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亮心灯》-连载-2
2018年12月13日 【健康号】 何蕊芳     阅读 8121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内观的起源
内观最早(公元250年)来源于佛教净土真宗的一派,由日本禅师白隐(1685—1768)提出,是一种断我执,认识我的一种方法。当时,白隐禅师通过这种方法也治好了不少神经症患者。原意指通过深刻反省自身,洞察到自己深重罪孽因之忏悔,拜托佛祖来拯救。日本净土真宗「身调ㄟ〝」,是一种不饮食、不睡眠去悟生死无常、转迷开悟的修养。在佛教中的内观指的是观察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如实觉察自我身心的实相,而达到净化心灵的过程。从观察自己的呼吸开始,使专注于自己的内心,用这种敏锐的觉知,去观察身上的感受,体验无常、苦、无我的真谛。日本的吉本伊信在此基础上去掉宗教色彩而移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发展了这一理论,创立了内观法。
吉本伊信(1916-1988)于1916年生于日本奈良县大和郡山市,在他的亲族中有很多人信仰佛教净土真宗,自幼在这种环境熏陶下成长。根据吉本的自述,他就读小学二年级时,家中四岁的妹妹死了,母亲非常难过,从而对宗教的信仰活动更为积极。吉本每天和母亲到寺里参拜,有机会接触到日本净土真宗的宗教精神修养法---“身调ㄟ”。
青年时代(1930年)开始,他认为个人自信心与知识的积累有关,因此开始体验探索“身调ㄟ〝”。经过几次挫折,前两次都是被迫进行,因而无法忍受生理上的痛楚而放弃;第三次虽是自愿,但也因饥饿而放弃;直到第四次,在他二十二岁那年(1937年11月)达到目的而感到无限快乐。他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想要达到佛教中所说的“领悟”,并怀着对往事不断忏悔的想法。但是,吉本对于此修行法只限于狭窄的宗教团体和少数人的作法感到疑惑,也和他的修炼经历有关,认为不眠、不饮食相当痛苦,将会阻挠人求道进取之心,而且不能持久。因之设想若从纯粹是宗教性质的范围中摆脱出来,改变原来不吃不睡的习惯,有可能采用此法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使一般人也可以做,就能推广应用。吉本伊信将原来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断食、断水、断眠」苦行要素完全排除,改成给予正常食、睡眠的內省形式,这就是“内观”的最初的原型。
吉本在“内观四十年”中曾说:“只要有觉罪恶感(尚未自觉到无常感)”,其精神生活的内容就有一大改变,年轻人都可以改造成坦率而诚实的人。“内观”则屏弃其宗教色彩,以人格的转变为目的。
于1943年,吉本伊信让28名女工交替体验了集中一个星期的内观,这就是内观大众化的起源。1944年,吉本伊信将内观法应用于“森川株式会社”员工培训中,这也是内观获得首次员工培训的经验,1945年,吉本伊信发行小册子,封面写“反省”,附上副题“内观”,这是吉本内观法的第一本著作。当时,内观主题只有前两个,别人为我做的,我为别人做的,换言之,内观初期只有两主题。
于1945—1947年在家开办“集中内观实习场”,1953年他退出实业界,将所积累的资金,在大和郡山市的家里开办“内观道场”(内观教育研究所),指导希望内观者进行内观。
1954年他成为奈良少年刑务所的教悔师,将内观导入少年感化院,司法矫正界,这是内观普及化的开始;由於效果显著,1955年內观教育成了矫正界有力的矫正手法,受到社会的肯定;1962年,学校教育也导入內观。直到1963年,吉本氏辞退教悔师资格,专心指导内观。1966年,心理治疗界也注意到內观的效果,“内观”成为“内观疗法”。1968年吉本伊信将内观的主题改为现在的三个主题,增加了“给别人添的麻烦”这一主题。至今内观疗法已成为日本著名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由日本青山学院石井光教授推广到澳大利亚、瑞士、美国、德国等地,198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祖承教授将内观疗法介绍到中国。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