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医常见的精神障碍病症名称
2019年06月25日 【健康号】 肖代齐     阅读 18039

中医常见的精神障碍病症名称

特征性症状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中医也不例外;我国典籍对于精神症状多有描述,其常见症现列于下可供参考:

1. 妄见妄闻  《灵枢·癫狂》:“狂,目妄见,耳妄闻。”由肝火妄动,痰迷心窍所致,中医学描述为看到“五色神鬼”“左顾右盼如见神灵”“与人语尝无见”等,相当于西医的幻觉,如幻听、幻视,。治宜清肝热、泻心火。湖北省中医院精神科肖代齐

2. 语言错乱  又称“语言颠倒”,《丹溪心法》简称“错语”。是指神志恍惚,语言前后颠倒错乱,或言后又自知讲错,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表现为言语无序、多言而漫、言语首尾不顾、妄言等。相当于西医的思维言语障碍。

3. 独语  指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语止的症状。属虚症。

4. 狂言  指言语粗鲁狂妄,失去理智控制。其人言语增多,伴有夸大妄想。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双相障碍)、脑器质性精神病及某种变态人格。

5. 善喜 是指未遇喜乐之事,病人却自觉很高兴,经常喜笑,有的能被他人理解,有的不能为他人理解。

6. 善悲  又称善悲易哭。是指未遇悲哀之事,却经常悲伤欲哭,不能自制而言。在抑郁状态中有善悲的表现。其情感基调低沉、灰暗,可以轻度心情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多因肺燥,心肝血虚或心火炽盛所致。《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所谓善悲者,不必实有可悲之事,心中只是怏悒不快。”宜用养肝、清心、宁神、润燥、化痰等法。

7. 善恐  又称恐惧。是指未遇恐惧之事而产生恐惧之感,终至神志不安,或如人将捕的症状而言。惊恐发作是严重的焦虑发作。善恐,证名。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多由脏气伤损所致,尤以肾伤、心神浮越为常见。以心中恐慌、畏怯不安为主证。患者不敢独处一地,或有将被擒捕之感。《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恐病由心者,宜镇其神,宜定志丸加金银箔、琥珀、犀角、龙齿等。恐病由胃者,宜壮其气,宜四君子汤倍茯苓。恐病由胆与肝者,宜养其阴,宜酸枣仁汤去黄芪、莲肉,加山萸、丹皮、白芍。恐病由肾本病伤者,宜壮其水,宜人参散去肉桂,加牛膝、远志。”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对肾伤而善恐者,以补精髓为大法用六味地黄加枸杞子、远志;肝虚者,以六味丸加枣仁、龙齿;胆虚则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当归、防风;善恐而面色变者,用补胆防风汤;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

8. 善怒  又指急躁易怒。是指无故性情急躁,易于发怒,不能自制的症状而言。善怒,证名。即喜怒。指易于发怒,甚或可无故自怒。多属肝病之常见证候。《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临床以肝实气滞较为常见,其证以善怒、胁肋或胁腹痛胀(或痞满)为主,宜用柴胡疏肝散、四磨汤、香甘散或小柴胡汤加香附、川楝子;癫狂证之善怒者,用生铁落饮。肝燥血虚,稍有刺激即动怒者,宜养血柔肝、用滋水清肝饮,解怒平肝汤、加味归芍汤等方;肾阴虚导致肝旺者,除善怒、心烦外,每有入夜即口舌干燥,睡眠欠实,宜滋水柔肝法,选润肝汤、萸芍地黄汤或麦味地黄汤等方。

9. 善惊  又称胆怯易惊。是指遇事容易惊吓,或经常无故自觉惊慌,心中惕惕然不安而言。

善惊,证名。指遇事易惊,或无事自惊。又名喜惊,指善于惊恐的证候。出《灵枢·百病始生》。《素问玄机原病式》:“惊,心卒动而不宁也。火主于动,故心火热甚也,虽尔止为热极于里,乃火极似水,则喜惊也。反兼肾水之恐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所谓恐则喜惊者,恐则伤肾而水衰,心火自甚,故喜惊也。

10. 善忧 又称忧虑。是指经常反复出现思虑绵绵,忧郁不解,闷闷不乐而言。

11. 烦躁  是指心烦与手足扰动不宁之谓。表现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易于激惹。

12. 惊悸  惊仅是一个表现为紧张恐惧、夜不安寐等的症状群,若加上心悸不宁等症状,则为惊悸。可为心胆虚先兆潜证、肝郁痰扰先兆潜证、心肾阴虚先兆潜证。

13. 怔忡  自觉剧烈心跳的一种症状。病人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可见于神经症患者。

14. 失志  指所欲不遂、痛悔过失所致心神不守、志意丧失之证。可归入中医情志病。

15. 狂越  指举止狂乱不宁的表现。表现为狂躁、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甚则谵妄。

