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骨质疏松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螺钉内固定?
2021年12月14日 【健康号】 林红     阅读 8210

螺钉内固定是骨科最常用的手术技术,可以恢复骨骼的稳定性,为骨骼生长提供基础。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是指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容易发生脆性骨折的一种情况。骨质疏松会明显降低骨骼对螺钉的把持力,给螺钉内固定技术带来了挑战,术后螺钉拔出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其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表现为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明显外力的作用下即会发生所谓的脆性骨折,造成疼痛和伤残,甚至因为一些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给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2018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患病率更是高达51.6%。

螺钉内固定是骨科最基本的手术技术,应用于各种骨科手术中。对于创伤骨科,内固定螺钉可以为骨折断端提供压力促进骨折愈合,还可以为其他的内固定材料如钢板等提供稳定性;对于脊柱外科,内固定螺钉也可以帮助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老龄人口在骨科患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大多也伴有骨质疏松,那么这部分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螺钉内固定呢?

内固定螺钉可以牢固的固定于骨骼的基础是需要一定的把持力,而骨质疏松的典型特点就是骨骼质量降低,会明显降低骨骼对螺钉的把持力,因此骨质疏松的确对螺钉内固定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容易出现术后螺钉拔出等导致手术失败,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翻修。但是,骨质疏松并非螺钉内固定的绝对禁忌证,随着近年骨科技术和手术材料的进展,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螺钉内固定手术变得越来越安全了。

手术技术方面,术前合理规划钉道,选择骨骼强度最好位置打入螺钉可以增强螺钉的把持力。如脊柱外科可以通过定量CT检查对脊柱骨各位置的骨密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电脑分析选择骨密度最强的钉道置钉。此外,在导航技术的支持下,还可以尽可能选择直径较粗的内固定螺钉增强把持力减少拔出风险。

内固定材料的进步也为骨质疏松患者置入螺钉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骨水泥螺钉可以在螺钉置入后通过螺钉中心向钉道周围注入骨水泥强化钉道,降低螺钉拔出的风险。而创伤骨科常用的锁定钢板上规划有与钢板成角的钉道,置入的螺钉与钢板成一定的角度一体化锁定,也大大降低了拔出风险。

严重骨松伴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用骨水泥螺钉-图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围手术期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也可以提高骨质疏松患者术后的恢复。双膦酸盐、重组人甲状旁腺素等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都已应用于临床,并都已证明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螺钉拔出的风险。

骨质疏松是老人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其骨质量降低的特点为骨科手术螺钉置入带来了挑战,但其并不是螺钉置入的禁忌证。术前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螺钉固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同样可以达到完美内固定。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