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经顶过了!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胆囊粘膜腺体和肌层慢性增生,伴有粘膜上皮陷入肌层形成特征性罗-阿氏窦的胆囊良性疾病,较多患者常并发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出现恶心、上腹部饱胀感等症状。但该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易与其他腹部疾病混淆,故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显得极为重要。超声因操作方便、价格廉价、结果准确等优势,已成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但传统二维超声对于局限型胆囊肌腺症与早期厚壁型胆囊癌等病变的诊断特异度偏低,且易受腹部脂肪和胃肠道气体的影响而难以得到准确的诊断。
CT清晰地显示胆囊壁形态、病变位置和胆囊壁增厚特征等,对局限型胆囊腺肌症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在组织学上,胆囊腺肌症多表现为胆囊粘膜、肌层、胆囊壁过度增生、增厚,增生的粘膜上皮伸入肌层,可形成多数小囊状突起。目前诊断胆囊腺肌症的关键是罗-阿氏窦(RAS)的存在,胆囊肌层的RAS窦被认为是胆囊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超声诊断时无法显示较小的 RAS 窦,而可能导致误诊的现象发生。CT 增强扫描时扫描速度快,减少了胃肠道蠕动对胆囊显示的影响,对细微的解剖结构也能清晰地显示,故而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研究发现CT 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于超声检查,提示 CT 扫描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较高,其原因在于胆囊癌患者 CT 扫描门静脉期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与胆囊腺肌症的 CT 增强图像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可通过是否出现临近侵犯、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等全身情况来鉴别两种疾病。胆囊腺肌症是以黏膜上皮陷入或穿过肥厚肌层为特征的良性病变,可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其中弥漫型和节段型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易于区分,但局限型与胆囊癌容易混淆,而两者的临床处置方法和预后存在巨大的差异。
既往研究表明,胆囊壁增厚形态及其特征、肝胆界面清晰度、胆道梗阻水平、肝胆直接受侵犯等对区分胆囊壁良恶性增厚病变具有诊断价值,通过分析两种疾病患者的 CT 征象,结果发现胆囊腺肌症组在胆囊增厚方式为弥漫型、胆囊壁光滑、RAS 窦显示、肝胆交界清楚方面发生率显著高于胆囊癌组,表明胆囊腺肌症患者出现弥漫型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光滑等 CT 征象的概率显著高于胆囊癌,这主要与胆囊腺肌症为黏膜上皮和肌层的过度增生,而胆囊癌为浸润性生长有关,提示可通过仔细发现 CT 这些征象以区分疾病类型。
研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胆囊壁光滑、RAS 窦显示对胆囊腺肌症的鉴别价值大于胆囊壁增厚方式或肝胆交界清楚,这主要是因为胆囊癌多表现为肿瘤局限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与局限性胆囊腺肌症易混淆,而胆囊腺肌症患者炎症进展累及胆囊周围脂肪间隙时,可出现一过性强化或环形强化,从而影响了肝胆交界清晰度,故而会降低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CT 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超声检查,该病患者的主要 CT 影像学特征为胆囊壁光滑和 RAS 窦显示等。 故而,可通过观察患者胆囊的这些影像学特征并综合全身病情而做出正确的早期诊断。
本文选自:杨帆等,CT检查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的效能分析
原文链接地址:CT检查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的效能分析 - 中国知网 (cnki.net)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版权所有:杭州微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卫(03)网审[2014]015号 (浙)-经营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