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见误区——上篇(主动脉疾病除外)
2021年10月26日 【健康号】 冯睿     阅读 9209

     虽然血管遍布全身、发病率很高,但我国血管外科并不像胃肠、骨科等学科为大众所熟悉,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多数医院血管外科的历史都在十年以内。我们在接诊全国各地患者中发现,医患双方对血管疾病都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前些年写过一个主动脉方面的问答,很受欢迎,早就想写写其他血管疾病,但工作实在繁忙,不知不觉就拖到现在。因为这些天疫情反复,不能离沪,这才有了动笔的机会。

 误区01:只要发现血管有毛病,就一定要手术

正解:人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样,用的年头越久,越容易出现堵塞、破裂等问题,得靠手术才能修理好。但是,如果只是一点小问题,例如,管壁堆积了一点水垢(斑块),但水流(血流)并没有什么阻碍,这时候硬要手术就不对了,不仅带来不了获益,反而增加风险。客观的说,目前存在相当的过度手术现象,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绝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

 误区02血小板低就不能手术,也不用吃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正解:血小板是凝血系统的主要环节,但是,血小板既要看数目,也要看质量,血小板低并不代表凝血功能弱。血小板低的人,照样可能发生严重血栓,照样可能顺利承受大手术。反之,血小板高,也照样有大出血的。

 误区03治疗就得聚焦病变血管,其他的不重要

正解: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医生也会犯这错误,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忘了人是一个整体。比如下肢动脉闭塞,我们必须记住动脉硬化是个全身性疾病,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也可能有问题,切不可腿治好了,却忽视了心梗脑梗和肾衰的防治。

 误区04支架不好,贻害无穷,尽量别放

正解:支架一方面确实存在过度使用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常常被妖魔化,比如有很多假借著名专家传播的伪科学或者只是概念阶段的“科幻动画”,看得让人哭笑不得。支架是非常伟大的发明,救人无数,至于该不该放,还是要根据局部病情和全身情况科学决策,请信赖的专业医生作决定。

 误区05支架都很容易堵塞

正解:人体使用的支架有上百种,不能一概而论,是否易堵与病变部位和性质有关。有些支架,比如冠脉支架、下肢支架,确实再狭窄率和闭塞率比较高,能通过球囊扩张等方法完成治疗就尽量别放支架,尤其是年龄轻的。而有些支架,比如髂动脉支架、颈动脉支架,堵塞机会则相当低。还有主动脉等大支架,就更难堵塞了,甚至不用吃任何维持通畅的药物。

 误区06植入支架后要终生服用抗排异药和抗凝药

正解:支架和脏器移植不一样,根本不用抗排异药。为了提高通畅率,多数支架要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提高通畅率,但不一定需要终生服用,等到支架表面内皮化完成,也就是支架和血管壁长成一体后就可以考虑停药了。

 误区07体内放了支架或弹簧圈就不能做磁共振了

正解:磁共振都是安全的,支架等植入物本来就比较固定,术后一两月后因组织生长固定更牢,所以,磁共振检查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因为磁场导致支架发热、移位或血栓形成等现象,美国AHA曾就此明确声明。而且,很早以前的少数支架可能会有一定磁性,而这些年的支架和弹簧圈都是无磁或消磁的,术后当天都能做磁共振。

 误区08六七十岁了,年龄太大,承受不了手术打击

正解:非常陈旧迂腐的观念。年龄只是手术耐受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科学评估。六七十岁对于血管病人来说还算年轻的,我们的手术病人80多很常见,90多也不少。现在绝大多数血管手术已微创化,老年人手术安全性更好了。

 误区09反正是微创手术,干脆把若干血管问题一次性都做了

正解:通过一个穿刺点,确实可以一次性解决多处多种血管病患,还可以节省一些费用,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有充分评估和足够把握。必须记住,做的地方越多,手术时间越长,全身影响越大,医生疲劳越甚,可能的风险也越多。尤其是身体欠佳的老年病人,完全没必要急急慌慌的一次做太多,手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误区10血管微创手术比较简单,一般人都能做好

正解:血管微创手术有个特点,学会做、凑合做的门槛低,但做精做好难。这往往造成手术结果天壤之别,甚至留下一地鸡毛。原因有三。首先,这种手术是非直视下远处操控进行的,而精确度又要求毫厘之间,所以细微的技巧很关键。其次,血管病的种类、病因和部位繁多,使多数医生对于某个具体病变的经验不足,甚至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再次,几乎每个病变的形态和结构都不一样,这对医生的灵活应变和器具的丰富选择要求很高。

误区11孕妇发了血管病孩子就不能要了

正解:孕期当然应该尽量避免药物和手术,但总有些深静脉血栓、主动脉夹层等血管病的发生。生命诚可贵,妈妈更不易。如果经过血管外科和产科的联合评估,判断对孩子影响不大,完全可以继续妊娠。比如,低分子肝素不会通过胎盘,可以安全使用直到分娩;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射线和造影剂对大月份胎儿的影响也很小。

