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你的认知阶层
2018年07月04日 【健康号】     阅读 8255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有一户穷人。父亲是牙膏厂工人,收入微薄。妈妈没有工作。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加起来381岁了,全部瘫痪,挤在一张小床上度过余生。

屋顶漏雨,墙壁漏风。桌上无菜,碗中无食。他们的晚餐,是7个人一起喝一锅清水煮甘蓝菜汤。



父亲失业后,连甘蓝菜汤也喝不起了。

查理就是这户人家的孩子。



他不帅,不壮,也不是很聪明。他普通得像一颗草,少有人注意得到。

但是,在故事的末尾,他成为全世界最幸运的孩子。他拥有了庞大的事业,惊人的财富,为全世界孩子制造梦想和甜。



  你大概也想问:为什么出身寒门,查理却最终逆袭?

其实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一个是,就是他有一个超级好的家。这个家一贫如洗,但又富可敌国。这个家一无所有,但又应有尽有。当然,他们富有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他们面对困苦,从不抱怨。

当父亲苦丧着脸,从风雪飘零的门外走进来。母亲一看,就猜到了发生了什么。

但她一句丧气话都没说,甚至没有皱眉,也没有叹息,而是轻快地一转身,拿着菜刀,剁下半截卷心菜,扬着声音安慰丈夫:“没事,我把汤再做稀一点。”



●他们面对贫瘠,一直乐观。

查理没有玩具,没钱去游乐场。但他一点都不自卑。

他用爸爸从牙膏厂带来的废弃盖子,一天天地攒着,一个个地积着,最终做了一艘漂亮的大航模。



●他们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当威利•旺卡先生发出告示,有5个孩子可以进入巧克力工厂参观,其中有一个还将继承他的巧克力工厂时。查理家人听到消息,没有一个人说:“我们家的人就别想了,我们没那个命。”

所有人都在支持孩子。他们鼓励查理,如果喜欢,就去试试吧。



●他们身处绝境,但彼此相爱。

查理没钱买巧克力,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提前给查理过生日,把巧克力当成生日礼物送给他。

第一次,他没有中奖。

第二次,爷爷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枚硬币给他,让他去买巧克力,结果也没中。

但没有任何人怪罪。大家互相鼓励,在贫困的日子里互相扶持。



●他们尊重孩子,不掠夺孩子的所得,不要求孩子为家庭牺牲。

后来,查理在雪地里走着,忽然发现下水道口,有一张纸币。他走过去一看,发现是10美元。他用这10美元,去商店里买了巧克力。这一次,他看到了金奖券。



旁边一群男人女人扑过来,要和他换。一个阿姨说,可以给他500美元,买他的金奖券。



查理没有答应。他拿着金奖券跑回家。

大家兴奋不已,爷爷甚至当场从床上跳下来跳舞。瘫痪的双腿居然好了。

查理提到了有人要买奖券的事。



大家都拒绝了。

没有一个大人说:“孩子,家里太穷了,去巧克力工厂也就是去玩玩,还是换成500美元,让这个家度过难关吧。”

没有。没有一个人要掠守他的希望。也没有一个人暗示孩子要为家庭牺牲。



他们明白:孩子是孩子,大人是大人。

孩子的愿望自己去实现,大人的困境我们自己来处理。

在这种尊重之中,查理从不觉得自己卑微,也不觉得自己匮乏。

他成为所有孩子中最真诚、最善良、最积极、最勇敢也最懂得负责的一个,最终,他赢到了最后。



你可能会说,这是走了狗屎运。

不是的。

查理这样的孩子,即使没有巧克力工厂的金奖券,生命的金奖券也一定会到来。因为他有一颗富足的心。他虽然外表寒酸,但内心温暖又丰盈。

虽然没有零食、玩具、华服与豪宅,但他有一个爱意满满的家。在这个家里,他被所有人爱着。

他不自卑,不焦虑,不暴躁,也不短视。由此,他的精神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曾有一个科学实验,专门研究寒门与豪门对孩子的影响。实验人员找到500多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大脑发育。这些孩子,有一半来自贫穷家庭,一半来自富有家庭。

结果经过反复观察,发现孩子的智商,与家境并没有太大关系。与什么有关呢?

