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精神分裂症,严重精神障碍疾患之首!
2018年06月11日 【健康号】 段世彬     阅读 9111

简介


目前,将精神分裂症定义为: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不论是首次发作或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而健康教育、工疗娱疗、心理社会干预等措施应该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即目前倡导的全病程治疗。对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或有木僵违拗、频繁自杀、攻击冲动的患者,急性治疗期可以单用或合用电抽搐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繁多,这里只介绍药物治疗的某些规则,不对每一药物的应用方式,常规剂量,毒副作用作具体描述。

一般原则: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药物剂量增加速度视药物特性及患者特质而定,维持剂量可酌情减少,通常为巩固治疗期间剂量的1/2~2/3(要个体化)。高剂量时应密切评估药物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并给予合理的调整。-般情况下不能突然停药。

选药原则: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副作用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年龄,性别及经济状况等而定。当今国外治疗指南建议,一般推荐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用药情况来看,典型药物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在不少地区仍广为使用,可作为首选药物选用。由于氯氮平诱发不良反应(EPS除外)较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建议谨慎使用。此外,既往治疗有效的药物,本次治疗仍然有效。

药物治疗程序与时间:治疗程序包括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一年以上)。如患者为首次发作,且在一年的维持治疗期间无阳性症状及复发迹象,可试行停药观察方案;对目前症状控制良好已一年,但既往有1次或多次发作的患者,应长期维持治疗,除非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及某些禁忌证的出现。

合并用药:如患者持续出现焦虑、抑郁和敌意等症状,即使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控制较好,仍应合用辅助药物。如患者已接受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甚至包括了氯氮平,但仍表现持续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应合用辅助药物(增效药物),或电抽搐(ECT)治疗,或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亦可单独应用ECT治疗。辅助药物包括苯二氮桌类、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等。联合用药以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联用比较合适,达到预期治疗目标后仍以单一用药为宜,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原则上不宜合用。

安全原则:在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均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和血糖,并在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对比,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

心理与社会干预

仅仅让患者消除精神症状是不够的。临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仅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理想状态是,患者恢复了由于疾病所致的精力与体力下降,达到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恢复原有的工作或学习能力,重建恰当稳定的人际关系,这样才算达到全面的社会康复。而心理社会干预措施有助于这一理想目标的获得。常用于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简述如下:

行为治疗(社会技能训练):基于学习理论,运用各种方式训练患者的各种技能,如正确决策和解决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应对应激和不良情绪,和一些生活技能训练等。大多数研究认为,本法对减少精神病理症状和再住院无明显疗效,但能使患者获得某些有目的的技能,能改进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干预:家庭干预的要素是心理教育,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家庭支持及危机处理措施等的有机结合。

心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和监护人对疾病的理解,对高情感表达的家庭成员进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庭成员讲解:

疾病的性质特征;
精神疾病和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
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
如何为患者提供某些支持(如督促服药);
如何分析与解决家庭矛盾与冲突等。
家庭危机干预:目的是指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应付应激的方法,减轻患者压力。要求家庭做到:

能接受患者精神症状的存在;
能确认可能诱发精神病的应激源;
能预防可能导致下次急性发作的应激源;
能提供避免或降低疾病发作的对策,包括复发先兆症状的识别等。
家庭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指导家庭成员如何同患者相处,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强化与保持患者所取得的进步等。

社区服务: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都需要生活在社区,因此如何在社区中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在社区中为他们提供方便、合理和高效的服务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所倡导的非住院化运动,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而发展出了针对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种新的社区服务模式:个案管理(caseman-agement,CM)。在该模式中,治疗者首先将各种不同的服务措施进行调整后综合成一个最适合于某一患者需要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一个患者都有一个负责联络的个案管理者,然后由个案管理者负责督促与协调治疗小组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执行,整个治疗过程均在社区中完成。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在社区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促进患者心身的全面康复.以个案管理为基础的社区服务模式包括多种形式,而其中以主动性社区治疗(asser-tivecommunitytreatment,ACT)和职业康复(occupationrehabilitation)为多数国家所推崇。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段世彬
副主任医师
济宁市任城区疾病预防...
内科
对冠心病,糖尿病,甲亢,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有独到技术,治疗经验丰富,为患者免费提供预防、临...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