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鲜红斑痣与血管瘤有什么区别
2018年07月23日 【健康号】 六一医院皮肤科门诊     阅读 10919

鲜红班痣 血管瘤

  鲜红斑痣和血管瘤有什么区别呢?大家认识到血管瘤的知识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大家预防血管瘤的发生。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解说。


  红胎记是民间俗称,医学上叫做鲜红斑痣,过去传统的分类把红胎记(鲜红斑痣)分为毛细血管瘤一类,国内至今仍在应用的是传统的血管瘤概念和分类方法,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统称为血管瘤,并根据其外表特征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类,其中毛细血管瘤有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斑血管瘤两种。海绵状血管瘤是发生于皮下软组织内、表现为柔软的海绵状团块的血管瘤的统称。传统血管瘤分类法是以血管瘤的外表特征为依据的,长期临床实践证明该分类法虽然有形象、直观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该分类法难以反映血管瘤病变的本质,如同属于毛细血管瘤的草莓状血管瘤有自然消退的趋势,而葡萄酒斑血管瘤则终身存在,部分海绵状血管瘤有消退的趋势,但也有部分海绵状血管瘤持续发展终身。


  Mulliken以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学特征为依据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将先天性血管病变(国内统称为血管瘤)分为属于真正肿瘤的血管瘤和发育异常的血管畸形两大类。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有着显着的不同。肿瘤类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生长的生物特性为特征,血管畸形类为毛细血管、静脉或动脉的异常扩张和沟通,是正常内皮细胞的组织结构和生物特性。其血管瘤为旧分类中的草莓状血管瘤,其它则归于血管畸形。


  血管瘤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聚集,具有内皮细胞增殖的增生期、消退期。血管畸形为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管或淋巴管的结构异常,除中线型微静脉畸形外,均不能自行退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在临床上可进一步分成低流量型和高流量型两类。此分类是根据血管畸形形成的机制及病变发生的部位等而定,得到我国学者赞同并应用。


  红胎记(鲜红斑痣)和血管瘤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血管瘤呈草莓型,突起皮肤,高低不平,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多见。主要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皮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粘膜少见。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一般在出生后4周和4~5个月为增殖期,8~12个月左右停止生长,继之进入消退期,5~10岁以后进入退化完成期,大部分自行消退的病例有皮肤松弛、瘢痕或萎缩。


  血管畸形:中线型微静脉畸形(鲑鱼斑)位于中线部位且项部多见,也可位于额或眉间、人中。表现为淡粉红色斑点,可融合,界限清楚,可自行退化。


  微静脉畸形即鲜红斑痣(红胎记)多发生于头颈部,常沿三叉神经分布,病变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呈粉红、鲜红色,大小不一,指压褪色可恢复。可逐渐增大,但不能自行消退。


  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口面部如颊、颈、眼睑、唇、舌、口底、腮腺及颈部。一般在皮下或粘膜下,呈淡兰色或紫色,较深者皮肤、粘膜色泽正常,边界欠清,质地柔软,压之体积缩小并可恢复,体位试验阳性,有时可扪及静脉石,穿刺检查能抽出血液并可凝固。


  动静脉畸形(蔓状血管瘤或动静脉瘘)是一种迂回弯曲、不规则和有搏动性的血管畸形,主要由血管壁显着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又称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成年人多见,好发于颞浅动脉分布范围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皮色不变或呈红斑状,可见皮下血管念珠状迂曲、搏动,听诊有吹风样杂音,局部皮温高,可与其他脉管畸形同在或发生在颌骨内。


  淋巴管畸形以儿童和青年多见,好发于舌、唇、颊及颈部。其中微囊型为旧分类中的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为孤立或散在的小圆形囊性结节状或点状、无色、柔软病损,但舌部病变可因长期慢性炎症引起舌体变硬呈巨舌症。大囊型为旧分类中的囊肿型或囊性水瘤,可发生于下颈部、上颈部、颌下区及腮面部,一般为大小不等的多囊型,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质地非常柔软,体位试验阴性,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出透明或淡黄色水样液体。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对复杂病例可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如造影X线片可见病变界限清楚,为高密度多叶实质显影伴相应大小的滋养和引流血管。CT检查显示边界清楚,造影增强对骨损害有鉴别诊断价值。MRI对了解病变部位大小,相邻关系有很高价值。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能较好地了解病变血流动力学形态。


  综上所述,想必大家现在对鲜红斑痣和血管瘤有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希望大家能够有效的早期的预防血管瘤。如果您身边的朋友不幸得了血管瘤疾病,请及时有效的就医,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