16. 狂妄  亦作“狂忘”。症见喜笑不休、发狂、谵妄、妄见等。

17. 神昏  是指神识昏乱或丧失,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丹溪心法》称“昏不知人”、“昏迷”。

18. 谵语 是指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为特征,常有情绪恐惧、兴奋激动等表现。

19. 郑声  郑声是以神志昏沉,语言重复,语声低沉,语言不相接续为特征的一种症状。属疾病晚期,精神散乱的重危表现。

20. 痴呆 思维迟钝,情感行为呆滞的一种病证。轻者可见神志淡漠,孤言少语,善忘迟钝。重者终日不语,闭户独处,或喃喃自语,精神恍惚,言辞颠倒,不辨污秽,不欲食或不知饥饱。常为阴气过盛。

21. 健忘  亦称“喜忘”、“多忘”、“善忘”。是指记忆力力差,遇事易忘的症状。

22. 惛塞  指儿童期智能低下症。

23. 但欲寐  为一种朦胧迷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症状。为心肾气血虚衰的表现。

24. 失眠  是指经常性的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症状。又称不寐、不得眠等。常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25. 多梦  是指睡眠中出现梦幻纷纭的症状,且多可惊可怖之事,昼来则头昏神疲。正常人偶或得梦,醒来无不适者,不必介意,不属本节所论范围。

26. 梦魇  指噩梦离奇,或如重物压身、或攀缘登高不得而上,或离奇坠下突然惊醒。

27. 梦呓  指说梦话。

28. 梦游  即“夜游”、“梦行”,睡眠中突然起床活动片刻又再入睡,次日醒后完全不觉。

29. 梦惊  指梦中恐惧惊骇而突然惊醒。

30. 嗜睡  或多寐,指患者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实际入睡时间增加的症状。本症在《内经》中称为“好卧”、“嗜卧”、“善眠”、“安卧”。常见于多寐、痴呆、虚劳和其它脑部疾病。

31. 脑鸣  指头内如虫蛀鸣响。常伴耳鸣、目眩等症状。多因髓海虚衰,或因火郁,湿痰阻遏所致。本症可见于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诸病。

32. 耳鸣  是指耳内鸣响的症状。可与脑鸣同时出现。

33. 五迟  指小儿发育迟缓的五种病征。小儿表现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

34. 五软  亦称“胎怯”。指婴幼儿期精神及躯体发育迟滞的病征。即小儿头软、颈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五种病征的总称。

35. 奔豚  亦称“贲豚”。指有气从少腹冲胸脘、咽喉,发时痛苦剧烈,或有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见于神经症、焦虑症等躯体形式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等。

36. 失音  是指神清而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出声音的症状。非咽部疾病所致失音常见于气厥、行经失音等疾病。

37. 梅核气  喉中梗阻指咽喉部似有异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并不妨碍饮食进入。即西医描述的癔症球(或称假性球麻痹)、癔症盔。它是由精神因素及癔病性格所引起,客观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38. 郁冒  指邪气逆而上冲,眩晕昏冒之证。表现为郁闷头晕,甚则发生一时性昏厥,但很快可自行苏醒。

39. 谵妄  指乱语妄见。表现为意识模糊,胡言乱语,错觉幻觉,情绪失常的症状。可见于急性器质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及月经周期性精神病之发热、意识障碍。

40. 循衣摸床  为神志昏迷者以手抚物的表现。属热伤心神,邪盛正衰的危象。主要见于各种热性病所致的意识障碍,谵妄状态等。

41. 中恶  指因触冒不正之气,或卒见怪异而致大惊恐,突然出现手足逆冷、头面泛青、精神恍惚、头目昏晕或错言妄语,甚则昏厥的病征。

42. 百合病  指因七情郁结,或大病后心肺阴虚而生内热所致精神不宁、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无寒,似热无热,口苦、尿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43. 卑惵  指因血不养心所致惊惕不安,纳差,痞塞之证。

44. 癫证  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或喃喃自语,或哭笑无常,言语错乱,不知秽洁,不思饮食,或可伴有妄想、幻觉等,舌体多肥大,舌质淡或淡紫,苔薄腻,脉弦滑等。

45. 狂证  症见少卧不饥,狂妄自大,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则骂詈不休、越垣上屋,毁物伤人、不避亲疏等。

46. 脏躁  在负性情绪影响下,出现神志恍惚、烦躁不宁、喜怒无常、骂詈号叫、喘促阵发、手舞足蹈、肢体抽搐等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时、数日,恢复后如常人。

47. 郁证  指情志不舒,气机郁结引起的一些病征,临床多为实症,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痰气郁结等。神识恍惚、躁扰不宁、神志错乱、神识痴呆、神情淡漠、均为中医描述的神经精神疾病的症状。

48.鬼压床  将醒未醒已有感觉但不能言语,也不能动作 “脑功能失调”此时感觉中枢已醒,运动中枢还没有觉醒过来。

49.离魂  醒来时感觉自身已离躯体而去,或自身站在自己躯体旁边。

发表于:2013-07-17 13:41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