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2024年07月29日 【健康号】 赵刚     阅读 316

对接受骨科大手术的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根据VTE危险度评分情况选择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一)基本预防措施
1.手术操作规范,减少静脉内膜损伤[35,36]。
2.正确使用止血带[35,36]。
3.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35,36]。
4.注重预防静脉血栓知识宣教,指导早期康复锻炼[35,36]。
5.围手术期适度补液,避免血液浓缩[35,36]。
(二)物理预防措施
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利用压力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淤滞,降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风险,且不增加肺栓塞事件的发生率[37]。VTE风险分度中、高危患者,推荐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表2)。单独使用物理预防仅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待出血风险降低后,仍建议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对患侧肢体无法或不宜采用物理预防措施的患者,可在对侧肢体实施预防。应用前宜常规筛查禁忌证。
下列情况禁用或慎用物理预防措施: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②下肢DVT形成、肺栓塞发生或血栓(性)静脉炎;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下肢局部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④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狭窄、其他缺血性血管病(糖尿病性等)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药物预防措施
由于骨科大手术后的患者是VTE发生的极高危人群,所以应充分权衡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利弊,合理选择抗凝药物。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只有当预防血栓的获益大于出血风险时,才考虑使用抗凝药物。
常见的出血风险包括:①大出血病史;②严重肾功能不全;③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④手术因素(既往或此次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手术出血、手术范围大、翻修手术)。
我国现有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类,维生素K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
1.普通肝素:
可以降低下肢DVT形成的风险,但目前临床已减少应用。使用时应高度重视以下问题:①常规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调整剂量;②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预防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引起的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③治疗窗窄,有增加大出血发生的风险[38],如应用后引起严重出血,则可静脉滴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
2.低分子肝素:
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应用,可以显著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DVT与PT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风险[38]。低分子肝素的特点:①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②严重出血并发症少,较安全,但仍必须注意小概率的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③一般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有出血倾向时检测血小板计数。
3.Xa因子抑制剂:
治疗窗宽,剂量固定,无须常规血液学监测。Xa因子抑制剂可分为两种:①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阿哌沙班是国内最新的可用于骨科大手术后VTE预防药物;口服,应用方便;与华法林相比,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少。②间接Xa因子抑制剂,如磺达肝癸钠,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似[37]。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20 ml/min的患者,禁忌使用磺达肝癸钠;肌酐清除率< 15 ml/min的患者,不建议使用直接Xa因子抑制剂。
4.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可降低VTE的发生风险,但有增加出血风险趋势。其价格低廉,可用于长期下肢DVT预防。维生素K拮抗剂的不足:①治疗剂量范围窄,个体差异大,需常规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调整剂量控制INR在2.0~2.5, INR>3.0会增加出血风险;②易受药物及食物影响;③显效慢,半衰期长[38]。需注意的是,如应用该药物,则在手术前20 h必须使用。
5.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动脉血栓作用,在VTE预防上有一定作用。阿司匹林可以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39]。
6.药物预防的注意事项
(1)由于各种抗凝药物作用机制、分子质量、单位、剂量等存在差异,且每种药物均有其各自的使用原则、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所以在应用时需参照说明书。
(2)对存在肾功能、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不适用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可以选择应用普通肝素。
(3)椎管内血肿少见,但后果严重。因此,在行椎管内操作(手术、穿刺、硬膜外置管拔除等)前12 h、后2~4 h,使用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39]。服用阿哌沙班时,需要在末次给药20~30 h后才能取出硬膜外导管;服用利伐沙班时,需要在末次给药18 h后才能取出硬膜外导管;若使用低分子肝素,应于末次给药18 h后拔管;磺达肝癸钠半衰期较长,不建议在硬膜外麻醉或镇痛前使用。
(4)佩戴心脏起搏器、冠心病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前7 d停用氯吡格雷,术前5 d停用阿司匹林,停药期间桥接应用低分子肝素。
(5)对于使用口服抗凝药预防VTE的患者,需关注术后呕吐症[40]。
