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纠错器,孩子就是错误本身
2018年06月26日 【健康号】 赵扬     阅读 8356

一则留言


老师您好!我家孩子现在初一,小学毕业有了智能手机后,玩手机的时间就比较长。除了正常的吃饭睡觉要做的事情,基本都在看手机。因为这个问题,我跟他曾经发生过比较大的冲突。有时因为他违反了规定我没收手机,或是控制他的时间。但一旦惩罚期完了我感觉他反弹得越厉害。说实在的为了手机我们都很疲惫,亲子关系也不好了。

我看了好多有关青少年心理的书,我也看了曾老师的书。我比较认同放手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自己管控自己的理念。也试着放手,给孩子信任,然后也跟孩子探讨除了手机还可以怎么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觉得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压力也挺大,他们学校每天过关每周一测每月一考。他平时住校周末才回来,曾经表达过周末不想看书就想放松。他的成绩还不错。但也看到有老师说不及时干预,孩子容易沉迷成瘾。可能我还是没有强大到不受影响,所以我有时看到孩子玩的时候长一点,心里就很纠结:我到底是放手不唠叨呢?还是要干涉他玩的时间?

请老师帮我分析一下,到底要怎样看待孩子玩手机那件事。除了玩的时间长了一点,其他都还正常。谢谢老师!


付丽娟
      心理问问




这位妈妈你好。

你很清晰地讲述了你的两难:对于孩子玩手机,是放手还是干涉。很棒的是,你还想知道要如何理解孩子玩手机这件事。

放手,是所有人在关系中最难达到的境界,更何况是母亲和孩子。你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你真正实践过放手,而且也认同让孩子学习承担和自律。只是这个过程中,也许你能获得的支持太少。母亲并不是天生就智慧和强大,也需要被允许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当一个成人学习对孩子放手,跟孩子最初学习走路是一样的。顺利,是不可能的。

老师的担忧,也是你在放手过程中正常的担忧。傻瓜才会说放手就放手。母亲和孩子的情感纽带,它不是一般材料做的,即使孩子已经50岁,母亲该操心还是会操心。这就是母亲和孩子。

我们先要承认这个事实。那些努力劝说母亲要放手的人,如果站入到母亲的位置上,恐怕也很难放手的。没有人对分离不感伤。就是养的小狗,主人离开,它也会难过不舍地呜呜叫。

当你看着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的时候,你很想介入。你心里可能在想:如果我不提醒他停下来,他一定停不下来。

其实,这个“如果我……他就……”的语句,从你生了他开始就一直存在。如果我不喂奶,他就会饿着。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是从这句话开始的。因为这句话,你的孩子从出生起就被你很好的照料着。所以,这是一句非常母性本能的话,代表了母亲有能力让孩子成为她世界的中心。我希望,每一位初始妈妈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句式。

不过,孩子不会永远是婴儿,他要长大,就要慢慢退出母亲的中心。当他学习自主大小便的时候,如果你想的是:如果我不帮他把尿,他就永远不会尿尿。他现在尿尿的功能会不会有些问题?其实,每一个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撤回了很多类似这样的句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里确定,吃饭、穿衣、尿尿等等,都可以也应该是自己搞定的,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啊。这种对自己的确定,会延伸到对孩子的确定上。

只要对孩子的某些状态感到非常焦虑的,本质都是自己内在的某种焦虑被孩子唤起了。通过管理好孩子,来管理好自己内在的这个东西。

很多妈妈对孩子学习这个事情,投入非常深的情感。除了心理学常说的一些理解以外,诸如把自己未完成的期待放到孩子身上、控制感太强、害怕被抛弃等。还有跟文化相关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中,女性几乎没有到达可以读书的地位。即使在现代,还是有很多女孩读不上书。比如,家里穷供不起所有孩子读书的,女孩就会退出,甚至早早干活儿,帮父母供家里的男孩读书。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这种状况下,只会被一个男性拥有。女性无法拥有的原因,只是因为,她是个女孩。

创伤至少会在三代人中传递。仅仅是最近一百年的女性,她们身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都让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男人的世界,就是全世界,而那里禁止女人通行,只是因为,女人是女人。

当女性终于被允许获得教育后,这个历史性的变革,带来的影响无处不在。比如,在今天,成人学习心理学的群体中,女性占比高达90%。我猜测,各种行业中扎入成人再教育的女性要多于男性。

女性这个群体,在内心深处对被看见、被尊重的渴望,可能也高于男性。能够受到好的教育,进入更大的世界,也许是实现满足这类渴望的途径。这其中也包括了,过去以男人为主的世界,极少数女人可能逃票能进入,绝大多数女人是没有买票资格的。现在,女性的觉醒意识是希望和男人创造与共享这个世界。

孩子在学习上的每一个习惯、意识、态度,母亲可能比孩子还要敏锐和敏感。孩子在替妈妈学习,这句话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无意识中希望通过孩子的学习,把母亲这一家族的女性的票一次性补齐。

如何把孩子学习的现实状况和自己内隐的身份焦虑区分开来,可能会让妈妈们更能留意当下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在学习时更专注,在放松和玩耍时有更多选择。

