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
2018年07月27日 【健康号】 胡兵     阅读 9118

肠癌,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先秦时代就有相关的记载。传统中医根据肿瘤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了初、中、末三阶段扶正祛邪治疗原则(《医学心悟·积聚》)。当前,大肠癌的中医治疗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同的病程和现代治疗会影响大肠癌的证候,在遣方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变化;总体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大肠癌的基本原则,抗癌中药是中医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1. 大肠癌手术前后中医药治疗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属于祛邪的范畴,对中医证候有明显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大肠癌患者术前以气血瘀滞证和湿热蕴结证两类实证为主;术后1周虚性证候明显增加,主要为气血两虚证;术后1个月呈现虚实夹杂之象;术后3个月虚证比例逐渐降低。还有研究提示,大肠癌术前以实证为主,术后以虚证频数逐渐增多,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实证多逐渐演变为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虚证。因此,在大肠癌术前可以考虑祛邪为主,如清热利湿,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一段时间内可以扶正为主,如补气养血、温补脾肾、滋补肝肾等,以促进机体康复。


2. 大肠癌化疗前后中医药治疗

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属于祛邪的范畴,常见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对中医证候也有影响。研究显示,化疗后疲乏、恶心呕吐、纳呆、腰膝酸软、咽干以及淡白舌、舌边有齿痕、苔白腻等症状比化疗前发生频率增加;证候分析发现化疗后脾虚湿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证候增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候减少。但也不同的研究提示提示化疗后大肠癌脾虚证及阴虚证病例明显增加,气虚证及血虚证例数减少。总体来说,在化疗中应考虑和胃降逆、补血升白,以增效减毒;化疗后可以考虑健脾利湿、气血双补等治法促进康复。


3. 大肠癌放疗与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药治疗

放疗是一种电离辐射治疗,属于祛邪的范畴,其本身可以归属中医热毒,放疗前后常见口干、便秘、骨髓抑制等阴血亏虚之证,并可导致形成放射性直肠炎;在大肠癌的放疗期间及其后可以考虑解毒、滋阴、养血等治疗,如天花粉、槐花、生地、白芍等中药。

靶向治疗已成为大肠癌的常规治疗,如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贝伐单抗等,其毒副作用与其制剂及靶点抑制相关;在大肠癌的靶向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扶正祛邪,以增效减毒。


4. 大肠癌中医维持治疗

经过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之后,患者即进入随访期,在此阶段没有针对性的西医治疗,但有相当部分患者在后期出现转移或复发,有必要给予适当的治疗以预防复发转移;中医在大肠癌的维持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总体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治以扶正祛邪,并酌加疗效明确的抗癌中药。还有部分患者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如癌胚抗原等,但未发现明确的肿瘤病灶,中医也可以采用扶正祛邪治疗。


5. 晚期大肠癌中医治疗

尽管大肠癌治疗手段众多,但仍有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转移,届入晚期;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现即已出现转移。目前,晚期大肠癌可以采用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在我国,中医药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医药可以针对不同的治疗实施辨证论治,共同提高疗效;也有部分晚期大肠癌患者放弃西医治疗,接受单纯的中医治疗,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呈现的证候进行扶正祛邪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肿瘤是一种特殊的病邪,除辨证论治之外,在大肠癌不同阶段的中医治疗中,尚需合理应用当代中医积累的抗癌中药,如藤梨根、山慈菇、半枝莲等中药,以及消癌平、鸦胆子油软胶囊等中成药,以提高大肠癌治疗远期疗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