7.药物预防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②骨筋膜间室综合征;③严重头颅外伤或急性脊髓损伤;④血小板计数< 20×109/L;⑤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病史者,禁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⑥华法林具有致畸性,孕妇禁用。
(2)相对禁忌证:①近期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病史;②急性颅内损害或肿物;③血小板计数减少至20×109/L~100× 109/L ;④类风湿视网膜病,有眼底出血风险者。
五、预防骨科大手术DVT形成的具体方案
(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
基本、物理、药物三种预防方式联合应用。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参照第四部分相关内容,以下为药物预防的具体方案。
1.手术前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出血风险增大。术后12 h以后(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4 h可应用依诺肝素),可皮下注射预防剂量(参见各药物说明书)的低分子肝素[38,39]。
2.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术后6~24 h(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4 h)开始应用[38]。
3.阿哌沙班2.5 mg, 2次/d,口服;术后12~24 h(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5 h)给药[39]。
4.利伐沙班10 mg, 1次/d,口服;术后6~10 h(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6 h)开始使用[38]。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或对药物和物理血栓预防具有禁忌证的患者,不建议放置下腔静脉过滤装置作为常规预防PTE的措施[39]。
有高出血风险的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推荐采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预防,不推荐药物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再采用与药物联合预防。
(二)髋部骨折手术
基本预防措施和物理预防措施参照第四部分相关内容。以下为药物预防的具体方案。
1.伤后12 h内手术患者:
①术后12 h(硬膜外腔导管拔除后4 h)皮下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39]。②磺达肝癸钠2.5 mg,术后6~24 h皮下注射[38]。
2.延迟手术患者:
自入院之日开始综合预防。①术前12 h停用低分子肝素。②磺达肝癸钠半衰期长,不建议术前使用。③若术前已使用药物抗凝,则手术应尽量避免硬膜外麻醉。④术后预防用药同伤后12 h内手术者[39]。
3.高出血风险者:
推荐采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不推荐药物预防。当高出血风险下降时,可再与药物联合预防[38,39]。对于出血风险较高或对药物和物理预防具有禁忌证的患者,不建议放置下腔静脉过滤装置作为常规预防PTE的措施[39]。
(三)预防DVT形成的开始时间和时限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24 h内,故预防应尽早进行;而骨科大手术后初级血小板血栓形成稳定血凝块的时间约为8 h[41],故越早进行药物预防发生出血的风险也越高。因此,确定DVT形成的药物预防开始时间应当慎重权衡风险与收益。
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DVT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对施行THA、TKA及HFS患者,药物预防时间最少10~14 d,THA术后患者建议延长至35 d[38,39]。
六、VTE的诊断方法
VTE的诊断包括DVT与PTE的诊断两部分。诊断手段呈现多样化,精准化。多种手段相结合可以早期、快速、精准诊断DVT与PTE[42,43]。
(一)DVT辅助检查方法
1.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腹部、盆腔DVT诊断性较差。
2.螺旋CT静脉造影:
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下肢深静脉情况。
3.血浆D-二聚体测定:
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对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需要说明的是,如结果阴性则可证实无血栓,而阳性则证实纤溶亢进,但并不能证明血栓形成。
4.阻抗体积描述测定:
根据下肢血流量在不同阻力下的变化判定DVT情况,操作简便,费用低,但对无症状的DVT敏感性差。
5.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加,通过扫描而显像,是对DVT诊断有价值的无创检查。
6.静脉造影:
是DVT诊断的"金标准";在其他检查难以确定诊断时,如无静脉造影禁忌证,则应立即进行。
(二)PTE辅助检查方法
1.心电图
因急性肺动脉堵塞、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右心扩张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故对诊断PTE无特异性。
2.胸部X线片:
可观察到肺动脉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或肺梗死。
3.血气分析:
是诊断PTE的筛选指标,但其不具有特异性,约20%确诊为PTE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正常。
4.血浆D-二聚体:
在血栓栓塞时,因血栓纤维蛋白溶解而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其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
5.CT或增强CT:
可直观判断肺动脉栓塞大小及位置,但对亚段及以远端肺动脉血栓的敏感性较差。
6.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敏感度较高,与胸部X线片、CT肺动脉造影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7.动脉造影:
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在其他检查难以确定诊断时,如无静脉造影禁忌证,则应立即进行。
8.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
对于临床中怀疑PTE并伴有休克或低血压患者,通常无条件行肺动脉增强CT确诊,此时最有效的辅助检查为床旁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检查,以观察右心高负荷表现,并明确诊断。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赵刚
主任医师
盘锦市人民医院
骨科
骨关节病的诊治,肢体畸形的矫正,手足显微外科,脊柱、关节及骨科创伤的微创治疗,在创伤急救的...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