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风药调理脾作者李东芳
2023年04月28日 【健康号】 杨磊     阅读 800

常用风药调理脾胃作者李东芳风药是具有类似风特性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清、疏散、透达的功效。风药相关理论的提出最早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将药味之薄者归为“风升生”一类。随后李东垣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在《兰室秘藏·头痛门》中言:“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首次提出“风药”这一概念,并在《脾胃论》中言:“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后风药理论被医家广泛接受,其内涵不断演变。现代研究者普遍认为风药是指能够治疗内风或者外风证的药物。

李东垣在治疗脾胃病时多加用风药,引脾气轻清上达诸经。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把祛风解表、祛风除湿、息风止痉之类的药均归为风药。风药的作用不仅局限于疏风和解表,临床上在治疗脾胃病时若酌加风药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药,如柴胡、升麻、防风、葛根、桂枝、羌活、白芷、薄荷、荷叶等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表邪、宣通表气、治疗表证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外感风邪之表证。另外因为风药具有辛散之力,可发挥醒脾散滞、疏肝解郁、升阳除湿、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脾胃病时,疗效明显。

(1)疏肝理气健脾肝属木,其性条达而主疏泄,人身气血全赖肝气疏泄,方能和调舒畅。如肝气怫郁,失于条达,则气机阻滞,气血失和,诸证丛生。“春升之气”是肝胆功能正常的体现。《脾胃论》亦云:“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不升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李东垣认为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胆是否疏达。而肝胆的疏达,可通过运用风药的升提疏散作用来实现,这与常用理气药物(如木香、陈皮等)的疏肝作用不尽相同。《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肝木妄行,胸胁满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多怒,四肢满闭……柴胡、防风、芍药、肉桂、羌活、独活、黄柏、升麻、藁本、川芎、细辛、蔓荆子、白芷、石膏、知母、滑石。”东垣于此所用风药独多,以治肝木克土之证,亦取风药作疏肝理气之用。《素问·脏气法时论》亦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祛风之药,其味多辛,其性疏散,可疏肝理气,助脾健运。

临床多选用防风、柴胡、薄荷之类。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上行。风药与其相类,可入肝经,疏泄气机,升发阳气,助肝胆之用,如薄荷、防风、羌活、川芎等风药皆可作疏肝药使用。肝木抑郁、失于疏泄诸证,皆应疏之理之,务使气机条畅,血气冲和,常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主之。但是,如果于疏理剂中适当佐以风药,则可助肝木条顺,气血畅达,而增强方药的疏肝解郁功能。此因风药发散通达,有条达疏木之效,与肝木疏泄之性相投,正取“木郁达之”“结者散之”之意。此外祛风之药,其疏散之性又可使气机条达,有助止痛。如治肝郁脾虚泄泻著名的代表方剂——痛泻要方,其妙在重用防风,取其既能疏肝,又能升清,还可助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之用,使肝气得舒,气机畅达,痛泻自止。另外如逍遥散之柴胡、薄荷,越鞠丸、酸枣仁汤之川芎等,皆取风药以疏肝理气之用。比较而言,理气药物只疏不升,而用风药疏肝,则更强调以风药的升发作用启发肝胆的春升作用,而这正是肝胆功能的根本所在。配用风药疏肝,并通过治肝而达到治脾的目的。临床上对于肝木妄行、横克脾土者,用风药疏散之性,疏理肝气、抑肝扶脾,从而使肝气畅达,脾胃升降之气调和,升者自升,降者自降,气机条畅,血气冲和而病愈也。

(2)升阳举陷脾虚失运,中气下陷所致的疾病很多。“陷者举之”,治疗此类病证当在健脾的基础上配用升阳举陷的药物,只有脾气升发,谷气上升,才能使元气充沛,脏腑强健,机体充满生机活力。若脾气不升,谷气下流,则可使元气匮乏消沉,清阳下陷,脏器下垂,机体失去生机活力。故而李东垣在治病配方时非常重视脾胃清阳的升发。如其创立的补中益气汤,一方面选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甘温之品以补中益气,另一方面用升麻、柴胡升提之品以升举清阳,开创了以甘温补气药与升举清阳药同用治疗中气下陷病证之先河。

