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常识
2020年01月28日 【健康号】 宁铂涛     阅读 9205

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区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一、 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 钟、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L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发现的病例男女比例为1.16:1。年龄中位数为49岁,范围为9个月~96岁。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儿童感染确诊病例8例(9个月~10岁)。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母-婴传播。

三、2019-nCoV肺炎的临床特点

(一) 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起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儿童病例数较少,但症状多较轻。

    大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儿童暂无死亡病例。

(二) 实验室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进行性减少。

(三) 胸部影像学

疑似病例伴有呼吸道症状应尽早行胸部X线检查(儿童呼吸道症状不典型,注意甄别)。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和/或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四、 病例定义及分类

(一)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以下2条: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特指湖北省内)。

    2. 临床表现

  (1) 发热、乏力、干咳;部分患儿可以无发热或低热;

  (2) 可出现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3)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 没有其他病原学可以完全解释的临床表现。

(二) 确诊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痰液、咽拭子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五、 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鉴别,以及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

六、 治疗

   (一)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

    对于所有疑似病例,需要就地医学隔离。隐性感染和轻症患者可在门诊隔离观察或居家隔离观察,门诊隔离应防止交叉感染。居家隔离观察的患者都应该要求其一旦出现任何疾病的恶化表现应立即返回医院。重症病例应尽早入院治疗。对合并呼吸衰竭、脓毒性休克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应收入ICU治疗。

   (二) 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指脉氧饱和度等。

    2.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3. 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对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注意处理2019-nCoV感染患者的氧气接口时,应做好接触预防措施。

4. 抗病毒治疗:儿童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有报道推测对其他RNA病毒有效的药物可能对本病有效。对危重症病人参考成人用药,轻症可选用干扰素雾化。

5.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限制早期缺乏细菌感染时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6. 糖皮质激素治疗:由于缺乏有效证据及可能产生的危害,除非特殊原因,应避免常规皮质类固醇使用。

7.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危重患儿,可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1~2g/kg,分2~5天,同时检测心脏负荷,避免加重肺水肿。

   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方可排除。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采取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无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可安排集中隔离观察。医学观察期为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效防护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宁铂涛
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儿内科,儿科
儿内科疾病如:长新冠感染后并发症、感染性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胃肠炎等)手足口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