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有哪些,康复之路上的这些“坑”千万别踩
2020年05月21日 【健康号】 Paul     阅读 8551

康复中的大坑

脑出血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即脑卒中的一种,它是一组起病急、血管源性、引起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即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即我们常说的脑梗,是由于脑血管堵塞,血液不能到达脑部而引起的。

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超过350[1] ,目前已成为我国致死排名第1位的疾病。即使幸存下来,患者大多会出现后遗症, 75%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



脑卒中后的致残率和脑卒中的病情本身、脑卒中后的康复紧密相关,而脑卒中后的康复状况如同一根指挥棒直接左右着致残率的数值变动。可惜的是,在中国,仅有11.5%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甚至有超过四成的患者在脑卒中后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2]

而在德国,早在2005年,就有36.5万名脑卒中康复患者实现了重新就业,约占康复总人数的45%。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1.7[3],这得益于有着多年临床经验和创新康复技术的德国康复模式。

由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这一基于德国黄金标准创建的脑卒中康复中心,特别梳理了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五大患者常踩的“坑”,大家千万注意要避免。

 

第一大坑:脑卒中元气大伤,需要先卧床休养才好

很多脑卒中患者和家属都认为,刚做完手术正是患者非常虚弱的时候,要好好躺着养身体。其实不然,现代康复提倡早期康复理念,临床上发病一周内,有些患者在监护下甚至在ICU就已启动康复治疗方案,一般在生命体征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就会转院到正规的康复中心开始系统康复。

曾有一名早期康复患者,在脑出血发病后第三周就从ICU转来了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在ICU时需要依靠鼻饲管和导尿管的他,经过康复团队的评估和帮助,入院第二天便能自己拿筷子夹菜吃饭了;第八天就摆脱了体位性低血压,在治疗师的帮助下重新站了起来;加上认知训练,他不仅又可以叫出家人的名字,飞行棋、象棋这些小游戏也能玩的得心应手。

脑卒中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6个月是黄金康复期,在这段时间里能重塑大脑神经网络,也是身体各项机能重新恢复工作的绝佳时机。另外,根据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2018-2019年度康复临床调查发现,发病后0-6个月内入院的患者,早期巴塞尔指数改善率高达78.6%

这些都证明了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越早进行规范的训练,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康复永远都为时不晚。

 

第二大坑:偏瘫不好动,生活靠别人

脑卒中后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半边瘫痪、手脚动作不利等运动障碍,而家属也觉得患者生病了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需要照顾、休息,日常生活交给家属,于是像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喝水等都依赖别人帮自己完成。实际上,这样做也是大错特错的。他人提供的帮助越多,患者自身得到的锻炼就越少,反而不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因此,在生活中,家属们尽量不要帮助患者把事情全都做了,而是要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独立穿衣服,独立吃饭喝水,独立洗脸刷牙等,这不仅仅能加速患者的康复水平,还能为以后独立生活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图注:ADL日常生活训练,独立完成洗脸擦脸

 

第三大坑:偏爱理疗、按摩,拒绝康复训练

部分患者认为自己是个病人,做康复训练太累了,特别喜欢做一些推拿、按摩等依赖理疗设备或他人进行的训练,对主动训练的配合度不高,自己的活动特别少,依赖于他人的被动活动。其实,神经损伤之后的功能重建需要患者的主动练习,治疗配合度不高会影响康复的进程,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会比被动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在德国康复理念中,即便是最为优化的康复方案,也只占治疗重要性的50%,另外50%需要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保持主动性,持续性,激励状态。

因此,为了增加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除了根据个人功能情况定制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外,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团体治疗、个性化生活情景治疗、康复娱乐活动等,不仅趣味性十足,同时也能切实地帮助患者日后回归家庭角色、社会角色。这些都是德国康复模式中非常常见的训练课程,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的患者普遍很喜欢。


第四大坑:早锻炼早康复,不打好基础过度练习

有些家属和患者很注重步行能力,认为恢复行走,是脑卒中后康复的最重要环节,所以往往着急恢复行走能力。部分处于早期的患者,在其肌力低下,不能够站立的时候,就被一边一个家属架着开始走路,并且很开心看到这样的状态。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患者或家属自行地练习,造成的步态异常模式,这种异常非常难纠正。大家一定要在专业的康复医生、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另外还有的患者急于求成,觉得多练早好,于是自己“下课“后加练,这也很危险。过度的练习,往往容易造成了一些损伤。例如过多的走路造成了足底的筋膜炎、膝关节疼痛,还有患者过多的练习手臂造成了张力升高,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冈上肌肌腱炎。

之前接触过一位患者,在一段时间治疗之后,上肢出现了少量活动,非常开心,就想通过更多的肌力训练来增加上肢活动。他自行用弹力带每天做很多屈肘抗阻训练,结果却导致了肱二头肌张力升高,影响了治疗进程。好在治疗师及时发现了他加量运动的问题,耐心解释了原因,帮助他了解运动训练需要在正确指导下进行的道理。

 

第五大坑:只重视肢体运动功能,忽略言语、认知治疗

有些患者在医生和治疗师的评估之后,发现其存在言语、认知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但患者和家属认为言语训练就是跟着治疗师发声音、读单词,认读图片,太简单,认为病好了自然就会了。

图注: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言语治疗

认知治疗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患者回归社会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位曾经的企业家,过去常常要和数字打交道,脑卒中后影响了其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在听到“一万零九”时,他无法识别出数字中间包含几个“0”,这是患者对数字位数对应性的理解力缺失。针对这些问题,康复团队通过大量的计算题、应用题进行训练,帮助他克服了难题。


以上这些康复治疗中常见的误区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切实遇到过的问题,供各位康复患者朋友们了解。


 

[1] 350 万:“钱卫冲. 调节血脂, 预防卒中[J]. 江苏卫生保健: 今日保健, 2008(2):13-13.

[2] [3]: Tatemichi, T. K., Desmond, D. W., Stern, Y., Paik, M., Sano, M. & Bagiella, E.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Pattern and relationship to functional abilities.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1994. 57, 202–207.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Paul Schoenle
主任医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科
神经康复、精神病、神经语言、神经心理等领域的常见疾病,尤其擅长神经康复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