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乳腺癌的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
2022年08月20日 【健康号】 孙建     阅读 7898

乳腺癌治疗手段分为两大类: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手术和放疗是局部治疗,其余是系统治疗。前者是“重点突出”,后者是“面面俱到”。必须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方面结合,才能更好治疗乳腺癌。

乳腺癌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可谓琳琅满目。一般来说,乳腺癌和其它的癌症一样,常需要先后或同时施行数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疗效。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治疗。上述所有治疗手段,大致分为两大类: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的含义

    局部治疗只在局部产生疗效。如手术,包括较早期乳腺癌的根治性手术,或较晚期乳腺癌的乳腺癌灶的姑息手术,以及远处转移灶的切除术。如放疗,照射乳房和胸壁、腋窝淋巴结、内乳淋巴结、骨转移灶等等。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只在身体的局部产生治疗作用,对手术和放疗之外的其它部位无效。

    说实话,系统治疗这个词不直观,其实就是全身治疗的意思。一般是把药物(也可以包括免疫治疗中的作为武器的免疫细胞),通过静脉或口服(最终也会吸收入血)送入体内,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对全身都产生治疗作用。一般来说,除了手术和放疗之外的上述治疗手段都属于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手段也可产生局部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是典型的系统治疗,但介入化疗是在放射影像引导下,用特殊的导管把化疗药送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化疗药在癌灶内产生很高的浓度,达到强效抗癌效果,就具有了局部治疗的价值。乳腺内的原发病灶使用介入放疗效果一般,使用不广泛,但较大肝转移灶等适合介入化疗的器官可以考虑使用。把化疗药直接注射到瘤体内的间质化疗,也具有局部治疗的作用,比较少用。

系统治疗也有不够“系统”的部位

理论上,乳腺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就可以乘风破浪,四海为家。药物或免疫细胞也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到处追杀,所谓“寇可往,吾亦可往”。咱们姑且不论这些药物遇到癌细胞是否一定干的过对方(癌细胞可能耐药的),有些地方是药物进不去的禁区。

禁区之一是血脑屏障。人体为脑组织设计了一套脑脊液系统,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癌细胞靠侵袭能力转移到脑组织,但很多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不能进入脑组织,一般来说大分子的药物比较难,小分子的药物较为容易。这时候经腰骶部鞘内注射药物的局部用药方法,可以很好解决脑转移的用药问题。

禁区之二是癌灶内部。乳腺癌发展到较大癌块,内部也会形成血管系统,但与正常血管相比循环能力较差,而且组织内压力较大,血液流入困难。癌细胞也内卷得厉害:癌灶周边的癌细胞,能够获得更多的血液供应掠夺患者的营养物质,吃得好喝得好长得快;癌灶内部的癌细胞则血供差,往往生长较慢。但穷则思变,内部的癌细胞往往被逼出干细胞特性,转移能力强,耐药能力也强。药物不容易流入癌灶内部,对癌灶内部的癌细胞治疗效果很弱。药物如何深入癌灶是治疗难点之一,目前有不少研究是先攻克这种难关的。

两类治疗的分工

乳腺癌起源之乳腺内,转移到腋窝淋巴结最常见,癌细胞还可以进入血液远处转移到其它器官,比较常见的部位是肺骨肝脑等。理论上凡有血流处,就是乳腺癌细胞可到之处,就是其可能停下来开疆拓土的“殖民地”,也即可以转移到全身任何部位。有些病例的某些转移灶的规模可能比乳腺里“老家”还要大得多。

乳腺癌的治疗既要重点针对癌细胞的主体部分--原发灶或特别大的转移灶,做手术或/和放疗的局部治疗。也要兼顾可能分布到全身的小转移灶,或B超磁共振等影像技术还看不到的微转移灶,乃至血液中的单个的或聚集成团的循环肿瘤细胞,做系统治疗前者是“重点突出”,后者是“面面俱到”

两类治疗的合作

加强局部治疗,尤其是根治性手术,可以在手术的几个小时内大幅度的减少体内肿瘤的负荷,显著减少全身转移的机会和程度,也明显减少癌灶内的大量肿瘤细胞对系统治疗药物的消耗,减少癌灶内部耐药细胞产生的风险。

加强全身治疗,才能争取根本上解决所有癌细胞(虽然目前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耐药是系统治疗迈不过去的坎)。没有系统治疗,虽然根治手术做得再规范彻底,远处转移的癌细胞将来依然会发展成气候,异地东山再起。全身治疗药物也杀灭乳房手术区域的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因此,乳腺癌治疗必须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方面结合,才能更好的治疗乳腺癌。目前轻视局部治疗,重视全身治疗的倾向需要纠正。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