与他在这个家庭里获得的尊重、爱、自由有关。也就是说,出生在高自尊的家庭里,哪怕贫穷,哪怕生活捉襟见肘,孩子也能聪明、自律又乐观。



看到这里,大概又有不少朋友说,父母一定要读了很多书,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吧。

也不见得。

泰国有一个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片,叫《菠萝冰棒》,讲一对贫困的母女,在底层生活的故事。



女儿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长大。母亲没有念过书,是一个文盲。没见识,没远见,更没大视野。工作也卑微至极,靠卖水果为生。



但因为母亲的温柔与聪慧,女孩的成长非常好。



有一回,小女孩想切菠萝,但不知如何下手。妈妈没有扑过去教,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自己拿了一个,慢慢切给孩子看。

小女孩就懂了。

她学着妈妈的样子,顺利切开人生中的第一个菠萝。



  妈妈不懂得什么叫言传身教,也不懂得什么叫让孩子成为她自己。她只是朴素地觉得,不要绑着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学,去做,去试验。

夏天来了,孩子们开始吃起了冰棒。她们没有钱。吃不起。小女孩看着别人偷偷咽口水。

母亲看见了,把菠萝切块,插上一根竹签,冻在冰块里,次日拿给女儿吃。



她说:“这是菠萝冰棒。”



小女孩觉得美味至极。说:“太好吃了,妈妈,我们应该把它卖出去。”



妈妈没有反对。她任由女儿,背着冰棒箱,去叫卖,也去试错。

没有一个人买小女孩的菠萝冰棒。

她沮丧地走回来,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没有买呢?”



妈妈没有直接说答案。

她说:“那你该自己去菜市场,看看别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小女孩去了菜市场,细心观察其他小贩。

她听见了吆喝,看见了广告牌,知道了如何宣传自己的优势。

她回到家,拿起一个纸板,画上菠萝冰棒的图,写着:雪糕菠萝冰激凌,每口好滋味。



然后一路吆喝:5块一根,10块三根。



她的菠萝冰棒被一抢而光。



母亲看见此情此景,欣慰地说:“未来无论发生什么,我也相信她能过得很好。”



为什么她这样自信?

因为孩子在她的教育下,懂得了人生得由自己去探索,去试错,去纠正和负责。

这个道理许多家长都明白。但是少有家长能像她一样,给孩子充沛的自由,无所保留的爱和尊重。

当一对父母能对孩子不控制,不放弃,用成人的资源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那么,这样的孩子不说成才,也一定成人。



这个短片的原型Acharapoonsawat在长大之后,获得Sarnrak项目奖学金,完成本科学习,过上了更理想的生活。



故事就此告一段落。短片末尾,导演放上了一句话:家庭教育是激发潜能的源泉。



这一句话,每一个家长都要反复诵读。



现在,我的许多读者朋友也已经有了儿女,成为一个父亲,或一个母亲。在教育上,大家都会说很难。确实,它不容易。

但也不难。

你只要记得,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对待,而不是一个小东西,或者小棉袄小可爱小萌宠,他们是人,一个有记忆有思考有情绪的人。

你希望孩子以后被他人如何对待,你就如何对待他。你希望他以后成为什么人,你就先成为那种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怪兽实验。这是一个很不人道的实验。但也揭示了家庭教育的本质问题。



爱荷华大学的温德尔·约翰逊博士选了22名孤儿。其中有几个孩子,是有口吃的。在实验中,约翰逊对口吃的孩子采用了积极疗法。

当他们发音流畅时,实验人员会表扬他们。当他们做事出色时,也会赞许他们。同样给予了充分的爱和尊重,并让他们有自由,去做想做的事情。

而那些不口吃的孩子们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被迫接受了消极疗法。

约束重重,规则繁多,言行举止被苛责,被挑剔,甚至被侮辱,出现细小错误,实验人员会一直责备。

实验过后,被控制、被挑剔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恶化为一生的问题。

而被鼓励与爱的孩子,口吃全部好转,甚至不再口吃,而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进步。

也就是说,前者是治愈,后者是致郁。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觉得,这个实验非常残酷。

但它也说明了,一个孩子最终走上什么路,拥有什么荣耀与磨难,遇见什么样的成就与低谷,与家庭教育关系极大。

你种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怎么和他相处,他就怎么和别人相处。

所以啊,如果你想看见一个明亮的少年,现在就给予爱;如果想看见一个独立的孩子,现在就给予尊重与支持;如果你想在十几年后,遇见一个健全的大人,现在就像《查理与他的巧克力工厂》中的家人们一样,和他平等相处,乐观待人,不气馁,爱生活,永怀希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