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藏毛窦瘘——一个你可能听也没听到过的肛肠疾病——王振宜《上海中医药报》
2021年10月05日 【健康号】 王振宜     阅读 9384

一个二十来岁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最近一段时间真可谓坐立不安,尾骨部位隐隐胀痛,一坐下去更是疼痛不已,而且逐渐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自己可以摸到一个慢慢向上肿大的包块,辗转骨科和皮肤科,抗菌素用了不少,也做了肿块切开,但始终反反复复不能根治。最后辗转到肛肠科,被确诊为藏毛窦,经过手术治疗才彻底痊愈,病因竟然

什么是藏毛窦?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其实,藏毛窦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常见病,早在1847Anderson就曾报道过这一疾患。1880Hodges正式采用现在的名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军人中本病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些患者都有长时间乘坐吉普车的经历,人们推想这种屈腿距坐、长期颠簸可能与本病有关,故有吉普车病之称。藏毛窦疾病欧美国家发病率为26/100000,女性平均年龄为19岁,男性为21岁,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4倍。

因为这种病好发于体毛较多的人群,亚洲国家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国内以往报道的不多,很多人包括一些医务人员也对这种疾病不了解。但随着国家经济日益强盛,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得变化,年轻一代生长发育普遍强于上一代人,但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藏毛窦得发病率也慢慢提高。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藏毛窦?

于是有人要问,藏毛窦是怎么得来的呢?目前认为可能的病因有二种。一种是先天性的: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虽然这种情况出生后就已经存在,但发病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左右,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第二种是后天性的: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近年来证实由外部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毛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通常得病的患者,多见于体毛浓密的20多岁的青年男性,其中又以超重、肥胖人群好发,因为这类人群臀沟较深,容易导致局部创伤或者刺激。此外,习惯久坐的生活方式或长时间坐着的人群会增加局部感染的概率。

为什么这个病容易被误诊?

首先,由于藏毛疾病发生在患者尾骨部位,很多患者最初还以为是伤骨科的疾病,就诊挂错号,而经过很多次的误治;其次,以往藏毛窦发病率在中国本来就不高,以致即便是肛肠科医生也对该病了解不多,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而在手术时局部切除了感染部位,却没有去除发病的根源—窦体(毛发隐藏的部位),最终导致反复复发,反复手术。此外,藏毛窦瘘还和肛肠疾病中的肛瘘、化脓性汗腺炎,尾骶部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容易导致误诊。其实藏毛窦的发病感染有向心性的特征,感染通常是朝着心脏方向沿伸,而真正的窦体虽然离肛门较近,却不会和肛门相通,一般通过b超、核磁共振或有经验的医生的检查等方法都能确诊。

得了藏毛窦要如何治疗?

得了藏毛窦有过感染的患者都需要经过手术才能彻底根治。目前可以用来治疗的手术方式很多,有直接切开、皮瓣转移、激光等方法。在手术的方式挑选上也各有利弊。缝合、转移皮瓣手术优点是恢复较快,但缺点却是如果术后疏于护理,常常会导致复发或经久不愈,有较高的复发率。而术后开放治疗,虽然恢复时间较长,但恢复过程并不会疼痛,也不太影响日常生活,用中医药汤药调理和促进创面愈合也有很好的疗效。

如何预防得藏毛窦?

骶尾部藏毛窦的预防主要是平时需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注意清洁,保持局部卫生,避免长期久坐。同时需清淡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肥胖等。

总之,藏毛窦是一种良性疾病,除了会反复感染以外,很少有患者因此癌变,一般通过手术治疗都能得到根治,因此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则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摆脱尾骶部反复肿痛的困扰。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