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发病因素及预防对策
2018年11月10日 【健康号】 黄玉红     阅读 8687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近几年来发病呈年轻化。一般认为胃癌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是其主要因素。

          胃癌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胃癌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由遗传因素、地理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精神因素等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是主要因素。

       胃癌发病九大因素

一、环境因素

         胃癌在世界性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异。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胃癌分布也有很大不同。移民的后代胃癌发生率明显下降。某些环境因素,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化学物污染水源和粮食,直接或间接参与胃癌的发生。调查表明,与胃癌低发区比较,高发区水中Ca2+/SO42-比值小,而镍、砷和钴含量高。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入量也明显低于低发区。某些胃癌高发区多用化肥农药等,特别是含硝酸盐及硝酸盐类化肥,造成了当地居民饮用水及粮食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于胃癌低发区。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山东、内蒙、青藏高原地区、太行山脉地区(位于山西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个省、市地区)、福建和江苏、浙江等地。

         因此,改善高发区水质,尽量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污染,对预防胃癌有重大作用。

 二、饮食因素

          胃癌高发区与当地环境不良有关外,还与当地居民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食用腌酸菜、咸菜、咸鱼、咸肉等盐渍食物容易诱发胃癌,这类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进一步可转变成具有极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类物质。烟熏烤食物,制作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污化合物,其中很多都具有强弱不同的致癌性。环境潮湿食物易发霉,真菌毒素污染为强致癌物质。

        因此,低钠饮食,拒绝腌制、烟熏、烤、霉变食物,而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有助于预防胃癌,因为新鲜蔬菜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A、E或酚类,具有抗癌性、抑制胃肠道肿瘤的作。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的有益作用似乎在早期叶酸和硒缺乏的情况下特别明显。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

        早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国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以上,其与许多胃病有关,虽然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可促使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胺而致癌,其毒性产物 CagAVacA 更具有促癌作用,幽门螺杆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而致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肠型胃癌(绝大多数胃癌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唯一条件,也就是说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很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非感染者胃癌发病率增高48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39%的胃癌发病率。因此,单从预防胃癌角度出发,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都要及早予以根除,尤其在胃黏膜萎缩、肠化之前根除,防止胃癌的价值更大。

 四、癌前病变

        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胃息肉等,这些都是胃癌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又称为上皮内瘤变),进一步有演变为癌可能。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为“胃癌前病变”,就是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其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胃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尤其是异型增生是胃癌的前一步,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10 年癌变率:轻度异型增生2.5%11%,中度异型增生14%35%,重度异型增生 10%83%

        因此,对胃癌前疾病要及时治疗、正规治疗,以防恶化;对胃癌前病变,更要足够重视,密切随访;对中重度异型增生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以防进一步恶变。 

        国内指南指出:

 1、不伴有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1年左右随访一次。

 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后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多项研究报道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有改善作用,对防止胃癌有积极意义。

 五、吸烟酗酒

        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诱发胃炎、胃溃疡形成,并延缓其愈合,进一步导致恶变。并且烟草和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促癌物质,如苯并芘、二甲基亚硝胺、酚类化合物等。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相比,男性吸烟者患胃癌风险增加了60%,女性吸烟者增加了20%;与偶尔吸烟者相比,吸烟量较高(每天吸烟量>20支)的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较高。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酸分泌,诱发胃炎、胃溃疡。胃黏膜慢性损伤诱发胃癌的发生。也有文献报告了酗酒与贲门癌也相关。 

        因此,戒烟戒酒对预防胃癌也很重要,尤其原有胃病的患者更应戒烟戒酒,这对治疗胃病、防止复发很重要!

 六、遗传因素

        胃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不仅与共同的生活习惯有关,也与遗传因素有关。胃癌家族中可能存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转移相关基因等多种形式的基因改变。有研究表明,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4倍。也有研究发现,A型血较其它血型胃癌发病率高。

        因此,直系亲属中有恶性肿瘤病史,尤其有胃癌家族者,更应重视对胃癌的预防,定期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七、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也是诱发胃癌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精神过度刺激、好生闷气者易发生胃癌,这可能与降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调查显示,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压力过大等会使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而开朗、乐观、活泼者危险性最低。 

       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对防止胃癌也很重要。

 八、职业因素 

       胃癌发生也与其职业有关,比如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增大。长期接触放射线、放射性物质的特殊人员胃癌风险也较大。对高危职业者,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九、EB病毒感染

        EB病毒是引起鼻咽癌及淋巴瘤等恶性疾病的主要致病源,目前认为也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证据表明,EB病毒在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有时在癌前病变中也可以发现EB病毒感染。10%的胃癌细胞中可以发现EB病毒,而且这10%的EB病毒相关胃癌的基因突变模式与其他EB病毒阴性胃癌不同。但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EB病毒并不是胃癌的直接致癌因素,而是由于其他的基因组变异使得EB病毒得以进入恶性细胞。

        胃镜检查是发现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地区,国内推荐: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应定期胃镜筛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35岁以上即使无症状也应胃镜筛查。对胃黏膜异型增生,必须密切胃镜随访,及时胃镜下治疗是防止发展为胃癌的最后关键一步。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黄玉红
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消化内科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便秘、腹...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