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2018年07月24日 【健康号】 马静     阅读 8722

药物性肝病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损害,是常见引起肝损伤的病因。药物性肝病可引起所有类型的肝损伤病理变化,而肝内所有细胞均受到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甚至可能出现多种损伤,临床较多见的是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急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类型,占90%的病例,又分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急性胆汁淤积,混合型急性肝炎。此外还可出现急性重型肝炎,其中以急性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大量肝细胞坏死,是最凶险的肝损伤的类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肉芽肿性肝炎,脂肪肝,血管损害,胆小管损伤的急慢性胆管炎,甚至肿瘤。
药物性肝病可因肝损伤药物的种类及机制不同,而出现所有急慢性肝胆疾病的类似表现,最多见的是急性肝炎或胆汁淤积,急性肝炎表现为主者常有全身症状,比如说,发热,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血清转氨酶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病情较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多数在数周或者数月恢复。而严重者有可能发生暴发性肝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凝血异常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药物性肝损伤是引起急性肝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物性肝病的表现,主要有黄疸,碱性磷酸酶增加和瘙痒,其临床和实验室表现与肝内淤胆,肝外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相似,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肝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常大于正常的2到10倍,以及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胆盐,脂蛋白,谷酰转肽酶,以及胆固醇升高,而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三个月到三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并伴慢性进展性过程,偶尔胆管损害不可逆,而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物性肝病,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常较短,一般在四周以内,疾病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再次给药时,不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潜伏期也缩短,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为其特点。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表现相似,可以轻到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重到发生伴有肝性脑病甚至肝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有血清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的升高,进展型可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马静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河北省胸科医院
消化内科
肺炎,肺结核,肠结核,胃炎,肠炎,腹泻,便秘,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