑、孤僻或反抗心理。

 

2.逐步矫正多动行为。应逐步减少孩子的多动行为,而不应订立过高的目标,马上要求他们变成安静的乖孩子。过分的要求只会导致彼此间的关系紧张。

 

3.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渲泄过剩的精力。

 

4.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用口头表扬、鼓励等强化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能静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5.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让他们从小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从有规律的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例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等。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例如,不能无限制地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影等。

 

6.消除家庭中导致多动症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紧张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家庭气氛,防止因家庭因素使孩子心神不宁、焦虑紧张和兴奋。

 

7.规矩简单、明确。对这类孩子进行要求的要点,是防止他们的鲁莽行为损伤自己或危害别人,因此,所订的规矩能达到这种目标就行,不宜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

 

8.正确对待。父母既不能歧视、责骂或殴打他们,也不能以“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使他们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严格要求。父母要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相互反馈信息,共同促进患儿的好转。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治疗是由美国Ayres创立。该方法主要应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此外类似于感觉统合的疗法还包括听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捏脊治疗、挤压疗法、拥抱治疗、触摸治疗。

 

综合措施

本病的治疗,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患儿、家长、教师、医师四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要向患儿家长及学校老师说明,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疾病,并非简单的小儿顽皮贪玩。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态度,不得打骂、惩罚孩子,但也不可过分溺爱与迁就,纵其任性不羁。要体谅、关心孩子,稍有进步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要经常和孩子交谈,帮助其树立信心,磨练意志,培养学习兴趣和课余爱好。

 

预后

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症的预后是较乐观的。但如不治疗,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人格异常。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时期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3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1.多动症的残留症状。

2.反社会的人格障碍。

3.酒精依赖。

4.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

 

预防措施

1.生育年龄不要超过28岁,多参加体育锻炼。

2.妊娠期内,按时定期检查。避免胎位不正和剖腹产。

3.怀孕时禁止烟酒,不吃药。

4.婴儿外出时,不要用婴儿车,因为越靠近地面汽车的废气越多。

5.预防幼儿高烧和抽搐。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朱先康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膏方门诊(38元),...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小儿胃炎、癜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小儿发...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