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淦教授应用药对治疗胃肠疾病经验拾萃1
2018年07月04日 【健康号】 赵长青     阅读 116730

蔡淦教授应用药对治疗胃肠疾病经验拾萃

             

   通讯作者赵长青联系方式:上海市张衡路528号曙光医院东院肝硬化科,201203,

 

蔡淦(1938-),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制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肝硬化科赵长青

赵长青(1972-),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入选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班,师从名老中医蔡淦教授。

 

蔡淦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十载,学验俱丰。是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制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蔡淦教授尤其擅长胃肠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临证遵循李东垣脾胃学说和吴鞠通“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治疗各种疑难病证,疗效卓著,医名远扬。蔡师熟谙医理、对中药的性味、功效、配伍等也有独到见解,其用药虽多溯源于典籍,却遵古而不泥古,每多创意。在临证选方用药时常细心揣摩,以使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用药经验,尤其在药对的应用上颇具匠心。笔者有幸能侍诊于侧,现将导师治疗胃肠病常用药对经验举例于下,以飨同道。

 

1.   藤梨根  木馒头

藤梨根味酸涩,性凉。始载于《福建民间草药》:“主治活血化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陕西中草药》记载本品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健胃催乳,抗癌”。木馒头又名薜荔果,味甘,性平,入肾、胃、大肠经。《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言其“固精,消肿,散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的作用。

此二药,一般临床应用较少,但蔡师常用此药对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腺化生及异形增生的患者。蔡淦教授认为此病属胃癌前病变,多因脾胃亏虚,气滞血瘀痰凝为患,治疗时当在益气健脾补虚的基础上,加用藤梨根、木馒头这一具有消肿散毒抗癌作用的药对。经多年临床观察对胃癌前病变有良好的疗效。藤梨根用量为30g,木馒头用量为15g。

 

2.   延胡索  广郁金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本品辛散温通,《本草备要·草部》言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为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良药,善治一身上下诸痛。 广郁金味辛苦,性寒,入心、肺、肝、胆经。其体轻而走窜,具芳香宣达之性,善入于气分以行气解郁;其苦寒两兼,则能清能降,可达于血分凉血,为疏肝解郁,行气消胀,祛瘀止痛的要药。

二药均能既入气分,又走血分,相须为用,气血并治,行气活血散瘀、解郁止痛的力量增强。蔡师认为凡属气滞血瘀所致心、胸、腹、胁的各种痛证,用之均宜。蔡师常用此药对治疗胃脘疼痛、腹痛、胁痛等病,用量延胡索一般为10~15g,广郁金为9~12g。

 

3.   半夏  黄芩

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本品既能健脾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芩味苦,性寒,入肺、胆、胃、大肠经。其苦可以燥湿,其寒可以清热;性善沉降,可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半夏、黄芩配伍出自《伤寒论·辩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半夏泻心汤。半夏辛散降逆,黄芩苦寒清热。二药参合,相辅相成,一寒一温,辛开苦降,温而不燥,凉而不寒,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能共奏清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此药对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不和,表现为胸膈痞满、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腻、脉弦数等症状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半夏用量9g,黄芩用量9~15g。

 

4.   升麻 柴胡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本品体轻升散既可疏散风热,又能升阳散郁、清热解毒、引药上行,还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肺、脾、肝、胆经。本品味薄气升,既可透表泄热,又可疏肝解郁,宣畅气机,且可引清气上行,升阳举陷。

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为要,两药相伍,则升提之力倍增。湿阻中焦,妨碍脾胃升降之机,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则为痞为满,为飧泄、脘胀、呕逆、嗳气等诸症。“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蔡师认为治疗胃肠疾病,须时时顾及脾胃升降。思前贤常在甘温补益药中稍佐升提药,如东垣所制补中益气汤,就配升麻、柴胡以升举清阳。所以蔡师常以柴胡和升麻作为升清阳之药,用以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气短、乏力、脱肛、胃下垂、腹部坠胀及清阳下陷所致的泄泻等病症。升麻一般用3~6g,柴胡一般用3~6g。

 

5.   白术  白芍

白术味甘苦微辛,性温,入脾、胃经。其既能补益脾气,又能燥湿利水,助脾胃之健运,以促生化之源,为培补脾胃之要药。白芍味甘苦而酸,性微寒而柔润,主入肝经,功专养血柔肝,能敛肝气,护肝阴以藏之。

二药相伍,即为古方“白术芍药散”。二药一阳一阴,刚柔相济,具有健脾柔肝,调和肝脾、肝胃的功能。二药参合,可使肝气调和,脾胃健运,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药对之一。多用于治疗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虚肝旺之脘胁胀闷、食欲不振、胃脘痛、肠鸣腹痛、大便泻泄等症,尤其适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一般用量白术10~15g,白芍10~15g,对于泄泻,则两药多为炒用。

