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胆囊腺肌症是怎么回事?
2020年09月30日 【健康号】 刘继喜     阅读 9309

胆囊腺肌症;胆囊癌;胆囊切除

      胆囊腺肌症也称为胆囊腺肌瘤症,是一种以胆囊腺体、肌层慢性增生,同时伴黏膜上皮陷入肌层形成罗-阿窦为特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良性疾病。该病于1960年由Jutras首先提出。发病率约为2.8%~5%。术后胆囊标本的发现率约为1%~8.7%,也有报道发现率为2%~5%,且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胆囊肿块或胆囊壁增厚,其病理基础是胆囊腺体和肌层过度增生,合并黏膜层陷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随着胆汁的浓缩可形成晶体沉淀和钙化灶。主要有4种病理类型:弥漫型、局限型、节段型和环状型。弥漫型以整个胆囊壁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特征;局限型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以胆囊壁局灶性增厚为主要特征;节段型的特点是病灶累及胆囊壁的大部分,通常是胆囊底和远端的l/3;环状型的特征是胆囊壁呈环状增厚,其整体形态改变为沙漏形。Aldridge等于1990年提出胆囊腺肌症是癌前病变。

      该病起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等;也有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功能紊乱:脂肪食物不耐受,胃肠胀气、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有黄疸及Murphy征阳性体征,偶见不明原因发热。

      腹部超声是发现胆囊腺肌症的主要手段。敏感度约65%。CT的敏感度约38%~43%。罗阿窦在核磁表现为增厚的胆囊壁及壁内点状或小囊状高信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时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多个小圆形高信号,称为“珍珠项链征”,是胆囊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

      关于胆囊腺肌症的治疗原则意见不一。可能与诊断方式有关。最佳的影像学诊断首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建议对于胆囊切除术后病理中偶然发现的胆囊腺肌症,不需要后续治疗;有症状的胆囊腺肌症,无论是否合并胆囊结石,建议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局限型胆囊腺肌症,不建议行胆囊切除术。无症状的局限型胆囊腺肌症合并结石也不建议行手术治疗;无症状的节段型或弥漫型,可以手术,由于老年节段型患者的癌变率较高,以及弥漫型有时难以与胆囊癌相鉴别,因此弥漫型和节段型胆囊腺肌症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具体如何选择治疗手段,建议多学科共同讨论决定。

 (专业术语: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 ,GBA; Rokitansky-Aschoff sinuses,RAS; pearl necklace sign)

参考文献:

1.闰昌盛,王林,周锋等.胆囊腺肌症诊治的研究进展.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9):2034-2038.

2.徐玉彬,张培建,薛峰.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与影像学诊断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1):2187-2189.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刘继喜
主任医师
北京和睦家医院
消化内科,消化中心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幽门螺杆菌规范治疗,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