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重要性
2019年06月24日 【健康号】 李旭东     阅读 7746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重要性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常出现的膀胱储尿、排尿功能失常,同时伴随着32.5%的尿路感染并发症,所以相当大的一部分患者被误诊为尿路感染,并未率先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而目前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改善排尿问题趋于正常,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减退或衰竭。

  通过间歇导尿术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和肾脏功能损害。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因此,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间歇导尿术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它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和肾脏功能损害。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因此,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间歇导尿降低长期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因为长期留置尿管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尿道黏膜,降低尿道黏膜的免疫能力,易形成尿道内压疮,还会使具有制菌作用的前列腺液流入尿道受阻,常会引起尿路感染的概率增高。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早期采用间歇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有效减少残余尿量,形成反射性膀胱并减少尿路感染机会,对建立膀胱功能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间歇导尿使患者有更高的自主性,不影响正常生活,具备更高的生育能力以及整体上更优的生活品质。

  是间歇导尿降低长期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因为长期留置尿管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尿道黏膜,降低尿道黏膜的免疫能力,易形成尿道内压疮,还会使具有制菌作用的前列腺液流入尿道受阻,常会引起尿路感染的概率增高。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为了预防间歇性导尿过程中出现尿道损伤、尿路感染、膀胱内压过高引起逆行感染而影响肾功能。在实施间歇性导尿过程中应注意: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定时导尿,每次导出的尿量不应该超过500ml,防止导尿量过多导致患者虚脱。

  (3)挤压膀胱方法要正确。所施力量先轻后重,并做持续加压,深度约为3-4cm即可。

  (4)使用的导尿材料要柔软,用无菌润滑剂充分润滑。导尿动作轻柔。导尿过程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较好的配合。

  (5)导尿力求将尿液排尽,不留残余尿。

  (6)每1~2周行尿常规检查,做中段尿培养。

  (7)在间歇导尿期间,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水量情况。

  间歇导尿一般认为,开始时每隔4—6小时1次,每日不超过6次,此后根据膀胱残余尿量的多少来调整导尿次数。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或只有膀胱容量10%~20%时即认为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可停止导尿。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