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总结|荨麻疹的药物治疗
2018年07月25日 【健康号】 吴蓓玲     阅读 8643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组在病因和临床表现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常见皮肤病。你知道吗?荨麻疹的终生患病率为 8.8%。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吴蓓玲

荨麻疹的临床特征为瘙痒性风团、红斑和/或血管性水肿(见图 1~2),风团通常在 24 小时内消退,血管性水肿常在 72 小时内缓解,但新发皮疹可反复出现。

典型的荨麻疹皮损包括风团和红斑

进食鱼后诱发的面部血管性水肿

如果风团每周发作 2 次以上,持续超过 6 周则定义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可分为慢性自发性(66%~93%)和慢性诱导性荨麻疹,后者又可分为物理性(人工、冷接触性、热接触性、日光性、压力性和振动性荨麻疹)和非物理性(胆碱能性、水源性、接触性和运动诱导性荨麻疹)。

在有些患者中慢性自发性与诱导性荨麻疹可同时存在。

人工荨麻疹,又称为皮肤化痕症

胆碱能性荨麻疹又称为小丘疹状荨麻疹,风团直径 2~3 mm,在深部体温升高时诱发

然而抓一抓只会把情况弄得更糟..

慢性荨麻疹由于迁延性、复发性、病因不明等特点,在临床上治疗颇有挑战。本文总结了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攻略,一起来看一看吧。

● ● ●

一线治疗

可用于治疗荨麻疹的药物有第一代 H1 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包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异丙嗪、酮替芬等,以及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依匹斯汀、阿伐斯汀、咪唑斯汀、奥洛他定等。

荨麻疹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在有效控制后逐渐减量,慢性荨麻疹疗程不少于 1 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 3~6 个月或更长。尽管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也有良好的疗效,但中枢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 ●

二线治疗

在使用一种抗组胺药控制欠佳时,可采取的对策有:

(1)更换药物品种: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对个体患者而言,疗效可能存在差异;

(2)增加药物剂量:国外指南推荐将说明书剂量增加 2~4 倍,当然,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嗜睡等副作用也可增大,作为超说明书用药,增加剂量时应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联合用药:可联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睡前服用;或联用同类结构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与地氯雷他定。

● ● ●

三线治疗

如果患者接受二线治疗 1~4 周后,症状仍持续存在,可加用奥马珠单抗、环孢霉素(3~5 mg/kg,分 2~3 次服用)或孟鲁司特作为三线治疗。

如果症状严重或伴有喉头水肿,可随时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30~40 mg 口服 4~5 天。

● ● ●

急性荨麻疹的处理

应尽量明确和去除病因,在口服抗组胺药无法控制症状,特别是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30~40 mg,口服 4~5 天后停药,或使用等价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或肌肉注射。

在急性荨麻疹伴休克,或重度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时,及时使用 1:1000 的肾上腺素注射液 0.2~0.4 mL 肌肉注射。

● ● ●

诱导性荨麻疹的治疗

诱导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的反应相对较差,在治疗无效时,国内指南推荐了下列特殊治疗方法:

(1)人工荨麻疹:减少搔抓;联用酮替芬 1 mg/次,1~2 次/d;窄谱 UVA 或 UVB 光疗;

(2)冷接触性荨麻疹:冷水适应性脱敏;联用赛庚啶 2 mg/次,3 次/d;联用多塞平 25 mg/次,2 次/d;

(3)胆碱能性荨麻疹:逐渐增加水温和运动量;联用酮替芬 1 mg/次,1~2 次/d;联用波丽玛朗 5 mg/次,2 次/d;联用达那唑 0.6 g/d,逐渐减量至 0.2~0.3 g/d;

(4)压力性荨麻疹: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30~40 mg/d;顽固性患者可选择氨苯砜 50 mg/d;柳氮磺吡啶 2~3 g/d;

(5)日光性荨麻疹:羟氯喹 0.2 g/次,2 次/d;UVA 或 UVB 光疗脱敏。

● ● ●

总结一下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吴蓓玲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中...
膏方门诊,皮肤科,皮...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皮炎湿疹、急慢性荨麻疹、白癜风、黄褐斑、痤疮、脱发、银屑病、真菌性皮肤...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