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时节要解暑养心
2018年07月26日 【健康号】 金涛     阅读 8103

   芒种节气前后,气温不断升高,加上降雨增多天气潮湿,各种衣物器具容易发霉。这种天气很容易让人出现嗜睡、乏力等现象,也极易引起各种疾病。要想避免这些情况出现,要遵循“起居宜早起、饮食需清淡、精神要放松”的养生原则。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季炎热,温度过高,随之而来会产生倦怠及疲劳感。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首先要在精神调养上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金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上,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不过,在汗出后不要马上洗澡,中国有句古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在夏季的空调房,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摄氏度-28摄氏度之间,最低温度不得低于20摄氏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8摄氏度。久待空调房间,应定时通风换气,年老体弱、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
    此外,老年人易中暑伤心。夏季气温升高,体内汗液无法通畅的发散出来,人身体和呼吸均感到潮湿,极易四肢倦怠,萎靡不振。因此,在这种天气里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季节性疾病极易发生。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就是中暑先兆,所以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是预防关键。在正常情况下,温度升高,血压会有所下降。但对心脏病患者,夏季湿度增大,可能出现心脏病病情波动,所以尤其要注意休息,减少熬夜,缓解疲劳,避免过分紧张。老年人还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因为他们睡眠时心率变慢、血管扩张、血流减慢、流入各脏器的血液相对减少,醒来时会感觉全身疲劳、头晕、脚软,所以老人白天打盹次数明显增多,困意频繁,应警惕脑血管病变可能,及早去医院检查。
   最后,在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直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此外,合理安排午休有助于缓解疲劳、恢复健康。在饮食上,推荐多喝百合绿豆粥、冰糖西瓜粥等。在三餐选择上,早餐应多摄取热量,午餐荤素搭配,晚餐注意清淡,摄取热量不易超过全天30%。另外,油炸食品有害心脏,花生酱、花生油、橄榄油等对心脏有益。同时可自制防暑茶饮,如乌梅茶,将乌梅和甘草5:1比例(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节),加水煮10分钟,取汤汁冲泡绿茶即可。乌梅茶不仅具有敛肺、生津等功效,还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西洋参片,每天泡服3-6克,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咳喘痰血、口燥咽干;枸杞防暑茶,将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加盖闷泡10分钟至味道渗出即可,枸杞防暑茶能补肺生津,治暑热烦渴且清热降压;决明菊花茶,将决明子30克研细,野菊花12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平肝潜阳、清热降压的作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金涛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中医内科,中内科门诊...
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尤为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并长于中医养生调摄。在继承中医各家学说的基础上...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