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有关蛋白尿,需要搞懂这5大问题!
2019年01月10日 【健康号】 王涛     阅读 6288

蛋白尿是肾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引起慢性肾脏病变持续进展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尿蛋白量越大,肾损伤就越严重。那么,蛋白尿是如何形成的?正常人会出现蛋白尿吗?尿常规蛋白检测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又有何区别?

一、蛋白尿是怎样形成的?

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小球滤过屏障,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由3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上皮细胞层。这三层细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滤孔和负电荷,所以构成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两种屏障,即机械屏障——滤孔和电荷屏障——负电荷。

机械屏障

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为50-100 nm的小孔,称为窗孔;基膜呈微纤维网状结构;外层上皮细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三者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滤过膜上大小不同的滤过孔道,只能使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而大分子溶质,如血浆白蛋白(分子量约为69 000Da)则几乎完全不能滤过。

电荷屏障

肾小球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所以滤过膜的通透性还取决于被滤过物质所带的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同样带负电荷的血浆白蛋白,限制它们的滤过。正常情况下,由于近端肾小管可重吸收原尿中95%以上的蛋白质(主要带正电荷),每日尿中仅有30-130 mg的微量蛋白被排出。

当各种病理损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损伤)作用于肾脏时,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促使肾脏组织(功能肾单位)缺血、缺氧。由于缺血、缺氧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会吸引血循环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IL-1TNF-α等),造成受损肾脏的炎症反应。肾脏处于病理状态,肾小球基膜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肾小球基膜断裂、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等,导致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损伤,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发生蛋白尿。

二、健康人会出现蛋白尿吗?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大、中分子蛋白质不会滤到原尿中,而所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所以尿中一般检测不到蛋白质。若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到损伤,流经肾小球血液中的蛋白质会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漏到原尿中;若原尿中的蛋白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终尿中的蛋白质检测就呈阳性,临床可表现为少量、中等量或大量蛋白尿。此外,肾小管病变、血液中小分子量蛋白异常增多等情况下,也可出现蛋白尿(为小分子蛋白尿,常<2g/24h尿)。因此,持续性的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标志。

但是,有些健康人在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常见于青春期少年)时,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尿蛋白多<1 g/24h,多属良性过程,其发生机制不清楚。

三、蛋白尿有假性的吗?

蛋白尿有假性的。所谓假性蛋白尿是指临床上有一些蛋白尿不是真正的蛋白尿,而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一项呈阳性反应。假性蛋白尿一般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应注意鉴别:

1)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2)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被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有助于区别。

3)尿中混入精液、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下,患者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4)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5)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四、蛋白尿如何检测?

尿蛋白的检测指标有定性与定量之分。正常尿里没有或仅有微量的蛋白质,尿常规检查检测不到。如果尿常规中蛋白持续阳性,说明肾脏出现了损伤,或血浆中蛋白质异常增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或肾组织受到破坏,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此外,剧烈运动、发热、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和药物作用等也可能引起尿蛋白阳性,需要鉴别诊断。

尿常规中尿蛋白检测多属于定性检测,不能准确反映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具体评估尿蛋白量的多少需要进行定量检测,主要包括:24h尿蛋白排泄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和任意一次尿的尿蛋白/肌酐比值(表1)。

1成人尿蛋白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尿常规蛋白检测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何区别?

尿常规检验技术简单,结果快速方便,是临床最基本的检验方法之一。但是,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测定是定性检查,正常时(-),蛋白尿时以(+~++++)反映尿中蛋白质的多少,而且,尿常规中的蛋白定性检验结果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故在反映尿蛋白量的多少方面准确性不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定量检测,即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记录总尿量,混匀尿液,计算尿蛋白含量,故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尿蛋白的情况。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150 mg,称为蛋白尿。<1000 mg称为少量蛋白尿;>3500 mg,称为大量蛋白尿;介于二者之间,为中等量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受到损害,对尿蛋白量的准确测定,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诊断、评估以及对病情预后和治疗的指导。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6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