 

6.   黄芪  黄精

黄芪味甘温,性微温,入脾、肺经。能补脾肺、升清阳,是升阳补气之圣药。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补气健脾,滋肾养阴,润肺之功。

二药均可健脾益气,惟黄芪偏于补脾阳,黄精偏于补脾阴。二药伍用,一阳一阴,阴阳相合,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收健脾胃,补精气的功效。蔡师使用甘温之性的黄芪补益脾气时,常加上甘平的黄精,以制约黄芪过于甘温之性。蔡师认为甘温虽可以补脾气,然中焦以平为安,必当阴阳平和,寒温适中,才能为脾胃所喜,黄芪、黄精相配,则阴阳兼顾,脾阴脾阳双补。此药对是蔡师最喜用的补益药对之一,适宜于各种慢性胃肠疾病及肿瘤术后脾胃虚弱,精血不足症见体倦、乏力、面色自光白、口干、食少、消化不良、便溏等病证。常用剂量??黄芪常用剂量为15-30g,黄精常用15g。

 

7.   太子参  白术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经。功能补气生津。本品药性平和,既能益气,又能养阴,为清补之品。白术则如前文所述,亦具有健脾益气之功。

一般医师皆喜用党参、白术以补益脾胃。蔡师根据其临床经验,认为各种慢性胃肠病,迁延日久,皆可导致脾胃虚弱,但此类患者多虚不受补,不宜峻补。遵“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蔡师认为久病后补益,更宜平补,当以太子参代党参,平补脾胃、补气生津养阴。太子参虽补脾益胃之力较党参弱,但其清而不滋,更适合长期应用,蔡师认为此药为平补脾胃之佳品。太子参、白术相配,尤适宜于久病或胃肠肿瘤术后兼有胃阴不足,表现为倦怠乏力、消化不良、食少便溏、乏力等诸症的脾胃虚弱患者。一般白术用10~15g;太子参用9~15g,对于胃肠肿瘤或胃肠肿瘤术后,脾胃虚弱比较明显的患者则常重用至30g。

 

8.   桃仁 杏仁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能入血分而化瘀生新,药性缓和,为活血破瘀常用之品,且桃仁富含油脂,可润燥滑肠。杏仁味苦辛,性温润,入肺、大肠经。杏仁苦降,可肃降肺气、润能通便。

蔡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桃、杏仁伍用,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便秘。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大肠传化糟粕,依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蔡师认为治疗慢性便秘当注意调肺,对于便秘兼有有肺系症状的患者尤当重视此点。杏仁入肺经气分,偏于降气,功专苦泄降气,润肠通便。桃仁入肝经血分,偏于活血,能破瘀行血,润燥滑肠。二药均入大肠经,伍用后作用协同,一气一血,行气活血,润肠通便之力益彰。两药用量一般均为10~15g。

 

9.   紫苏梗  藿香梗

紫苏梗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其辛温芳香,善于疏肝解郁,行气和中,为疏利脾胃气滞之常用药。藿香梗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其气味芳香,善于醒脾和胃,化湿止呕,行气止痛。

紫苏梗长于行气宽中,藿香梗长于醒脾和胃,二药均可行气宽胀,作用叠加,则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量增强。且二药性缓,虚胀与实胀均可应用。蔡师认为脾胃病与肝关系密切,木易克土,土壅木郁,临床肝胃气滞之证最为常见。蔡师认为单纯施以疏肝理气的药,不若有疏理脾胃气滞的药物协同更为有效。因此常在柴胡、木蝴蝶、八月札、香橼皮等疏肝理气药物基础上,加用此药对以更好地调畅脾胃气机而达和胃消胀之功。临床多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性胃轻瘫等胃肠气机阻滞,症见脘腹痞满者。此二药用量一般均为15g。

 

10. 肉豆蔻  补骨脂

肉豆蔻味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可温中散寒,行气消胀,涩肠止泻。补骨脂味辛苦,性大温,入肾、脾经。具有温补肾阳,健脾止泻之功。

肉豆蔻、补骨脂二药配伍,出自《普济本事

蔡淦教授应用药对治疗胃肠疾病经验拾萃

             

   通讯作者赵长青联系方式:上海市张衡路528号曙光医院东院肝硬化科,201203,

 

蔡淦(1938-),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制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赵长青(1972-),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工作。入选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班,师从名老中医蔡淦教授。

 

蔡淦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十载,学验俱丰。是首届上海市名中医,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制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蔡淦教授尤其擅长胃肠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临证遵循李东垣脾胃学说和吴鞠通“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治疗各种疑难病证,疗效卓著,医名远扬。蔡师熟谙医理、对中药的性味、功效、配伍等也有独到见解,其用药虽多溯源于典籍,却遵古而不泥古,每多创意。在临证选方用药时常细心揣摩,以使虚实兼顾、寒温得宜、升降并调、气血同治、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用药经验,尤其在药对的应用上颇具匠心。笔者有幸能侍诊于侧,现将导师治疗胃肠病常用药对经验举例于下,以飨同道。

