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防控头颈癌,实现不遥远
2017年11月08日 【健康号】 周梁     阅读 15228

头颈癌是全球第六大高发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超过90%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包括喉癌、下咽癌、鼻咽癌、鼻腔鼻窦癌、口咽癌、颈段食管癌、甲状腺癌、腮腺颌下腺等唾液腺来源癌及颈部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645000例新增的头颈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多见。因头颈部解剖部位隐蔽,早期头颈癌患者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发现和诊断的头颈癌经过恰当治疗后往往疗效及预后较好,而晚期头颈癌患者,虽然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的治疗,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但疗效及预后仍不理想,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社会医疗资源造成了不合理的浪费。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头颈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非常重要。如何合理高效地防控头颈癌对于减轻广大患者的家庭负担及提高整个社会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防控头颈癌必须先了解头颈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一、头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已被公认为头颈癌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通过引起抑癌基因TP53的突变引发头颈癌,尤其是喉癌和下咽癌;饮酒是仅次于吸烟的头颈癌发病危险因素,尤其是喉癌、口腔癌、下咽癌和颈段食管癌,女性比男性更敏感;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HPV阳性头颈癌的明确致病因素,患病年龄相对较轻,常通过性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和口交行为者为高危人群。此外,有头颈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几率较没有家族史的人群高。


二、头颈癌的早期症状和检查方法    

1、鼻腔鼻窦癌及鼻咽癌:鼻塞、涕中带血、鼻出血及回吸性血涕;鼻咽癌患者早期还可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及颈部肿块;鼻内镜、鼻窦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MRI)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

    

2、口咽癌、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早期可有咽异物感、吞咽不适梗阻感或咽痛,检查可见咽部溃疡或新生物;喉镜检查或颈部增强CT有助于发现病灶。

    

3、喉癌:早期出现声音嘶哑、痰中带血;喉镜检查有助于发现病灶。

   

4、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少数可出现声音嘶哑,B超检查对于甲状腺癌的灵敏度较其他检查高,有助于早期病灶的发现。

    

5、腮腺颌下腺等唾液腺来源癌以及颈部其他部位的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病灶。增强MRI或CT有助于发现早期病灶。


三、头颈癌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随着头颈外科肿瘤切除技术和修复重建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头颈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彻底切除肿瘤病灶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减少创伤和保留器官功能。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是微创外科,代表性的是CO2激光切除早期喉癌,在彻底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喉的发音功能;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应用使得头颈癌的切除朝着精准和微创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而且未来有机会实施远程操作;第二是修复重建外科,各种修复手段的应用使得原本难以切除的头颈癌有可能被彻底切除,使得某些晚期头颈癌患者重新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2、放化疗 放疗和化疗是头颈癌除手术之外非常重要的两个治疗手段,不仅能够直接对肿瘤原发灶的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还有助于消灭手术未能切除的局部残留的癌细胞或经血管淋巴管转移到其他器官的亚临床转移灶。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放疗设备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化疗药物和方案在不断变革,头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2.1靶向放疗 传统放疗因为靶向性差,放疗副反应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头颈癌患者的治疗需要。靶向放疗是对传统放疗技术的改进,是头颈癌新的治疗方法。可在术前或术后进行,不仅能够将高能量的放射线高效集中地作用于肿瘤组织,还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伤害,保护邻近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尤其是对颅底重要血管神经细胞的保护,包括调强放疗和超分割放疗等。

   

