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走好人生“马拉松”---“带瘤生活”并不只是传说
2018年11月03日 【健康号】 王菊勇     阅读 3417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与前一次的统计数据比较,癌症新发人数持续上升,达到了3%的增幅。同时指出,在1409万世界癌症新发病例中,有四分之一为中国的新发病例。可见,癌症于国家、社会、家庭而言,这场医学与癌症之间的“马拉松”从未停息。


虽然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网站上,癌症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肥胖、关节炎等一样都归属于慢性病的范畴,但不少人还是“谈癌色变”,急于寻求“斩草除根”的方式,例如手术切除——可现实往往不尽人意,肿瘤的手术指征与肿瘤的类型、分期以及病人的体质等都息息相关。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肿瘤病人并不适合手术切除,或者是手术治疗并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疗效,面对这样的结果,也有部分患者及其家属陷入情绪的低谷,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利于疾病预后的。
过去,我们对待肿瘤的态度是“killanddestroy(赶尽杀绝)”,以消灭肿瘤为唯一目标,大范围的手术切除,加上频繁的放化疗,“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极大地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哪怕这种治疗方式能让患者多活数月,也无多大意义。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对待恶性肿瘤的治疗观念也不断更新,提倡“targetandcontrol(精准可控)”。因此,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瘤理念从以往追求的“带瘤生存”,提倡为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带瘤生活”。在医生针对肿瘤积极治疗之下,使得患者和肿瘤“和平共处”,力所能及干点工作、做些家务、看电视、听音乐、与人聊天等,使心境轻松愉快些,有效延长生命时间,更有利于肿瘤的康复。“带瘤生活”并不只是传说。
分割线  箭头动态

什么是“带瘤生活”?
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患者也常常从医生口中听到“带瘤生存”或者“带瘤生活”这些字。那究竟什么是“带瘤生活”呢?
“带瘤生活”,通常是指患者经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性症状减轻或者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准健康状态,可以独立地、愉快地进行工作和生活。


怎样的患者适合“带瘤生活”?
如果肿瘤发现早,患者机体抵抗能力尚佳,对治疗完全耐受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期望于手术给患者带来最佳效益;或者是肿瘤生长的部位压迫到机体的重要器官,严重影响其功能,甚至威胁到生命,在医生的全面评估下确定是否要及时进行肿块的切除。因此,“带瘤生活”也是有条件的,总结起来有以下4点:
①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肿瘤生长部位,例如肝肿瘤长在胆管附近、食管肿瘤压迫气管等,若无明显的手术禁忌症,应优先考虑手术切除;而倘若肿瘤生长的位置与大血管毗邻,或者是已侵袭重要脏器导致手术分离难度较高的,则应该慎重考虑手术的必要性。
②  是与肿瘤的类型分期相关。不同类型的肿瘤,有着不同的治疗措施及预后,而同一种癌症,也因其恶性程度的高低,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
③与机体本身的免疫力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虽未完全明确,但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就是机体自身出现免疫缺陷。同样是由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40岁之后快速提升,在80岁达到高峰。这是因为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各种机能都已经退化,自身免疫力不足以清除癌变的细胞,自然也难以耐受高强度的手术和放化疗。而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肿瘤患者,儿女们一听说能够手术,便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反而没有获得好的效果。这也说明假使我们不讲时机、不论条件地一味放、化疗,将对免疫抗癌机制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害,得不偿失。
④是否选择“带瘤生活”也要取决于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不少患者听到自己不能手术,精神顿时就垮了,就认为自己没救了,这时候应该建议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知己知彼”,放下心理包袱,拒绝例如“走投无路”之类的心理暗示,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达到与肿瘤“和平共处”的理想状态。


“带瘤生活”有哪些特点?  
概括来说,“带瘤生活”一般有以下3个特点:  
①生存期延长:大部分“带瘤生活”的患者,都处于恶性肿瘤晚期,或者是手术、放化疗后出现了转移、复发。这一类患者,如果一味追求消灭体内的肿瘤,很可能适得其反,已有研究证明,鼓励患者正视病情,选择化疗、靶向、中医药治疗等非手术疗法,实现“带瘤生活”,可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②生存质量提高:晚期癌症或转移、复发者,在坚持合理治疗的前提下,纵使肿瘤依旧在自身体内“安家”,患者的种种不适,包括症状及体征仍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可以恢复体力,正常饮食,生活能够自理,户外也可进行适量的锻炼。  
③肿块依然存在:虽经手术但肿块无法完全切除,用过放化疗但肿块未完全消失,或转移灶明显无法再进行手术及放化疗,通过数年治疗,肿块变化不大,或缩小,或稍有增大,但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这也是“带癌生活”的最大特点。  


 “带瘤生活”≠”放弃治疗“  
也许有一些人会产生疑问或不理解,“带瘤生活”不就是不治了吗?有肿瘤在身体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恶化,这还能安全吗?其实,“带瘤生活”不是听之任之,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模式,通过规范和适度治疗,使人体和肿瘤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也是近几年从“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个体医学”的核心。尽管医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但我们仍要认清一个事实,人类征服肿瘤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同其他很多慢性病一样,恶性肿瘤的病情发展也有一个过程,很难谈及完全的治愈,因此“过度治疗”也不少见,这种过分积极的治疗方式常常“欲速则不达”,甚至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当我们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肿瘤“在不在”或是“长没长”,就很容易忽略病人真正的诉求。此时,不妨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整个疾病过程,不拘泥于单纯地消灭肿瘤,选择最适合、最不伤害病人的治疗方式,跟进肿瘤的发展变化以随时调整方案,让病人过得最“舒心”,对生活重拾信心,这才是今后肿瘤治疗的大势所趋。

 
 中医药与“带瘤生活”  
祖国传统医学素来有“以人为本”、“整体观念”、“三因制宜”等思想根基,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极其重视维护患者体内的“正气”,正气盛则抗邪有力,肿瘤进展也就相对缓慢。而在中晚期肿瘤患者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局部病灶与全身状况相对稳定,即为“带瘤生活”阶段。  
与早前西方医学着眼于“疾病”不同的是,中医药治疗更侧重于“人”,在治疗“带瘤”患者的过程中,摒弃从前视肿瘤细胞为“异类”、“异端”的思想,放下将其斩尽杀绝的利器,将中国传统的“和”思维注入到当代医学治疗理念和知识架构中,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为肿瘤与机体的和谐共存创造条件。而长久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和研究也证实了“扶正抗癌”这一治疗原则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的生存收益——术后综合征、放化疗副反应、癌性疼痛、抗复发转移等都是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的领域。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是危害机体的主要因素和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带瘤生活状态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对待疾病的观念也由原先的“病”是重点转变为“人”是重点,合理化、人性化的治疗才能真正地给患者带来福音。

走好人生“马拉松”---“带瘤生活”并不只是传说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4
|
王菊勇
主任医师/研究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
膏方门诊,中医科,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甲状腺癌等各种恶性肿瘤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