误区12传统手术费用远低于微创手术

正解:以前是这样的,因为腔内器具非常昂贵,但情况正在变化甚至反转。支架等不断大幅降价,而传统手术的手术费、麻醉费、护理费等人力成本迅速提高,而且传统手术住院时间长、用药多,所以,预计我国很快也会象西方国家那样微创手术更便宜。

 误区13脾动脉瘤、肾动脉瘤等就是肿瘤

正解:动脉瘤不是肿瘤,连良性肿瘤都算不上。肿瘤是细胞的异常增生,破坏脏器甚至远处转移,而动脉瘤只是动脉的膨大扩张,主要危害是破裂出血,而不会侵犯器官和转移。动脉瘤只是因为长得象“瘤”才得了这么一个错误的译名。

 误区14动脉瘤就是血管瘤

正解:老百姓常常把动脉瘤俗称为“血管瘤”,但其实这完全是两种病。动脉瘤发生在大中动脉,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的动脉明显扩张,可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而血管瘤发生在终末血管和组织中,是由胚胎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等。

 误区15:手术后腹股沟穿刺点出现肿块肯定是有问题了

正解: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这是因为手术后皮下的疤痕、少量积血、动脉闭合线结等引起的,一般会逐渐变软变平。但是,万一越来越大,出现明显跳动和疼痛,就要小心是不是穿刺点出血甚至是形成假性动脉瘤了,做个彩超可明确。

 误区16股总动脉损伤应采用微创手术修复

正解: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作为介入最主要导入通路的股总动脉的医源性损伤越来越多,导致假性动脉瘤等。股总动脉位于腹股沟关节部位,紧邻股浅、深动脉分叉,如果采用覆膜支架微创修复,可能会牺牲股深动脉分支,再闭塞率也较高。股总动脉较为表浅,传统手术修复不难,且能避免上述缺点,故应为首选,实在没办法时才考虑支架。

 误区17“多层裸支架”很好,既能修复病变又能保留分支

正解:这种理念认为裸支架虽然不带膜,但放上三五层就也能阻挡血流修复病变,同时分支动脉却能完好保留。这种手术极其简单,没什么技术门槛,一度在国内大行其道,拿来治疗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但大多病变没治好分支却容易闭,而且还会留下一个很难收拾的烂摊子。国外对此已有深刻反思,除了少数科学探索外,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误区18介入手术后必须绝对卧床制动24小时

正解:护理上确有此要求,常常机械执行,病人老老实实直挺挺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腰酸背痛堪比受刑,甚至失眠诱发心肺问题。实际上,以介入最常用的股动脉来说,只需该髋关节不屈曲活动就不会导致穿刺点出血,而扭扭腰、转转脚踝、活动一下其他肢体根本就没事。穿刺点封堵得好的病人甚至可以更早下床。

误区19手术后有些不舒服很正常,能忍就忍忍吧

正解:确实,不论手术大小和麻醉方式,术后总不会那么舒适,有的病人为了少麻烦医护和家人,会尽量忍受而不及时反应。但是,血管外科老年人多,各脏器功能可能会差一些,术后疼痛、腰酸、失眠、便秘、腹胀、痰多、口渴缺水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置,就有可能导致心梗、脑梗、肺炎等大问题。所以,老人及时反应不适症状很重要,这没什么好客气的,医生就应细致服务,儿女也该床前尽孝。

误区20:病情和网上的很像,肯定是血管病,请一定帮我治疗

正解:病种千千万,但症状就那么几类,所以,老百姓自己对号入座很容易搞错,也有人在我排除血管病后仍要求我帮着治疗,比如,明显的腰椎病引起的下肢跛行。这不是请铁匠做木匠活吗?我作出的判断和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您得认真阅读和理解我的回复。

误区21运动会导致支架移位,手术后应避免运动

正解:如果真是手术后动都不能动,这个手术早就消亡了。支架是靠“支撑力”固定在血管中的,而且会被逐渐生长的内膜覆盖变得更加牢固,所以,绝大多数的支架植入后可以完全正常生活,甚至也许还能剧烈运动。当然,有些关节部位的支架或大动脉瘤的支架不能动得太厉害。

误区22腹部内脏动脉夹层会发生破裂大出血致死

正解:肠系膜动脉、腹腔干动脉、肾动脉以及髂动脉等,可归于腹部内脏动脉。这几条动脉发生夹层的还不少,我一年要经手一两百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90%的病人都是中年左右的男性,具体原因还不清楚。这么多年的这么多病例,我还几乎没见过发生破裂大出血要命的。所以,内脏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夹层完全不一样,其破裂大出血极其罕见。