2.2诱导化疗 又称新辅助化疗,常用含铂类的化疗方案,一般在放疗前或手术前应用,能够在短时期内减少肿瘤体积,有利于进一步放疗或手术切除,也有利于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2.3 同步放化疗 是在放疗的同时使用化疗药物,此时的化疗药物不仅能够直接杀伤癌细胞,还能增强放疗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多用于中晚期头颈癌患者,可于放疗同时使用单种(铂类或单克隆抗体)或多种化疗药物(铂类加5-氟尿嘧啶等)。国外Ⅲ期临床试验表明,与单纯放疗相比,放疗同时联合使用大剂量顺铂能够明显提高晚期无法切除的头颈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多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头颈鳞癌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多药同步放化疗(顺铂+5-氟尿嘧啶联合放疗)与单独放疗相比,能够提高喉癌、口咽癌和口腔癌的总体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长期无进展生存率。同步放化疗在喉癌治疗中能够明显提高肿瘤的局灶控制率和保喉率,其远期生存率可以与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相当,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的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分子靶向治疗 针对癌细胞已经明确的致癌点设计而成的分子治疗药物,该类药物只会高度选择性地攻击癌细胞,而不会或者较少伤及人体正常的细胞,又被称为“生物导弹”。2006年,在40余个临床试验结论的支持下,西妥昔单抗被美国FDA批准成为第一个治疗头颈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是针对头颈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点设计的单克隆抗体,和单纯放疗相比,在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可提高Ⅲ/IV头颈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之后,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位点的靶向药物不断问世,目前已有多种靶向药物被FDA批准用于头颈癌的治疗,更多的靶向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

    

4、免疫治疗 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明显下降,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状态,而肿瘤免疫治疗则是应用免疫学原理设法提高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或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改造后再输回患者体内,重新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近些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喜人,在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最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 2016年8月和11月,美国FDA批准了帕母单抗和纳武单抗用于头颈癌的免疫治疗。针对活化T细胞表面CTLA4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伊匹单抗在头颈鳞癌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也已经展示出良好的抗肿瘤疗效。另外,针对头颈癌的CAR-T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CAR-T治疗将肿瘤患者体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T淋巴细胞重新激活去杀灭肿瘤细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给头颈癌患者带来福音。

    

5、其他新的治疗方法   

5.1 质子、重离子治疗 当前常规放疗设备采用光子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光子线进入人体的深度剂量呈指数型衰减,而质子和重离子在入射路径中能量衰减很少,达到肿瘤靶区时可保留较高的放射能量来杀灭肿瘤细胞。质子、重离子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放疗技术在头颈部癌尤其是毗邻颅底的难治性头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线在到达肿瘤靶区之前的衰减对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同时将放射线能量高效地集中到肿瘤靶区,明显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改善患者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此外,放疗后复发的头颈癌患者,对常规光子射线治疗已不敏感,采用重离子治疗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鉴于其良好的放射学特性,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在头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6、多学科综合治疗 单纯手术在许多中晚期头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并不能取得满意的肿瘤控制率,另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因此,需要根据头颈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众多的治疗手段中选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同时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达到这样的治疗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最早出现于90年代中期的英国,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家医疗单位成立了头颈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05年成立了由头颈外科、放疗科、化疗团队、病理科、放射科等学科共同组建的“头颈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对早期头颈肿瘤以微创治疗、功能保全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对晚期头颈肿瘤则运用多学科参与的个性化综合治疗。2015年开设了“头颈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为晚期疑难头颈癌患者制定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今后头颈癌临床治疗的趋势,将头颈癌的治疗向规范化和个体化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四、头颈癌的防控策略    

2014年7月27日国际头颈肿瘤学会联合会第五届世界大会将每年7月27日定为“世界头颈癌日”,目前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全球51个头颈肿瘤协会以及53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已参与到头颈癌的防控宣传中。今年的7月27日是第四个“世界头颈癌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当天举行了大型义诊活动,将头颈癌的防控宣传付诸行动,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单位和机构参与进来。头颈癌的防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努力:1、加强头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宣传,尽可能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暴露,防患于未然。2、建立头颈癌分级筛查机制,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好的预后。 3、中晚期患者尽可能做到规范化个体化精准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五、展望    

由于头颈癌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全社会对头颈癌防控的宣传力度需要不断加大,人们需要增强对于头颈癌的自我监控意识,头颈癌的早期筛查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头颈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药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将导致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段的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每一位头颈癌患者都会得到个性化规范化的精准治疗,将会获得理想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全社会在头颈癌这个社会“毒瘤”上所耗费的医疗资源将会被控制在一个理想的水平。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0
|
周梁
主任医师/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
耳鼻喉科,耳鼻喉科(...
喉癌、下咽癌、口咽癌、甲状腺肿瘤、腮腺肿瘤、鼻腔鼻窦肿瘤及其他各种颈部良恶性肿瘤、声带白斑...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