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内麻醉医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2018年10月20日 【健康号】 翟志响     阅读 2227

近年来,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无痛取卵、术后镇痛、无痛人流等“无痛”主题受到关注。
“健康生活,从无痛开始。没有疼痛才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工作和生活。”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医学人文关怀理念的不断深入,对疼痛治疗的认识逐渐提高,而解除患者的疼痛,麻醉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麻醉医生,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职业。层层门禁的手术室、捂得严严实实的口罩和手术帽、浓浓的消毒水味道,麻醉医生工作在其中,这让普通公众敬畏又好奇。


揭秘
手术室内,麻醉医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手术室,就是麻醉医生工作的阵地,每天迎来送往一批批各专科的医生、患者,竭尽心智和能力保障手术期间患者的安全。
你一定不知道,麻醉医生通常最早进入手术室,最晚离开那个人。
你一定不知道,麻醉医生对患者的全程跟踪还不止于当天,早在术前一天,麻醉医生就要先进行术前了解,排查禁忌症,综合制定麻醉方案。
你一定不知道,每台手术开始后,麻醉医生都一直守在患者旁边,确保氧气供给、心血管系统稳定,随时准备处理任何特殊情况。
你一定不知道,一旦手术过程出现心脏骤停、极低血压等紧急情况,麻醉医生是抢救的主要负责人。
整天待在手术室,麻醉医生到底在干啥?
一张图了解麻醉科医生的“一天”




科普
麻醉知识
麻醉分好几种,通俗来讲有全麻、“半麻”、神经阻滞麻醉几种类型。
全麻用药以后,患者手术全程意识消失,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不会紧张也不知道疼痛。等患者睡醒,手术就完成了。从吊瓶打进去的方式是静脉全麻,气体吸进去的是吸入全麻。
对于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小手术,通常可以选择静脉全麻,比如小儿包皮手术、简单清创缝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对于时间长、复杂的大型手术,最常见的是气管插管全麻了。它能让患者有良好的氧气供应,让手术部位有良好的肌肉松弛。例如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腹腔镜疝气修补、开颅手术等,都是需要气管插管全麻的。
“半麻”(椎管内麻醉),就是在患者背上穿刺打麻药,把下身给麻了,虽然下半身痛觉消失,但人是清醒的,整个手术过程患者能够知晓。腹部以下部位手术都可以选择此类麻醉,最常见的是孕妇剖宫产,下肢手术等。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包括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等,其中,臂丛神经最多见,只麻醉患者的上肢,一般上肢手术就可以选择它。
趋势
可视化麻醉
让麻醉效果看得见


从经验走向精准,从感觉走向“视觉”,是麻醉技术启程向“蓝天大海”的征途。
麻醉的新技术、新趋势,正在颠覆公众对麻醉医学的认知和想象。
近年来,医院大力发展可视化麻醉,让麻醉技术朝精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可视化麻醉让医生实现了床边可视条件下更安全有效的诊疗操作,日渐成为麻醉医学的主导方向。
在传统麻醉中,麻醉医生更多依靠经验,多需要通过探测式操作,容易损伤神经。
可视化麻醉通过可视化喉镜、支气管镜、电子镜、超声设备等,帮助麻醉医生对原先的一些操作盲区进行更好的辅助。
以传统的周围神经阻滞术为例,在超声影像辅助下,可以清晰定位神经血管走向,从而准确实施麻醉,用药量小,并发症也少。
可视化麻醉相当于给麻醉医生提供了第三只眼,帮助医生指哪打哪。


新技术
不是所有手术都要沉睡,一些需要术中唤醒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术中唤醒是一种新技术,更是对医生麻醉水平的考验。
以前大脑功能区的脑肿瘤切除,因为容易损害到大脑功能区,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后遗症,难以彻底切除,而且术后复发率高。
术中唤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策略,因为脑部本身没有疼痛神经,麻醉医学开始探索在切除病变前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
术中唤醒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患者与医生配合,通过患者的反应来判定和避免对大脑功能的损害。
例如要判定对语言表达中枢的影响程度,可以书写一些常见文字,然后让患者通过握手、睁眼闭眼等动作进行识别,验证相关功能的完整性,在确保安全的状况下,实现最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术中唤醒手术目前仅少数大型三甲医院能够开展,其目标同样是让麻醉医学往精准方向发展。一系列新技术的探索,推动着我院麻醉学科在精准化、智能化方向上不断迈进先进水平。
麻醉医生,作为医院外科一支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队伍,一直都在默默的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他们将来会被更多的人了解,为更多患者解病除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