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2018年07月19日 【健康号】 张超     阅读 799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症亦是一种世界范围流行性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骨骼变化于年龄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张超
  人一生中骨骼都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周而复始地分解及重建,即所谓骨骼地再造,其形成由成骨细胞完成,吸收受破骨细胞控制。骨的不断吸收和重建伴随人的终生。正常骨代谢是吸收和形成的动态平衡,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吸收过多和形成不足导致平衡破坏,使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此过程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表现。大约30-35岁,骨量的积累达到高峰。一般女性从40岁开始,男性从50岁以后,骨丢失的速度逐渐加快,骨形成的速度逐渐减慢,骨质的矿物盐和基质均有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尤其是绝经期妇女,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骨量减失的速度也较快。皮质骨和松骨质均减少,以后者减少更为迅速。据国内外报道,女性发病时间较男性提前10年左右,发病率也较男性高约10.9%-21.7%。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情况
  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美国约有2500万人(约占其总人口的1/10)有程度不等的患有骨质疏松,其中80%是妇女。而在1/3-1/2的绝经妇女中患有本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占世界人口的22%,亦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下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7%,达4亿人。我国虽然尚无全面的调查报告,但据许多省、市和地区的普通和研究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口发病率为20.1%,其中男性为10.3%女性32.0%。上海、北京调查报道,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40%-50%,男性约为20%。于香港地区近似,但低于欧美国家。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发生于许多因素有关,如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遗传、饮食习惯、运动、生活方式、疾病状态等。骨质疏松的发病与骨骼的生理和病理活动亦有关。
  我国膳食结构不合理,人均每日钙的摄入量仅为供应量的一半。合理的膳食,提高钙的摄入量以及适当的运动,接受光照都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骨质疏松患者有哪些症状?
骨质疏松患者有三大症状
1. 疼痛  早期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不易被发现,半数以上的患者可有疼痛表现,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初期 仅在变换体位时出现疼痛,常局限于腰背部,偶尔可向前或双下肢放射,疼痛时轻时重。严重者可有程度不同的腰背部疼痛。背痛是因脊椎部分或全部萎陷出现脊椎旁肌肉痉挛所致。有无背痛以及其严重性与骨质疏松的程度不呈平行关系。
2. 骨骼变形  脊柱前倾,弯腰、驼背和身材变矮。可伴有持续性疼痛,常因弯腰、上举或跳跃活动,而致疼痛加剧。
3. 骨折  随着骨质疏松的不断加重,骨骼局部可出现压痛,甚者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骨折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脊椎(第11、12胸椎和第3腰椎),股骨颈和桡骨远端、脊柱出现楔形性压缩性骨折而使脊柱变形、缩短,这是老年人身体变矮的主要原因。胸椎的缩短可伴有胸部不适和肺功能障碍,出现腹胀和便秘等症状。脊柱(胸、腰部)、髋部(股骨颈)和腕部(桡骨)的骨折,通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信号
背痛;腰腿痛;身材变矮;驼背;骨折;牙齿松脱。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高龄;绝经;身材矮小;体力活动少;钙摄入不足;嗜烟;酗酒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肝素;抗癫痫药和免疫抑制剂等。

引起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
(1) 年龄:65岁以上的妇女,年龄每增加10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2倍。
(2) 骨密度:跟骨BMD和髋部BMD减少1s,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倍和2.6倍。
(3) 母亲的骨折史是预测髋部骨折危险因素。特别是母亲的骨折发生在80岁以前,该妇女髋部骨折危险性增加2倍。
(4) 跌跤的体位不稳是髋部骨折危险因素。老年男性和女性非晕厥跌跤的因素有:头一年有3次以上跌跤史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超
主治医师
新乡市中心医院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