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2020年08月10日 【健康号】 陈玉梅     阅读 10371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寿命平均为9-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是儿科临床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根据发病机制,血小板减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血小板生成减少或障碍: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障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陈玉梅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症、Evens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卡-梅综合征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巨大血管瘤等。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HT):

    是一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的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可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也可同时存在白细胞、红细胞的异常,和(或)合并骨骼等畸形。这类病人,有的出血倾向并不明显,但部分病人可能发生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

    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排除先天性和非特异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些患儿极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从而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治疗。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特征呢?

    1、出生后即出现血小板减少;

    2、很长时间内血小板计数稳定,但可能受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3、密切的家族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有血小板减少史;

    4、外周血涂片可见体积巨大或是体积减小的血小板;

    5、对ITP常规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无反应。

    如何进行检查诊断?

    分子学检查对诊断很重要,通过相关的基因突变分析,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是,由于引起一种疾病的基因突变有许多种,某些基因突变又能引起多种疾病,虽然基因突变筛查能检测出多种突变,但能确定诊断的并不常见,事实上,很多基因异常改变没有临床意义。

    治疗:

    1、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首要治疗是预防出血:避免应用任何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避免齿龈出血等。

    2、许多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没有或仅轻度出血,因此仅在有出血表现时,或是外科手术、侵入性操作、生育时需要医学干预。

    3、出血的治疗:主要是血小板输注。

    4、近年来,口服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为某些疾病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如:MYH9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WAS等,起到止血作用。

    5、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恢复正常巨核细胞的功能,到达治愈的目的。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陈玉梅
主任医师/讲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
小儿血液科,血液儿科...
儿童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婴幼儿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血小板...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