当孩子在学习这个事情上,面对的妈妈是一个冷静、理智、有章法的“领导”,而不是一个气势汹汹、焦虑无助的“纸老虎”,他信服和尊重的,是前者。

如果你想让孩子听你的,你就得先让他真心的信服你。这也是我们说的,关系好了,问题也就好处理了。

我们再来看看,怎么理解孩子玩手机这个现象。

手机是个伟大的发明,我们都受益于它的智能化。全人类都受益于它,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视频电话、刷脸支付、即时阅读、听听音乐、和朋友聊天……这么多好的体验,让我们依赖于它。如果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它,会有危险吗?我认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可怕的危险。

但是我们的早期生活经验可能会提醒我们,但凡让你产生很强依赖的东西,都要警觉,因为它可能会在你越来越信赖的时候,伤害你。就像,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小的孩子时,完全信赖照顾我们的人。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应该不算少,会被信赖的人,莫名其妙的伤害。一顿打骂、一些贬低、一些冷漠和拒绝,这些对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都会被感知为伤害。

我认为不必要在这时去谴责照顾者。只是看到这些经验,令我们对“依赖”自动生成一个判断:依赖会带来危险。

玩手机会不会导致危险呢?所有的事情都有不同面向。就像孩子,一个孩子的天真、单纯、善良是多么让人喜爱啊。但是同样是天真、单纯、善良,在不同情境下,会让父母特别担忧,孩子因为这些特质会被居心叵测的坏人伤害。

手机这么好玩,这么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会不会让人沉迷,玩物丧志?这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担忧,也是对自己的担忧。成人面对现实生活,压力不比孩子面对学习的压力少。压力越大,我们就需要玩手机。手机是最快最便捷,最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又可以让自己放松的好宝贝。

看看一个人成年人每天花多少时间在手机上?如果这个人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很少,那只能说明他已经忙到没有时间看手机了。会不会更惨?当你去散步,你真的享受散步的美妙;当你去爬山,你真的享受攀爬的挑战;当你去旅行,你真的想要敞开自己,吸纳全部的自然美景;当你阅读一本书,你真的享受与书融合的静谧。你,不,会,玩,手,机。

你已经拥有了全然的放松。

我们已经太适应高压力的活着了。反而不习惯低压力的生活。每个陪着孩子写作业的妈妈,都能感知到推也推不开的,动也动不了的,包围着孩子的压力。整个社会的焦虑,最底端的承受者,是我们的孩子。

你认为这个社会焦虑吗?

我想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说是的。房产、股市、小升初、知识、职业、发展、分工、有多少现实的话题,就有多少焦虑的来源。湿润的空气、隐约的花香、微风、古朴的老树,想想看,离我们的意识有多远啊。我们甚至认为这些都不重要,不屑关注。

但恰恰是对自然的留意,能唤醒我们心底里的宁静,宁静越广阔越厚重,越能包容我们身而为人的世俗困顿,越能抚慰我们全身的焦虑细胞。让我们有空间慢慢静下来,精细地打量身处的生活状态,才能选择一些什么和丢弃一些什么。

有人说,当你在看手机的是时候,你没有在当下,你在别处。

没错,如果我忙到没有时间来拥有“此时此刻”(nowandhere),我能不能拿个手机玩玩,让自己感觉到,好像在“此时此刻”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玩手机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们需要玩手机的原因。

悖论是,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我们就真的失去了“此时此刻”。这也是真的。两个现象,都是真的。

追求经济的增长、知识的扩充、进步学习、不进步就会被抛弃、拼搏努力,这种主流社会氛围,让一个人闲下来都会觉得罪恶。除非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否则你有什么资格闲下来。很多人看到别人闲下来,会这么想。

面临这样的现状,我们让自己保持紧张的节奏,不要被淘汰,也没有错。只是,在大体的快节奏中,我们是否能够允许自己偶尔唱首慢歌。就像某些慢情歌被DJ加上电子节奏,变成了另一种“嗨歌”。仔细听,在重重的电子乐里,能听见慢歌本身。

你们整个家庭,都需要找到家庭的慢歌。周末你们去爬过山吗?去看过海吗?去过田园风光吗?肯定没有去过,因为孩子周末一般要去校外培优补课。但是作为父母,你们心里有山、有海、有田园吗?如果在你们心里没有很深的一个地方,那里充满了宁静,那么你们的家庭就没有可以真正抚慰快节奏、大压力的资源。你们和你们的孩子,都将是整个快速运转的社会中的一个零部件。然后你们就会在休息的时候,更习惯各自看手机。

你的孩子平时住校,周末回来,他讲过回家不想看书学习,而且他的成就还不错。如果我是你,我会这么做:

首先告诉他,读书也等于是他这个年龄的工作了。回家就不谈工作,相信他能把工作搞好,需要支持告诉家里人一声就可以,无条件帮忙。这样说的用意是,让你们和孩子之间,在学习这个属于他的事情上,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成绩好不好都是他的事情。当一个人能够被允许对自己负责的时候,他们才会为自己操心。

然后告诉他,人都需要休息和玩耍。但是爸爸妈妈想象力有限,平时工作很累,都不会玩了,也不知道玩什么。让他帮忙安排下每个周末可以怎么个玩法,然后听从他的安排。

中国的父母很少会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不仅是你父母,我也是一个对社会有责任的人,我除了要照顾好你、满足你,我也要为社会做一些事情。
如果给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对孩子的好处是,让孩子不会总是在一个自我中心的位置,将他的眼界从家庭和学校,拉到更大的社会和世界中。

帮助一个少年,建立他未来在这个世界上的愿景。让美丽的愿景引领他的现在,是不是要比做他的纠错器,要舒服很多。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