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内镜手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介绍
2018年08月26日 【健康号】 青海涛     阅读 9319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有研究显示,即使正规药物治疗,仍有40%左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无法控制症状,同时部分患者不愿意或不能耐受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因此,以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为主要优势的内镜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根据病人的情况“量身定制”,过去多采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内镜下射频治疗、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及腹腔镜胃底折叠术等。

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用药,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的患者经济负担较重,停药后易反复,且有部分患者用药效果欠佳。外科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为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但其主要适用于食管裂孔疝,且手术创伤大,费用高。

内镜下微创治疗具有其创伤小、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经被临床推广。

近来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由日本学者Haruhiro Inoue提出,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该技术通过在齿状线上下进行长约3cm的新月形黏膜切除,其中切除食管侧1cm、胃侧2cm,利用术后瘢痕狭窄重塑抗反流屏障。目前国内外开展医生不多。截止目前病例不超过百例,发表文章甚少。省内暂时未有医院开展。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内镜下治疗消化系统早期癌症和良性肿瘤的有效办法,目前在国内外各大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如火如荼的开展。病变范围过大,ESD/EMR术后形成的创面容易形成疤痕组织,瘢痕组织容易收缩,如果是发生在食管上面,>2/3环周的食管病变,EMR/ESD术后容易形成食管狭窄。

如下图,食管早期癌累及环周,行内镜下ESD全周切除病变后出现严重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

近年来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由日本学者Haruhiro Inoue提出(文章发表在Annals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27,346-351),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该技术通过在齿状线上下进行长约3cm的新月形黏膜切除,其中切除食管侧1cm、胃侧2cm,利用术后瘢痕狭窄重塑抗反流屏障。ARMS即利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术后瘢痕组织形成的原理,在贲门下施行2/3-3/4周的粘膜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收缩,可以有效的起到抗返流的作用,同时避免粘膜环周切除导致的狭窄。

Haruhiro Inoue医生操作的典型病例具体如下图:

适应证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不能合并食管裂孔疝),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不存在常规内镜手术禁忌症患者。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同时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则不能入组,可建议采用外科行胃底折叠术等其他治疗方式

禁忌证

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

存在常规内镜手术禁忌症患者

药物治疗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不良反应

出血

穿孔

贲门狭窄导致术后进食困难,需要行球囊扩张等治疗

手术失败

基本步骤类似内镜下粘膜切除技术

  1. 内镜下观察、确定切除粘膜的具体范围。

    切除长度为:齿状线上下进行长约3cm的新月形黏膜切除,其中切除食管侧1cm、胃侧2cm

    切除的周径为2/3-3/4周的粘膜切除,这样既可通过术后瘢痕组织收缩,有效的起到抗返流的作用,同时避免粘膜环周切除导致的狭窄。

  2. 粘膜下注射:采用生理盐水+靛胭脂混合溶液沿齿状线边缘注射。

  3. 圈套器套住齿状线附近粘膜:待该区域粘膜充分隆起后再予圈套器分套住被液体垫隆起的粘膜。

  4. 切除齿状线附近粘膜:通过圈套器高频电分片切除粘膜。

    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 术前反酸、胸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 食管高清测压指标改善,具体指标:LES静息压力、LES残余压力、平均DCI、大缺损。

  • 食管24PH监测明显改善,具体技术指标: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时间百分百、SI(反流症状相关指数)、SAP(反流症状相关概率)。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青海涛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惠侨消化内...
贲门失弛缓POEM,息肉,黏膜下肿物,癌前病变及早癌等内镜精查及ESD切除,萎缩性胃炎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