因风药轻清上行,故升阳药又以风药为主。《医方考》认为防风味辛而气清,升药也,故可以升阳。可见,防风既可用于湿浊中阻、浊气不降之实证,亦可用于气虚不升、脾被湿困之虚证。

李东垣所拟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升阳益气诸方中,常以防风、升麻、柴胡、羌活、独活等风药“以引元气之升”,治清阳下陷之证。我在临床治疗泄泻初期兼有表证及湿盛或脾虚下陷时,均配伍风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升麻、柴胡、防风、羌活之类风药不仅可以疏表,更重要的是具有升阳除湿、升提中气之功,取其下者举之、风能胜湿之义。

目前临床多用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对脾胃气虚、升降失司、清阳不升之证,临床见欲食不香,脘腹痞胀,大便泄泻,舌苔厚腻等。常用柴胡、升麻、羌活、独活、防风等散风药,升清阳而鼓舞胃气上行。用后常可使舌苔变薄,胃纳转佳,胃胀得消,大便得止。

(3)升阳除湿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后,功能虚衰,阳气不能上行,浊阴反有过盛,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被人体利用,反而滋生湿浊,湿胜之病便随之丛生。表现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常出现脾气下陷、脾被湿困之证。李东垣十分重视脾虚生湿证的治疗,曾创立“升阳除湿”法以治疗此类病证,东垣遵《内经》之旨,首创升阳除湿汤治疗泄泻,以升举脾胃之阳气,这一治法对后世影响颇深。赵献可强调了风药升腾阳气能祛湿邪的作用,对《内经》“风能胜湿”的治则,又从临床实践上有了新的补充。

我在临床中多用升阳除湿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汤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克隆病、肠结核等见腹痛伴腹泻,糊状粪便,伴有神疲乏力,消瘦,肛门坠胀,苔薄白,脉细之证,临床疗效显著。

(4)发散郁火饮食劳倦,情志失常,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火壅于中而化生郁火。治疗此火,应补益脾胃,复其升降,因势利导,引郁火随脾胃升降而散之。如治脾胃伏火的泻黄散,方中虽以石膏、山栀清泻脾胃之积热为主药,然脾胃既有郁热,则宜升发其火,方中风药防风即为此而设。防风辛散,能疏肝脾中伏火,与石膏、山栀、藿香、甘草共凑泻脾胃伏火之效。又如治疗脾胃阳气受抑的诸脏火郁证的升阳散火汤,采用柴胡发少阳之火,升麻、葛根发阳明之火,羌活发太阳之火,独活发少阴之火,诸药合用就能起到风药畅通三焦发越郁热之效。其他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散火汤、火郁汤、柴胡升麻汤等,虽病机各有不同,但均用柴胡、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等发散郁火。风药在脾胃病证治中可以发挥以上功效,由于脾胃病病机是复杂的,又常相互兼夹为病,因此,风药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也应更恰当。风药用于脾胃病证治,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适合于脾胃受寒、湿浊或湿热困阻中焦、实热壅滞、中焦气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中阳不振所致的多种病证,应用得当,其效俱佳。

临床应用风药,或以为主,或以为辅,灵活通变,辨证使用,常有桴鼓相应之效。但应注意,风药辛香,多属辛燥之品,因此,胃阴不足证确非其所宜。而且,临床应用,药味不宜多,用量不宜过,且要注意配伍佐制,以免过燥伤阴,变生他证。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杨磊
主治医师
漯河市中医院
中医科,中医内科
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呃逆、糖尿病、痛风、头痛失眠、抑郁、感冒后遗咳嗽、新冠后遗症、盆腔炎...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