 

1.   藤梨根  木馒头

藤梨根味酸涩,性凉。始载于《福建民间草药》:“主治活血化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陕西中草药》记载本品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健胃催乳,抗癌”。木馒头又名薜荔果,味甘,性平,入肾、胃、大肠经。《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言其“固精,消肿,散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的作用。

此二药,一般临床应用较少,但蔡师常用此药对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腺化生及异形增生的患者。蔡淦教授认为此病属胃癌前病变,多因脾胃亏虚,气滞血瘀痰凝为患,治疗时当在益气健脾补虚的基础上,加用藤梨根、木馒头这一具有消肿散毒抗癌作用的药对。经多年临床观察对胃癌前病变有良好的疗效。藤梨根用量为30g,木馒头用量为15g。

 

2.   延胡索  广郁金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本品辛散温通,《本草备要·草部》言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为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良药,善治一身上下诸痛。 广郁金味辛苦,性寒,入心、肺、肝、胆经。其体轻而走窜,具芳香宣达之性,善入于气分以行气解郁;其苦寒两兼,则能清能降,可达于血分凉血,为疏肝解郁,行气消胀,祛瘀止痛的要药。

二药均能既入气分,又走血分,相须为用,气血并治,行气活血散瘀、解郁止痛的力量增强。蔡师认为凡属气滞血瘀所致心、胸、腹、胁的各种痛证,用之均宜。蔡师常用此药对治疗胃脘疼痛、腹痛、胁痛等病,用量延胡索一般为10~15g,广郁金为9~12g。

 

3.   半夏  黄芩

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本品既能健脾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黄芩味苦,性寒,入肺、胆、胃、大肠经。其苦可以燥湿,其寒可以清热;性善沉降,可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半夏、黄芩配伍出自《伤寒论·辩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半夏泻心汤。半夏辛散降逆,黄芩苦寒清热。二药参合,相辅相成,一寒一温,辛开苦降,温而不燥,凉而不寒,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能共奏清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此药对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不和,表现为胸膈痞满、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腻、脉弦数等症状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半夏用量9g,黄芩用量9~15g。

 

4.   升麻 柴胡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本品体轻升散既可疏散风热,又能升阳散郁、清热解毒、引药上行,还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肺、脾、肝、胆经。本品味薄气升,既可透表泄热,又可疏肝解郁,宣畅气机,且可引清气上行,升阳举陷。

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为要,两药相伍,则升提之力倍增。湿阻中焦,妨碍脾胃升降之机,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则为痞为满,为飧泄、脘胀、呕逆、嗳气等诸症。“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蔡师认为治疗胃肠疾病,须时时顾及脾胃升降。思前贤常在甘温补益药中稍佐升提药,如东垣所制补中益气汤,就配升麻、柴胡以升举清阳。所以蔡师常以柴胡和升麻作为升清阳之药,用以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气短、乏力、脱肛、胃下垂、腹部坠胀及清阳下陷所致的泄泻等病症。升麻一般用3~6g,柴胡一般用3~6g。

 

5.   白术  白芍

白术味甘苦微辛,性温,入脾、胃经。其既能补益脾气,又能燥湿利水,助脾胃之健运,以促生化之源,为培补脾胃之要药。白芍味甘苦而酸,性微寒而柔润,主入肝经,功专养血柔肝,能敛肝气,护肝阴以藏之。

二药相伍,即为古方“白术芍药散”。二药一阳一阴,刚柔相济,具有健脾柔肝,调和肝脾、肝胃的功能。二药参合,可使肝气调和,脾胃健运,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药对之一。多用于治疗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虚肝旺之脘胁胀闷、食欲不振、胃脘痛、肠鸣腹痛、大便泻泄等症,尤其适用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一般用量白术10~15g,白芍10~15g,对于泄泻,则两药多为炒用。

 

6.   黄芪  黄精

黄芪味甘温,性微温,入脾、肺经。能补脾肺、升清阳,是升阳补气之圣药。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补气健脾,滋肾养阴,润肺之功。

二药均可健脾益气,惟黄芪偏于补脾阳,黄精偏于补脾阴。二药伍用,一阳一阴,阴阳相合,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收健脾胃,补精气的功效。蔡师使用甘温之性的黄芪补益脾气时,常加上甘平的黄精,以制约黄芪过于甘温之性。蔡师认为甘温虽可以补脾气,然中焦以平为安,必当阴阳平和,寒温适中,才能为脾胃所喜,黄芪、黄精相配,则阴阳兼顾,脾阴脾阳双补。此药对是蔡师最喜用的补益药对之一,适宜于各种慢性胃肠疾病及肿瘤术后脾胃虚弱,精血不足症见体倦、乏力、面色自光白、口干、食少、消化不良、便溏等病证。常用剂量??黄芪常用剂量为15-30g,黄精常用15g。

