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医做久了,为什么希望尝试“中医馆”或“中医工作室”?
2018年06月07日 【健康号】 夏军权     阅读 9734

母亲是“赤脚医生”,考大学的时候就决定让我学医,有点“子承母业”的意思。而当时第一志愿选择了“中医学院”是因为我从小怕见到血(晕血),认为中医把把脉、开开中药,最多扎个针灸什么的,没西医那么“血鲜”。当然结果完全是两回事,现代的中医已经远远不是以前的“慢郎中”了,西医基本都得懂,也常常需要做手术,比如我胃肠镜做的一点也不比某些西医差,多的就是脑子里还有一套中医理论。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做中西医结合再久,我们骨子里还是中医,随着年龄增长,中药开的越多,不知不觉有点希望做回“慢郎中”。现在每天忙于应付太多的临床工作,总觉得不能潜下心来体会中医,每次门诊看着那么多患者,匆匆忙忙的像完成任务似的看病,尽管努力看好每个病人,但这种“流水线”式的看病方式,真的不是中医“慢郎中”的风格。现在可以说是“老中医”了,确实临床疗效也不错,多少也有些心得体会,也带了不少学生,但疲于应付门诊,根本也没时间跟学生交流。
忙、忙、忙,忙到最后,怎么觉得有点对不起患者、对不起学生、对不起中医了。常常有患者跟我说:我等了几个小时,你就给我看了几分钟。确实是这样,面对半天大几十号的病人,我真的只能给每个病人几分钟。每次遇到从外地很远的地方过来就诊的患者,我都尽量多给他们几分钟,也是百倍的用心,觉得人家来一次真不容易。最近我让一个江西的老病人到我最近去坐诊的中医馆找我,我说每次你那么远过来,我都跟你多说不了几句话,到哪里我可以慢慢给你看。
慢慢看?在现在的门诊就是一种奢望,不可能!必须在几分钟内,调动所有的脑细胞,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全部搞定。
传统中医其实包含着很多中医文化。曾经有人说,如果中医没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就没了。可见“中医文化”才是中医的精髓。但现在中医院除了多了个中药房似乎跟西医院没什么区别,中医看病除了部分中医还开开中药,似乎跟西医也没什么区别了。
以前听说某某主任自己搞了一个“中医工作室”,羡慕之余,觉得自己也没精力去“折腾”。后来南京又出现了很多不错的“中医馆”,我熟悉的不少同学、朋友也在那儿坐诊,中医馆的老板也三番五次的请我去,还是觉得实在没空,抽不开身,一直没答应。最近抹不开情面,去参观了一家全国连锁的“中医馆”,发现在那里除了中医院没有的诊疗环境外,其优质的饮片质量,传统丸、散、膏等制剂的使用,聘请的老药工手把手的传承传统中药加工的技能,对代煎中药的一丝不苟,等等方面都让我觉得中医药的发扬光大、传承发展,真的离不开这样的“中医馆”。在那里,你可以静下心来做中医,做地道的中医。
可能是人老了,喜欢静一点,整天面对吵吵闹闹的门诊,更希望找到一个安静的所在好好品味中医。去“中医馆”坐坐,做一个“慢郎中”好好为你把把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5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