 误区23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一定要放支架

正解:接着上面的议题,肠系膜上动脉等内脏动脉夹层的主要威胁不在于破,而在于真腔可能被膨大的假腔压闭或严重狭窄,导致动脉供应的小肠等相应脏器发生缺血坏死。最重的病人面临肠坏死,较重的病人表现为腹胀、餐后不适、排便不畅等相对缺血症状,他们都需要通过支架恢复真腔通畅。但更多的病人是血管基本通畅且没有症状的,可以保守观察。

 误区24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没症状就肯定不用放支架

正解:有些疼痛缓解而且没有肠缺血症状的人,可能也需要植入支架。这是因为我们在大量的病例随访中发现,有些真腔较窄而主要依靠假腔供血的病人,中长期可能出现真腔狭窄逐渐加重甚至闭塞的情况,导致真腔发出的若干分支供血不足,引起一定的肠缺血症状。因此,我们会根据临床经验进行预判,对此类病人手术干预,确保远期肠功能。

误区25脾动脉瘤栓塞治疗后会导致脾脏坏死

正解:脾动脉多扭曲,动脉瘤往往接近脾门,所以,用现有器具极难完成保留主干的腔内修复,多数需要栓塞治疗。我们每年要做很多这样的治疗,通过合理把握栓塞的度,可以既彻底栓塞动脉瘤,又维持一定的脾脏血供达到保脾的目的。目前,尚未遇到脾脏坏死的情况,仅个别病例出现很快恢复的局灶性梗塞。

误区26肾动脉瘤太难治了,只能切除肾脏

正解:肾动脉瘤确实非常难治,除了切肾,以前我们做过几个肾脏离体修复后再自体肾移植回去,但手术非常耗时和麻烦,也有做不了的。从2013年开始,我们团队针对复杂肾动脉瘤开展了多种裸支架辅助下栓塞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吸引了500多国内外病人前来治疗,绝大多数都完整保全了患肾,也未发生一例肾动脉瘤术后破裂。肾脏很精贵,一人只有俩儿,千万别再随便切肾了。

误区27小肾动脉瘤肯定不用手术

正解:小肾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较低,确实可以观察。但有的时候,动脉瘤并不大,但出现了瘤体压迫肾动脉分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或压迫肾盏肾盂导致血尿,这就需要手术干预了。还有的时候,动脉瘤虽然较小,但即将扩张累及肾动脉分叉部,为了避免分叉部动脉瘤手术的高难度,可以及早通过一个简单可靠的微创手术解决问题。

误区28肠系膜静脉血栓不容易导致肠坏死

正解:很多人认为肠系膜动脉堵了的话容易引起肠坏死,而静脉血栓只会引起肠壁水肿而不会缺血坏死。但实际上,严重肿胀的肠管也会坏死,而且,这种肠管坏死没有穿孔,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因此经常耽误坏死肠管切除的时机。在此过程中,坏死肠管中大量细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迅速恶化的感染性休克,相当数量的病人因此殒命。

 误区29:肾动脉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成正比

正解: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如果狭窄不严重,但血压很高,说明这并非肾血管性高血压,不用手术,做了也没用。也有肾动脉重度狭窄的病人,但高血压很轻,可他们还是应该及时手术,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降血压,而是为了避免不知不觉中的肾脏完全萎缩。

误区30抽烟主要影响肺,对血管影响不大

正解:错误,香烟对血管的危害,比对呼吸系统有过之而无不及。尼古丁和焦油会使血管痉挛,造成管壁营养障碍、内膜损伤、脂质沉积等,同时也引起血压、血糖、血脂的一系列问题。临床见到的严重动脉硬化病人,多数是老烟枪,有的血管薄弱扩张,有的血管斑块堵塞。

误区31:反正有药物,香烟继续抽问题不大

正解:吸烟与周围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戒烟是很多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光靠药物和手术是不够的,否则早晚还要出问题。比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人,手术后继续偷偷抽烟,导致很快再次狭窄闭塞,甚至发生心梗、脑梗。

误区32血管有病要多吃素戒荤腥

正解:动脉硬化等“富贵性”血管病的原因主要是人体代谢失衡,并不能说全是鸡鸭鱼肉吃的,很多素食为主的人动脉硬化也很严重。营养学家的膳食标准推荐也经常变,一会儿不该吃动物油,一会儿又适量动物油更好,让人无所适从。我认为,血管病人一般无需特殊饮食禁忌,荤素、粗细搭配好就行。但是,香烟必须戒,酒要尽量少。

 

作者:冯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兼血管外科主任。
门诊:北院(虹口区海宁路
100号):周一上午特需,周三上午专家。南院(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周二上午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主动脉夹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胸主动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原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动脉微创治疗负责人
*首届“国之名医”称号获得者
*上海市主动脉疾病数据库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国际血管外科协会委员Full Member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血透通路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
*东方航空空中首席医疗专家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冯睿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
血管外科介入中心,血...
长期专注于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尤其是高难度手术在国内享有盛誉,是...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