 

7.   太子参  白术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脾、肺经。功能补气生津。本品药性平和,既能益气,又能养阴,为清补之品。白术则如前文所述,亦具有健脾益气之功。

一般医师皆喜用党参、白术以补益脾胃。蔡师根据其临床经验,认为各种慢性胃肠病,迁延日久,皆可导致脾胃虚弱,但此类患者多虚不受补,不宜峻补。遵“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则,蔡师认为久病后补益,更宜平补,当以太子参代党参,平补脾胃、补气生津养阴。太子参虽补脾益胃之力较党参弱,但其清而不滋,更适合长期应用,蔡师认为此药为平补脾胃之佳品。太子参、白术相配,尤适宜于久病或胃肠肿瘤术后兼有胃阴不足,表现为倦怠乏力、消化不良、食少便溏、乏力等诸症的脾胃虚弱患者。一般白术用10~15g;太子参用9~15g,对于胃肠肿瘤或胃肠肿瘤术后,脾胃虚弱比较明显的患者则常重用至30g。

 

8.   桃仁 杏仁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能入血分而化瘀生新,药性缓和,为活血破瘀常用之品,且桃仁富含油脂,可润燥滑肠。杏仁味苦辛,性温润,入肺、大肠经。杏仁苦降,可肃降肺气、润能通便。

蔡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桃、杏仁伍用,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便秘。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大肠传化糟粕,依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蔡师认为治疗慢性便秘当注意调肺,对于便秘兼有有肺系症状的患者尤当重视此点。杏仁入肺经气分,偏于降气,功专苦泄降气,润肠通便。桃仁入肝经血分,偏于活血,能破瘀行血,润燥滑肠。二药均入大肠经,伍用后作用协同,一气一血,行气活血,润肠通便之力益彰。两药用量一般均为10~15g。

 

9.   紫苏梗  藿香梗

紫苏梗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其辛温芳香,善于疏肝解郁,行气和中,为疏利脾胃气滞之常用药。藿香梗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其气味芳香,善于醒脾和胃,化湿止呕,行气止痛。

紫苏梗长于行气宽中,藿香梗长于醒脾和胃,二药均可行气宽胀,作用叠加,则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量增强。且二药性缓,虚胀与实胀均可应用。蔡师认为脾胃病与肝关系密切,木易克土,土壅木郁,临床肝胃气滞之证最为常见。蔡师认为单纯施以疏肝理气的药,不若有疏理脾胃气滞的药物协同更为有效。因此常在柴胡、木蝴蝶、八月札、香橼皮等疏肝理气药物基础上,加用此药对以更好地调畅脾胃气机而达和胃消胀之功。临床多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性胃轻瘫等胃肠气机阻滞,症见脘腹痞满者。此二药用量一般均为15g。

 

10. 肉豆蔻  补骨脂

肉豆蔻味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可温中散寒,行气消胀,涩肠止泻。补骨脂味辛苦,性大温,入肾、脾经。具有温补肾阳,健脾止泻之功。

肉豆蔻、补骨脂二药配伍,出自《普济本事方·卷第二》之“二神丸”,适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的泄泻诸症。蔡师认为慢性泄泻,有脾虚运化失司;有肾虚不能燠土者。前者以肉豆蔻之辛温补脾胃为主,后者以补骨脂之辛燥补肾为要。二药参合,一脾一肾,脾肾双补,固涩止泻。补肾阳,温下元,可除下焦阴寒;温中土、运脾阳,可化湿止泻。两药用量,当随证化裁。肾虚为主者,以补骨脂为主药,佐以肉豆蔻;脾虚为甚者,以肉豆蔻为主要,佐以补骨脂。用量一般肉豆蔻6~9g,补骨脂9~15g。

  

方·卷第二》之“二神丸”,适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的泄泻诸症。蔡师认为慢性泄泻,有脾虚运化失司;有肾虚不能燠土者。前者以肉豆蔻之辛温补脾胃为主,后者以补骨脂之辛燥补肾为要。二药参合,一脾一肾,脾肾双补,固涩止泻。补肾阳,温下元,可除下焦阴寒;温中土、运脾阳,可化湿止泻。两药用量,当随证化裁。肾虚为主者,以补骨脂为主药,佐以肉豆蔻;脾虚为甚者,以肉豆蔻为主要,佐以补骨脂。用量一般肉豆蔻6~9g,补骨脂9~15g。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0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